Art & Living

建築.藝術.遠方 - 趙健明 Janice Chiu
03/03/2023

以長城作證, 愛情在藝術中實現!阿布與烏雷:令上億人動容的愛情故事

#Art #藝術家在現場 #藝術 #行為藝術之母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情人.長城 #行為藝術 #Ulay #阿布 #烏雷 #Art & Culture #Artcation

       2020年3月2日,是烏雷(Ulay)遠去的日子,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也第一時間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她對烏雷(Ulay)的不捨與懷念之情。是的,故事的男主角已經離開這個世界整整三年了。晚年的烏雷雖飽受疾病折磨,卻並未停下創作的腳步。他回歸到早期的探索路徑,使用更大畫幅的寶麗來相機,試圖從根本上融合攝影與行為藝術。

 

 烏雷離開這個世界整整三年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阿布和烏雷的故事經由藝術演繹,熱烈且轟動。在他們的表達中,情感就是靈感、日子就是藝術,行為就是結果。但是,「藝術家要避免愛上另一位藝術家」——阿布曾三次在其藝術宣言中強調。隨著作品越來越出名,兩人的關係卻每況愈下,是時候要思考這段長達12年的親密關係向何處去了:斷、舍、離,又或是確定彼此的感情,走進婚姻?懸而未決的激情,一直是他們熱衷表現的主題。

 

  1988年,藝術家情侶阿布和烏雷來到遙遠的東方,懷著對未來的期許,二人各自從長城兩端徒步2500公里走向對方——他們以作品《情人·長城》來作為檢驗愛情的旅途。烏雷作為男性,代表「火」,從戈壁沙漠邊沿的嘉峪關出發,一路向東; 身為女性的阿布則以「水」為概念,從渤海之濱的山海關出發向西行進。隨著旅程接近尾聲,兩人都意識到在這期間感情已走向盡頭,並作出了相同的抉擇。90天後,阿布與烏雷在二郎山重逢,上演的是一個無言的結局,而這一刻原本也可能是一場婚禮,如今唯有一個百感交集的擁抱,為十二年的感情劃上句號。「水」與「火」,終究未能相容。

 

 《情人.長城》1988

 

  萬里長城見證了這場曠世之戀的結束。阿布曾經回憶:「對我而言,這是一次對自己的扮演,同時也是兩倍的真實,是真實的痛苦。」雖然這是兩人情感的至暗時刻,但這件歷時三個月的轟動作品,卻被視作阿布和烏雷藝術生命中的高光時刻,《情人·長城》載入藝術史冊,成為最真實、最經典和最打動人心的行為藝術和愛情故事。

 

 萬里長城見證了這場曠世之戀的結束

 

  兩人分道揚鑣後的22年中,阿布以獨立藝術家的身份亮相世界各地的展覽,而烏雷卻鮮少出現在主流藝術界的視野中,兩人之間毫無交集,波瀾不興。烏雷曾在一次采訪中提到,自己並不喜歡(與阿布)過分共生的關係,也不希望成為名人,他更享受「做自己」的無名狀態。

 

 烏雷融合攝影與行為藝術的作品

 

  正當那段刻骨銘心的關係開始被淡忘之際,人們驚訝地發現,《情人·長城》雖是兩人合作的絕唱,但並不是這個愛情故事的大結局。2010年,阿布在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上演「藝術家在現場」(The Artist is Present)的行為藝術。人們排隊與她逐一對視,正如欣賞一幅阿布拉莫維奇的自畫像一般。直到那一天為止,阿布已紋絲不動地累計靜坐了716個小時,1500多人在她直接而不帶任何情感的目光注視下,各種心理活動無所遁形,甚至情緒失控,潸然淚下。此時故事的高潮出現了——旁邊等候的人群中走出來了烏雷,他正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阿布。

 

 阿布拉莫維奇的「自畫像」-《藝術家在現場》

 

 《藝術家在現場》 2010

 

  當再次睜開眼睛直視22年後的重逢,阿布首次破了自己表演作品時的功力——動了感情,無法控制內心的傷感和淚水,難以自已。片刻之後,阿布向烏雷伸出雙手,烏雷緊緊握住,兩人相視微笑,眼裡泛滿淚光。兩雙手握在一起25秒後,阿布主動撤回,然後平覆心情,回到烏雷出現之前的狀態……。

 

 令上億人動容的握手

 

  短短一分多鐘的對視,透過網絡引發轟動,22年漫長歲月化為舉世矚目的四手相握,令上億人動容。這是兩人史詩般感情故事的最高光時刻: 「你不是隨便的一個過客,你曾經就是我的生命」,阿布後來告訴烏雷。儘管之後在2015年間,二人因為作品版權問題兵戎相見,並以烏雷的勝訴而告終。然後又在2017年阿布的歐洲巡展上和解。但人們卻願意把自己的記憶永遠停留在MoMA上的這一刻。觀眾深信,這個故事依舊美麗,而阿布和烏雷其實都沒有放下。

 

 在阿布歐洲巡展上的和解 2017

 

  的確,他們的愛情在藝術中實現了很多,此生已無遺憾。而烏雷也能夠真正安心、平和地離開這個世界。

 

 青年時代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自傳

 

02/05/2024

雅旺錄音室:見證香港流行樂壇巨星的聲情足跡,欣賞老舊美好的Analog音樂

#音樂 #雅旺錄音室 #香港流行樂壇 #Analog音樂 #Art #黑膠唱片 #錄音室

  承上期,廣東歌詞雖好,也需歌手扶持;歌手演繹雖好,也需優質錄音室護持,記錄歌手的聲線情感狀態、變化,還有與歌曲及錄音師的互動。近年購藏新版黑膠,多見將經典大碟重新混音復刻,不是德國老虎魚(Stockfisch),便是英國的Abbey Road Studio,但香港也有傳奇的雅旺錄音室(AVON Recording Studios),早年隸屬母公司CBS/SONY旗下,錄製過你我手上不少舊黑膠CD(CBS/SONY更是錄製推出香港史上首批中文CD),例如前幾天神隱四年復出演唱的林憶蓮,在這裏便留下過早期未進化仍稚嫩的「灰色!」聲線,還有《地球大合唱》群星,可以說,這個錄音室見證過不少香港樂壇巨星的足跡,與那百家爭鳴的80年代。

 

 

  早前有緣參加《香港老美》作者Simpson(黄慶雄)的VIP Tour,參觀這個建於1983年、被譽為「流行樂壇聖殿」的雅旺錄音室——這位長年租客神隱在九龍佐敦南京街中原電器趙氏家族益美大廈二樓,面積約三千平方呎,主要分Studio A 和Studio B,由美國著名聲學工程師Tom Hidley(現年92歲)設計,「Room in the box」式隔音、雙斜玻璃門「Sound Lock」、聲效調控,都隱藏在細節裏,包括那些木板、水松木、磚頭建材,配合不對稱的柚木牆身、天花,以避免聲學上的「漫反射」,在這裏錄歌聽歌,夠集中,包圍感暖和,非一般家庭hi fi膽機可比擬。

 

 

  一位唱片店老板朋友跟我分享過,寶麗金錄音室也屬高質,聽鄧麗君、譚詠麟、張學友那些舊黑膠便知道,寶記一部synthesiser當年成本足夠買太古城單位,可惜嘉利大廈被祝融波及,寶記將其後大部份錄音及後期製作轉到(後來易名的)AVON進行,若細心留意唱片上的記錄(如有),這些也是流行音樂歷史一部分。

 

 

  AVON得以現在這般樣貌見大家,不得不感謝歌手張敬軒在2015年收購它,將廣州studio搬遷到此,並投資增設錄音設備,從美國及日本等地搜羅不同經典器材,例如錄製過《The Girl From Ipanema》的Neve 8068 Mixing Console、恭碩良最愛的Drum Booth,同時存放不同唱片公司錄音室的母帶,進行備份,印象中包括梅艷芳在電影《何日君再來》聽過但尙未面世的插曲,讓樂迷引頸以待。軒公也翻新錄音室,換上1950年代火車卡廂的格局,精巧有懷舊氣氛,配襯他的Amberose大宅古香氣息,他在《Senses Inherited》一碟中也解構過這些感覺原由。電影《梅艷芳》中,王丹妮錄製《心債》一幕,也在這裏取景。有興趣造訪的樂迷,不妨密切留意今年香港流行文化節即將舉辦的錄音室導賞團,或可與chief engineer銘哥笑談樂壇興衰史。

 

 

  儘管因應拓展營運需要,錄音室也租予素人錄歌,唱片亦已少有整張錄製,串流$8歌興起,但專業向來備受推崇,若適逢其盛,不難造就傳奇歷史,只待有心人發掘、記錄、研究、保育,多一個人知道雅旺錄音室的存在,便多一個人欣常音色的重要,印證香港流行音樂興盛的正史與野史,並傳承其中的精神和具有文化價值的Analog音樂資料,減少「失真」,不若由查看手上唱片的credit開始,因此特別感受到Simpson著書的用心,藉此倡議普羅大眾,欣賞老舊的美好,惋惜前毋忘多加珍惜這些聲與色。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