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世界在讀什麼 - 馬靄媛
24/09/2018

山竹的啟示:你家門口的老樹,承載著地球的記憶

#Reading #馬藹媛 #樹的祕密語言 #樹之歌

  山竹肆虐香江,讓香港人學懂如何披荊斬棘返工返學,也令住慣石屎森林的香港人,發現樹木的可貴,甚至去向斷幹的百年老樹「開刀」。當萬多棵樹木被送往堆填區,又有多少人明白樹木的真正價值? 兩本有關樹的書,令你無懼人間突變,回歸大自然懷抱,認識生命的意義。

 

《樹的祕密語言》 揭開粗糙樹皮下的奧秘

 

書名:樹的祕密語言:學會傾聽樹語,潛入樹的神祕世界(Bäume verstehen: Was uns Bäume erzählen, wie wir sie naturgemäß pflegen)

作者: 彼得‧渥雷本(  Peter Wohlleben)

出版:地平線文化(中文版)

 

  每棵樹木,都承載著地球的故事, 物競天擇的真理,各有其生存的特質和個性。作者解構不同樹的特性,它和人類溝通的方式。如金合歡樹遇到危險時,會釋出苦澀的物質保護免受「侵犯」,令動物敬而遠之。樹木本身有其緊急通訊系統,用作呼救,或防衛,去驅趕害蟲。有些樹木如樺樹,一枝獨秀,生展長過程也顯現它自私的過性。它的生長速度和枝柳會令其他樹木不敢埋身,也不需要母樹庇蔭,自行茁壯成長。和人類一樣,樹既有通訊能力也有感官。

 

  《樹的祕密語言》 作者生於德國,是生態保育專家和作家,曾成功完成原始森林保護區的工作。此書是他的成名作,他把粗糙樹皮下植物如何生長生存的秘密,還有樹木之間的神奇樹語,用說故事方式層層解構。認識這些樹木語言,可幫助它們生生不息地成長,在地球除了作為人類的庇蔭,也彰顯生命力的可貴。 

 

《樹之歌》:樹與天地萬物間的動人故事

 

書名: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The Songs of Trees: Stories from Nature’s Great Connectors)

作者: 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

出版: 商周出版(中文版)/Viking(英文版)

 

  《樹之歌》同樣是敘述森林世界的生命, 作者 哈思克是大學的生命及環境研究教授,前作 《 森林秘境 》 得獎無數。書中他結合科學思維各人文的觸覺, 集中研究世界各地的幾種樹木,用詩意的文字去書寫大自然的生命網絡。

 

  書中介紹了就算生命不再也矢志滋養萬物的綠梣樹;人行道上幫陌生人結緣的豆梨;和紙神傳說有關的三椏和紙;能經歷炮火洗禮的橄欖樹......盡是人世間的動人故事。就算是有關樹木的樹根丶小樹枝丶葉子,甚至是作者最愛描寫的包圍樹木的每種聲音,都絲絲入扣,讀來都引人入勝,仿如置身大自然中。

 

  作者通過對樹的描寫,帶出大自然丶城市和人類的關係,如何和諧共處,如何互相守護。萬物也有它的美態,就算樹木倒下,我們都要繼續守護和珍惜它們。

 

21/07/2023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讀米蘭.昆德拉的語錄,從塵世陷阱中掙脫開來

#Reading #Art #米蘭.昆德拉 #語錄 #自由 #閱讀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小說不是作家的懺悔,而是對於陷入塵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

 

  這是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寫下的話。對於人生的探索,似乎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讓人產生離自己很遠的錯覺。但其實,人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儘管是迷茫之際,也是一種選擇。

 

  「塵世陷阱」,一個既尖銳又貼切的形容。就像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總有種毀滅過後的重生,對於生命價值的意識有著強烈的慾望,然而在找尋出路時,總是要在「究竟要做甚麼」的困境中先走一遭。可人只能活一次,無法與前世的自己作對比,同時又要為未知的未來做決定。

 

  2023年7月12日,米蘭.昆德拉去世了,享年94歲。

 

  「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鐘都無限重複,我們就會像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一樣被釘死在永恆上。這一想法是殘酷的。在永恆輪迴的世界裡,一舉一動都承受著不能承受的責任重負。」

 

  米蘭.昆德拉一生寫下多本具有影響力的小說,多次入圍若貝爾獎,卻次次都擦身而過,但這並影響他藉著文字/小說與世界作聯繫。

 

  米蘭.昆德拉在1929年出生於捷克,後來因政治因素流亡到法國;1979年,他在法國完成他的第一部小說《笑忘書》,以「布拉格之春」下的捷克斯洛伐克為背景,書寫七則看似互不相連的故事,寫下「笑」與「忘」。1984年,他發表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無疑是他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被翻譯多達20種語言,更被一度拍成電影《布拉格的春天》,而書中的「媚俗」更一度成為文藝青年的流行語。兩本小說都訴說了捷克人如何在蘇聯佔領時期下的生活,困境與適應、適應與困境……有人說,懷念米蘭.昆德拉的最好方法就是閱讀他的作品。不管是他抒情的詩,還是充滿思緒的小說,他都一直在困境中尋找出口,也在尋找自己與世界的關聯。

 

  米蘭.昆德拉也如千千萬萬的我們一樣,有順利之時,也有陷入窘境之際,然而在所謂的「塵世陷阱」中,又該如何面對呢?在進入他的筆下世界之前,不如先讀讀來自他小說中的語錄,閱讀他對於自由、告別、選擇、人生的思緒,在糾結中,掙脫開來。

 

#1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其為自我。

 

#2
追求的終極永遠是朦朧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3
當人們垂死,死期將至,每一刻都彌足珍貴,便沒有時間可浪費,去回憶甚麼了。— 《無知》

 

#4
最糟糕的不在於這個世界不夠自由,而是在於人類已經忘記自由。 ——《生活在他方》

 

#5
推動我們一切行動的東西卻總是根本不讓我們明了其意義何在。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6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7
生命就像一場盛大的宴會,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地必須出席這場無意義、空洞虛無、無所謂的宴會。 —《無謂的盛宴》

 

#8
假如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麼我們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著。

 

#9
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10
生活,就是一種永恆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堅定存在。 — 《被背叛的遺囑》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