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一分鐘閱讀 - 李怡
15/11/2017

尋找心靈的平静

#Reading

  近日,一部記錄電影《與正念同行》(walk with me)在香港上映,雖然不是很賣座,卻有好評。電影呈獻一段「沒有煩惱,念念分明」之路。講的是一行禪師在法國創立梅村的事蹟。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精神領袖之一、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被稱為「正念之父」。一行禪師生於1926年,16歲出家,及後取得普林斯頓大學的獎學金赴美研究,並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教學。1960年代越戰期間,一行禪師積極參與反戰運動。1965年一行禪師去信馬丁路德金,以「尋找人類的敵人」的意念,積極懇請他關注越戰。1966年他40歲時被認證成為佛法導師,為臨濟宗第42代傳人。1967年馬丁路德金提名一行禪師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1969年一行禪師參與巴黎和談。越戰結束簽署巴黎和平協約後,越南政府拒絕讓他回到越南。此後他一直在海外各地弘揚佛學正念;直至2005年接近80歲才再次踏足越南。

 

  一行禪師的追隨者數以百萬計。他在法國創立梅村(Plum village),一群生活在梅村的人沒有樓、沒有車、沒有信用卡,甚至沒有手提電話。他們放棄所有,也放下不安、恐懼和憤怒,以「正念」與日常生活同呼吸:怎麼吃、怎麼走、怎麼坐、怎麼愛,讓自己深度放鬆。《與正念同行》是第一部深入拍攝法國梅村的電影,記錄一行禪師與其信眾在法國梅村的禪修。攝製隊花了三年時間,鏡頭下的一行禪師以直指人心的話語回應人生最難解的問題。

 

  梅村創立於法國的繁囂鬧市,梅村人身旁的途人行色匆忙,營營役役,身心從沒有休息過,亦無暇思考為甚麼要如此忙碌、如此疲累;反觀梅村人自在地步行,找尋到真正的快樂。

 

  梅村每15分鐘,會奏出禪院鐘聲,這鐘聲是提醒在忙碌的人要停下手上的工作,活在當下。參加梅村的人都在學習如何安靜,聆聽大地的聲音,就算是在地上的螞蟻,牠們爬行的動作以及聲音,人們都聽到,微細中有強列的生命力,有時我們以為大聲才有力量,然而梅村的人告訴我們寂靜的力量比一切的聲音更大。

 

  影片又聚焦幾位梅村人回鄉,與家人久別重逢,談笑風生,又或熱淚盈眶,緊緊相依擁抱,勾勒出一段段感動人心的故事。影片由《新福爾摩斯》男神班尼狄‧甘巴貝治(Benedict Cumberbatch)旁白,他以渾厚磁力的聲音讀出一行禪師撰寫的《芬芳棕櫚葉》,令這部電影更添詩意。

 

  一行禪師是詩人作家,他的著作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禪是他的根,而他的專長在於「正念」,英文是Mindfulness,是一種思想修為,並不一定要信奉佛教。 「過去早已遠去,未來尚未到來,唯有活在當下,此時此地,才能活得更深」。尋找心靈上的平静,回歸自身是「正念」的宗旨。 

 

  我們擁有許多東西並不一定更快樂。電影拍攝一行禪師及幾位徒弟示範如何放下自己所有東西,一切皆空,不批判,不分心,只專注當下的事情。村子裏每十五分鐘的響鐘,使所有人停下來感受與大自然同在,心境清空平靜,聆聽自己的聲音,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一行襌師與眾信徒一起慢行,萬物俱靜,這就是最宏大的力量。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21/07/2023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讀米蘭.昆德拉的語錄,從塵世陷阱中掙脫開來

#Reading #Art #米蘭.昆德拉 #語錄 #自由 #閱讀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小說不是作家的懺悔,而是對於陷入塵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

 

  這是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寫下的話。對於人生的探索,似乎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讓人產生離自己很遠的錯覺。但其實,人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儘管是迷茫之際,也是一種選擇。

 

  「塵世陷阱」,一個既尖銳又貼切的形容。就像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總有種毀滅過後的重生,對於生命價值的意識有著強烈的慾望,然而在找尋出路時,總是要在「究竟要做甚麼」的困境中先走一遭。可人只能活一次,無法與前世的自己作對比,同時又要為未知的未來做決定。

 

  2023年7月12日,米蘭.昆德拉去世了,享年94歲。

 

  「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鐘都無限重複,我們就會像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一樣被釘死在永恆上。這一想法是殘酷的。在永恆輪迴的世界裡,一舉一動都承受著不能承受的責任重負。」

 

  米蘭.昆德拉一生寫下多本具有影響力的小說,多次入圍若貝爾獎,卻次次都擦身而過,但這並影響他藉著文字/小說與世界作聯繫。

 

  米蘭.昆德拉在1929年出生於捷克,後來因政治因素流亡到法國;1979年,他在法國完成他的第一部小說《笑忘書》,以「布拉格之春」下的捷克斯洛伐克為背景,書寫七則看似互不相連的故事,寫下「笑」與「忘」。1984年,他發表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無疑是他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被翻譯多達20種語言,更被一度拍成電影《布拉格的春天》,而書中的「媚俗」更一度成為文藝青年的流行語。兩本小說都訴說了捷克人如何在蘇聯佔領時期下的生活,困境與適應、適應與困境……有人說,懷念米蘭.昆德拉的最好方法就是閱讀他的作品。不管是他抒情的詩,還是充滿思緒的小說,他都一直在困境中尋找出口,也在尋找自己與世界的關聯。

 

  米蘭.昆德拉也如千千萬萬的我們一樣,有順利之時,也有陷入窘境之際,然而在所謂的「塵世陷阱」中,又該如何面對呢?在進入他的筆下世界之前,不如先讀讀來自他小說中的語錄,閱讀他對於自由、告別、選擇、人生的思緒,在糾結中,掙脫開來。

 

#1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其為自我。

 

#2
追求的終極永遠是朦朧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3
當人們垂死,死期將至,每一刻都彌足珍貴,便沒有時間可浪費,去回憶甚麼了。— 《無知》

 

#4
最糟糕的不在於這個世界不夠自由,而是在於人類已經忘記自由。 ——《生活在他方》

 

#5
推動我們一切行動的東西卻總是根本不讓我們明了其意義何在。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6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7
生命就像一場盛大的宴會,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地必須出席這場無意義、空洞虛無、無所謂的宴會。 —《無謂的盛宴》

 

#8
假如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麼我們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著。

 

#9
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10
生活,就是一種永恆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堅定存在。 — 《被背叛的遺囑》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