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古董投資秘笈 - 費吉
19/12/2017

靠吹出來的藝術成就

#Art & Culture #拍賣 #藝評 #畫

  最近在街上碰到一個畫家朋友,他拉住我不放,跟我說何家英的畫也賣到三千萬一幅,嚇了他一跳,問我是不是造價造出來的。

 

  關於何家英的來頭、畫藝,網上的資料不少,摘錄如下:

 

  「何家英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當代工筆畫協會副會長、天津美術學院何家英工筆畫研究所所長、天津畫院名譽院長、天津美術館名譽館長。」

 

  關於他的藝術成就,有評論如下:

  

  「何家英年紀不大,至多『人到中年』,遠未到常規之成就定論的時候,但卻已有大量定評之論;不僅有定論,而且『好評如潮』;不僅『好評如潮』,而且至評極高;不僅至評極高,且多為重量級評論家所論!

 

  何家英是當代中國畫壇嶄露頭角的著名工筆人物畫家,被譽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輕一代畫家』。他著眼於中西方繪畫的相通之處,在兩者的契合點上參悟因革,尊重傳統而不束於舊範,問途城外而不流於追隨。

 

  他的創作高揚寫實精神,注重生命體驗。作品刻畫具微,佈置謹重,人物清麗瑩潔。他的寫意作品也能別創新意,含蓄、虛豁、自然大方。」

 

  以上這些說話是誰說的?原來是他的獨家代理人「浦君國際藝術中心」說的。

 

  當代藝術家找來一個獨家代理人推廣自己的作品,是大勢所趨,亦無可厚非,要留意的是「浦君國際藝術中心」講的說話是否中肯。

 

  何家英的作品最近幾年的拍賣價一直攀升,原因有幾種:

 

1. 他的作品被數目相當多的投資者、炒家看好,因此投入資金以便將來炒賣他的作品賺大錢;

 

2. 有真心喜歡他的作品的收藏家不惜以重金收購;

 

3. 有利益關係的人為他的作品造價。

 

  賣豬肉斷斤秤我早知,原來當代畫家的作品可以由顧客指定題材預訂,以平尺收費。這種藝術創作活動加入如此重的商業元素,銅臭味是不是重了一點?何家英是按客人要求畫畫的畫匠,還是自由創作的工筆人物畫大師?

 

  一個當代工筆人物畫畫家的一幅作品也以千萬元人民幣起計,怪不得已作古的齊白石的作品《山水十二屏》能以9.315億元人民幣拍出。

 

  明清官窰瓷器泡沫已經在爆破邊沿,當代書畫泡沫爆破的日子還會遠嗎?

 

何家英作品  來源:浦君國際藝術中心

 

  西方人物畫大師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年少成名,惟半生潦倒是因為出生早了幾個世紀,亦錯生在荷蘭而不是中國大陸,否則以他對光與影遊戲之嫻熟,在當代中國大陸肯定能做一個大冨翁!

 

  最近保利香港又替堆塡區畫家崔如琢搞了一個「太璞如琢──崔如琢精品專場 [IX]」,十六幅堆塡區畫作賣出了十三幅,最便宜的是拍品編號1214《春深高樹綠成幃,遇雨寒泉帶雪飛》,成交價11,800,000港元;最貴的一幅是拍品編號1212《山澗曉雪》,成交價56,640,000港元,比起2015年以2.36億港元成交的《葳蕤雪意江南》相差一大截。崔如琢作品的成交價有多少水份,行內人都心知肚明。

 

  崔如琢比何家英畧勝一籌不在於畫藝,而在於他的商業頭腦。何家英找到「浦君國際藝術中心」替他找主顧;崔如琢自己經營自己的作品,還成立一個「如琢•婧•觀唐藝術品投資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炒賣自己的作品,真正是肥水不流別人田。

 

崔如硺  《山澗曉雪》   來源:保利香港

吳冠中作品   來源:Mei-Shu藝術網

 

  2009崔如硺大肆批評吳冠中所言的中西結合的「混血藝術」為雜交藝術,雜交藝術就是雜種藝術。我橫看豎看《山澗曉雪》卻有吳冠中作品的影子,但畫的佈局密密麻麻、雜亂無章,與吳冠中作品疏落有致、充滿情趣的佈局,在藝術層面上相差太遠。

 

  崔如硺的作品《和平頌》曾隨神舟六號升空,他的作品又去過中正記念堂、俄羅斯展覽,更有日本陽光財團關口勝利為他自己收藏的崔如硺作品,將日本伊豆高原美術館買下來,改建成崔如硺美術館。

 

  他的一幅作品《山色蒼茫釀雪天》被清潔工人錯看成垃圾,丟去堆塡區。我稱崔如硺的作品是堆塡區畫作並無「貶意」,只是如實反影他的畫作的最終歸宿!

 

  崔如琢曾經放言「75歲作品價格上超過畢卡索,」我拭目以待,等著看關口勝利、虞松波、孫少文、黃文仔等崔如琢堆塡區作品大好友,如何將崔如琢堆塡區作品的市場價格推上高峯,超越畢卡索的作品。

 

  寫到這裡,我無料奉送一條好點子給「浦君國際藝術中心」的主事人,只要何家英願意站出來說一句「75歲作品價格上超過林布蘭,」可能便吸引到如關口勝利、虞松波、孫少文、黃文仔等大好友的追隨者,將何家英作品的市場價格,推上一個又一個高峯。

 

  在一個庸俗的社會,要保持藝術家氣質就算不會像林布蘭一樣,半生潦倒,亦不會像崔如琢一樣,當個面團團的大富翁。與其不上不下,何家英不如豁出去,厚顏無恥地胡吹大氣罷。

 

  何家英要明白一點:當今中國大陸社會,藝術成就是吹出來,不是畫出來的。

 

16/05/2024

九龍城寨:亂中有序的建築,記載歷史的傳奇狀態及文化符號

#電影 #古天樂 #洪金寶 #九龍城寨之圍城 #伍允龍 #劉俊謙 #余兒 #鄭保瑞 #九龍城寨 #胡子彤 #張文傑 #九龍寨城 #林峯 #Art & Culture

  身邊某後生專才女封林峯為偶像,斥資3億的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開鑼,在某謝票場跟他合照,放上IG Story,我才如夢初醒,繼而被各類電影花邊洗版,包括美術總監麥國強講解如何在屏山公立達德學校及西貢成豐片場等地「重建」九龍城寨、伍允龍面對挑機觀眾的武德及氣量,當然還有林峯剔除電視味,煥然一新的演技,雖然或如友評價它是「一套拍得很靚的武打片」,統統湊成熱話。

 

 

  很多人對城寨存有不同幻想——城外的人好奇走進去,城內的人又渇望走出來。至於我,每當提起九龍城寨,必會想起小時候長年受哮喘病之苦,母親遍尋良醫不果,因緣際會,卻在香燭店忽獲介紹到九龍城東頭村道某處看張x芬醫生。她從內地來,住城寨,像其他從內地來的牙醫一樣,除了懂西方醫學知識,也懂一點古方偏方,雙管齊下,我的哮喘才漸漸好起來,最終並得以「斷尾」,可以再上體育課。

 

 

  那些年,每次覆診,坐車轉入東頭村道,必會經過見到候王廟,也會在城寨附近蹓躂,碰過住在東頭邨22座的劉克宣(1904-1983),記得是剛播出《執到寶》(1980),不久便驚聞他逝世;也在城寨裏掏錢買第一本小說,關於中國民間奇談;初中時,曾在李惠利工業學院(後來變成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上金工與木工課,都是難忘的經驗。

 

 

 

  電影說的,當然不是這些,畫面重塑了那些龍蛇混雜「三不管」的狀態,但更重要的,西方學術界關注九龍城寨,因它的破格建築特色,無論功能及規劃,縱橫交錯,亂中有序,記得香港電台某記錄片,便曾描繪出,不同類別的店舖,例如士多、雜貨舖、診所、餐廳,甚至住宅,都共用同一出入口——即是說,出入經過某個住宅客廳,也是等閒。

 

 

  外國攝影師 Ian Lambot 和 Greg Girard在80年代末開始,花了五年時間,在城寨拆卸前,詳細拍攝內裏這些建築細節,記錄並輯成《City of Darkness: Life in Kowloon Walled City》(早幾年終發行中文版)。我認識前者,曾與他共事,翻譯其他關於建築設計的書。每次提起城寨,他都說那些「出出入入」的奇遇,包括如蟻洞的通道,是如何讓他大開眼界。

 

 

翻查資料,後來日本的可兒弘明帶領他的研究隊伍,深入城寨量度間隔,成書《大図解 九龍城》。有日本朋友告訴我,記得當年拆卸,日本電視台還現場直播,對此甚為重視,香港這邊只因普羅大眾認為它是貧民窟,便沒反對拆卸,失掉這重要建築群。

 

 

  已故掌故家魯金(原名梁濤,1924-1995)著《九龍城寨史話》,考證史實,例如二次大戰時,日軍一度把城牆拆去,充作興建啓德機場的材料,也附添詳細清拆建於1847年的城寨。有時候想,若九龍城寨還在,每年可吸引多少遊客訪港?90年代保育議題聲音還未普及,遑論這段殖民地時期的「黑歷史」,政府除之後快,待至近年乘懷舊風潮,但若操之過急,過度賣弄昔日情懷,又難免墮進既”kitsch"(媚俗)且三不像之路。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