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藝術人的修藏物 - 伍常
31/08/2020

不爭氣的藝評人:甚麼是藝評?觀眾、藏家真的需要藝評人?

#藝評 #藝術評論 #藝術圈 #藝術界 #Art & Culture #Basquiat #藝評人 #何慶基

  最近看畢何慶基先生(Oscar)的最新著作《不離地藝評──何慶基剪報集(一九八〇—一九九〇年代)》,實在感慨良多。

 

  筆者不是藝評人,但作為藝術界一份子,不時都會想:其實甚麼是藝評?觀眾真的需要藝評人嗎?If so,一個稱職的藝評人應該是怎樣的,擔當一個怎樣的角色?

 

  月前,在中環Lévy Gorvy畫廊參觀美國已故黑人藝術家Jean-Michel Basquiat展覽。關於藝評,Basquiat曾經說過:“I don’t listen to what art critics say. I don’t know anybody who needs a critic to find out what art is.” 還記得當年在拍賣行工作,開始研究Basquiat生平的時候無意中讀到這句話,真的有點「如雷灌頂」的感覺。

 

 

  「如果藝評是個批判、反思的過程,那麼藝評首先批評的是藝評人本身。藝評人容易自視為神明,為人間分優劣黑白,因此必須擺脫自我飄飄然而謙卑下來,行文時必須不斷反思,明白到所謂『優劣』深受個人背景和社會客觀情況所左右。」

 

  作為一個在外國留學飽讀藝書回港工作的藝術專業人才,難得的是何慶基先生在80年代開始寫藝評專欄時便已有這種「不離地」的反省和自覺。

 

  近年,不少藝評人都在抱怨或慨嘆,為何在香港寫藝評是一件如此不受重視的專業?為何讀了那麼多書,看了那麼多展覽,在文章中引了那麼多經據、經典,但最終得回來的稿費竟是如此的「低賤」,工資連一個最低工資也比不上?

 

  這些問題,何慶基先生在書中的幾篇短文都有精闢的分析。如在《藝評漫漫路》中,他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有關藝評的一大inconvenient truth:「藝評往往流於文化研究式的鋪陣理論,藝術品是用來引證文化研究權威理論的借口,艱深詞彙、糾纏不清的理念,一開始便把讀者推開。與其投訴人家對藝評態度冷漠,藝評人倒應自我反省,究竟有多少誠意與人家溝通。」

 

  回想Basquiat的那句quote,我們也不妨去查看一下全球最優秀的藝術收藏家,當中有多少會說他們的眼光和品味是從藝評人(art critics)而得來的?

 

  以筆者的經驗,敢說是:零。

 

  何解呢?

 

  不是說藝術界沒有具備識見的藝評人,但當想到藝評人那種「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狂妄」的態度,以及酸溜溜文人說教式口吻去批判這批判那的作風,我相信收藏家都會更願意去向畫商、藝術專家或藝術家請教和交流吧。

 

  以上這些都是何慶基先生寫於上世紀80至90年代對於藝評的反思。可惜的是,到了三十年後的今天,隨著本地藝術市場的急速發展,我們不見得有多少藝評人能夠趕得上大時代的步伐,發揮應有的「以自身的藝術專業知識與大眾溝通文化藝術」的積極作用(相反當代藝評人在自以為懷才不遇-->整天出post呻窮-->怨天尤人方面的能耐看來比誰都要強大……此乃後話)。

 

  在「後疫症」的新常態下,天下間的所有藝術工作者都無一例外地面對著史無前例的生存掙扎。所謂「適者生存」,藝評人能否放下無謂的ego和身段,拿出多一點誠意,專注寫好清楚明白易懂的好藝評文章,讓Oscar這些上一代本地藝評人的優良傳統得以延續?Sad but true的事實可能是,其實沒有多少香港人會真心care,但如果藝評人還想別人把藝評當作是一門專業或一回事,自己也應當加把勁去爭氣的。常言道:“Respect is earned, not given.”

 

22/01/2021

Step into the Art World:藝術總是高深?4個小眾平台,深入淺出帶你了解藝術另一面

#Art & Culture #Art Loop #Art on Purpose #Lita-Arti #島聚 #daoju #galleriesgal #藝術 #藝評

  對於藝術,不少人都抱著看不懂、搞不清的印象,某些曲高和寡的藝術,更是嚇跑了不少人。縱然藝術或許有高深的一面,不少也是雅俗共賞的。

 

  想接觸藝術,其實有著各式各樣的方法,書籍、展覽、導賞、藝評、工作坊等都是方法;編者在平日裡,除了看書和逛展覽外,也會留意本地一些藝術平台的藝評或藝文活動,如展覽導賞和短期課程;雖然平時自己會逛展覽,但偶爾還是喜歡聽聽別人怎麼談藝術,怎麼看藝術,不時都會有新的靈感和看法衝擊著固有的印象。除了畫廊平日發放在社交媒體的展覽咨詢,以及主流平台,編者想介紹幾個比較小眾的藝術平台,讓大家多一個選擇,Step into the art world!

 

#1

Art Loop

 

  Art Loop是本地2014年成立的藝術教育工作室,主要聚焦於東西方藝術文化史的藝術教育,對象包括兒童及青少年。

 

  今年,Art Loop就與本地藝術顧問公司Art on Purpose 合作,舉辦一系列線上 / 線下藝術展覽導賞及創作課程。除了原有的基礎課程,更增設一些藝術導賞及創作課程,由藝術專家及導師親身帶領,逛當下不同的藝術展覽並講解展品,而最近的線上藝術展覽導賞便是香港藝術館的《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波提切利與他的非凡時空——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通過導師引導及講解,可以嘗試打開兒童及青少年對藝術的大門,成人亦可一同參與,打破對高深藝術的印象,以輕鬆的心情觀看。

 

 

 

Website:artloop.hk

Instagram:@artloop.hk 

Facebook:artloop.hk

 

 

#2

Lita-Arti

 

  Lita-Arti是本地藝文組織,由6位香港大學藝術系畢業生共同創辦,主要聚焦在藝術史及當地文化的推廣。

 

  Lita-Arti定期會舉辦不同的活動,包括講座、藝術家對談、展覽及工作坊,好像霓虹燈工作坊,就讓公眾認識這種近乎細微的文化,同時和本地霓虹燈手作人一起親手製作霓虹燈牌;還有以城市景觀作為主軸的展覽等。另外,Lita-Arti還有一些主題性的短期藝術史課堂,如「全球視野下的當代藝術:1945至今」、「符號學導論」等。這些課程時間都不太長,而且以廣東話教授,由香港藝術史學家Kenneth Chan深入淺出的教授方式,和大家聊藝術,作為藝術史快速入門班,是不錯的選擇。

 

 

 

Website:litaarti.com

Instagram:@lita_arti_hk 

Facebook:Lita-Arti

 

 

#3

島聚 daoju

 

  除了一些藝術組織,網上的咨詢亦相當多,而社交媒體上的某些藝術平台是吸取藝術咨詢很不錯的選擇。不過除了畫廊本身發放的展覽咨詢和主流藝術平台外,編者就喜歡看一些小眾藝術平台分享的藝評和資訊。「島聚」(daoju)是近幾個月推出的一個本地中文藝術評論平台,主要聚焦時下的當代藝術展覽,通過分享展覽咨詢、藝術評論、拜訪藝術家/學者等與大家一起討論藝術。島聚的藝評篇幅不算太長,選取的展覽亦非來自國際級畫廊舉辦的展覽,更多是本地及小型畫廊展覽,讓大家看見國際畫廊以外的本地藝術。

 

 

 

Website:daoju.art

Instagram:@daoju.art

 

 

#4

galleriesgal

 

  有留意開香港展覽咨詢的,對這個Instagram帳號@galleriesgal應該不會陌生。這個帳號是一個香港Art Blogger創辦的,成立時間雖然不長,但有一定粉絲,主要分享香港時下的各個展覽。

 

  帳號主理人可以用「十分勤力」去形容,幾乎每天更新內容,時下大小展覽,她幾乎到場,在帳號上看見的展品照片亦是她現場拍攝,可以透過她分享的照片考量是否對展覽、展品感興趣,再決定是否到場觀看。但galleriesgal主要聚焦展覽的基本咨詢,沒有深入的藝術評論,若然只是想知道最近有甚麼展覽的話,galleriesgal就能滿足你。

 

 

 

Website:https://www.galleriesgal.com/

Instagram:@galleriesgal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