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肉廚房
16/07/2019

【素食入門】讓肉食朋友踏出素食第一步!製作「真假難分」的香茅魚米紙卷

  「這是兔子嗎?」朋友指著藍天晴空的白雲說。我抬頭看著朋友指向的白雲,沉思良久,找不到兔子的蹤影。

 

  「那是貓咪吧?!我沒有找到兔子那長長的耳朵啊。」又有一天,逛藝術館的時候,朋友看著抽象畫作,指手畫腳的在我耳邊輕聲問:「這裏藏著一隻貓吧?」「那是抽象畫作唷,好像畫家在畫自己的小孩啊。」

 

  大家有這樣的經驗嗎?明明是同一個對象,不同的人卻有迴異的觀察。或許,腦裏想出來的影像,多多少少看見那刻個人的思緒。而且觀景角度、當天的心情,也會影響我們對於同一事物所接收回來的訊息。於是,那朵白雲是兔子?是貓咪?還是它只不過是飄過半空的白雲?在客觀的世界裏,物件本質上沒有變化,只有觀感上的分別。

 

  「這個魚塊嗎?」 「這是漢堡排?」 偶然把弄好的食譜照片傳送給朋友時,朋友會這麼驚奇的問道。「妳的食譜跟別人就是有點不一樣。」 「創作出來的東西不像我在外面吃的素食,嗯,有點新奇和趣味。」 

 

  那天朋友來家吃飯,言談之間我們聊到最近創作的食譜,以及眼前的盤中餐……由寫蔬食食譜的第一天,要廣傳的對象,就不只是「走肉朋友」們(素食者),還包括吃肉的朋友。雖然植物本質跟動物的不一樣,無論怎樣,質感上,蔬食食物不可能跟肉類食物相同的,但是在味道上、外形上,總可以來挑戰一下。於是,我默默地把過往從肉食世界學回來的、將跟朋友外出用餐時觀察回來的,大膽地在味道和外形上下功夫,創出「似肉非肉」的食譜,試圖令肉食的朋友暫且放下「無肉不歡」的想法,來試做一下,來咬一口;慢慢地,由抗拒蔬食(怕淡而無味)到不介意一餐半餐的來吃素。

 

  佛教禪宗有一名句「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指月錄》和《傳燈錄》)郊遊行山時,遠眺面前的山和海,分明俐落,風景明媚;然後走呀走,細看山海之間所呈現的藍綠色,或深或嫩,好比一幅水彩畫美不勝收;再走著走著,爬過一段又一段崎嶇山路,汗水流過後,眼前的山和海,仍舊是山和海,明媚中看見樸實無華之美。由遠觀,近看,回到經歷後的反璞歸真,三個對人生和世事的觀察的角度,悟出三個不同的心境變化,從而把握世事和人生跌盪間的虛茫。

 

  甚麼?太深奧了嗎?讓我試試換個角度說:回看世事,生活逼人,變遷紛擾不斷,教人腦袋沒辦法好好靜思和感受。假如我們把那些煩惱,當作是餐桌上那盤似是而非的「香茅魚米紙卷」。先不來批判,大口大口的咬下去,或許之前用眼睛所看,充滿懷疑的想法,就在那一口之間,給吞了下去,回到味覺單純的觀察和感受,細味出食物(世事)之美和純真,從而安定心情,或許能以不一樣的心情,來觀察出另一個角度的風景呢?

 

香茅魚米紙卷

 

 

2人份

時間:25分鐘

 

材料:

 


 

茄子 1條/ 韭菜 4棵/ 越南米紙 8張/ 青瓜 1/2條

 

調味料:

乾香茅 3湯匙/ 乾月桂葉 2塊/  薑 1塊/ 豉油 3湯匙/ 鹽 1/2茶匙/ 糖 2茶匙/ 七味粉 1茶匙/ 胡椒粉 少許/ 鷹粟粉 1湯匙

 

工具:

易潔鑊/ 煮麵篩/ 湯匙/ 茶匙/ 筷子/ 碟

 

做法:

1. 洗淨茄子,切去頭後再切成小條。

2. 煮沸一鍋清水,放進2湯匙的食油,然後放進茄子條,焯熟變軟。再瀝乾水待用。

3. 徹底洗淨韭菜,切去根部,切成粒。

4. 平鋪 1 張越南米紙於碟上,灑進3湯匙的清水,至米紙稍為變軟變透明(如圖)。

 

 

5. 將茄子條和韭菜, 放在已浸軟的米紙的正中(如圖一),然後對摺(如圖二),左右再對摺(如圖三和四),最後翻轉封口(如圖五)。如此類推,輕輕的把所有米紙都捲好為止。

 

放茄子條和韭菜(圖一)

對摺(圖二)


再左右對摺(圖三~四)

將米紙卷封口(圖五)

 

6. 以中火預熱平底鑊,倒進2湯匙的食油,逐一放進米紙塊,改以中小火,把表面全煎至微微呈金黃色。

7. 洗淨乾香茅和乾月桂葉。

8. 洗淨易潔鑊,放進香茅和乾月桂葉,2茶杯的清水和薑片,蓋上鑊蓋,煮15分鐘。

9. 倒進其餘的調味料,多煮5分鐘,熄火。待放涼後,便可以拿來作蘸魚(米紙)塊的醬汁了。最後,在魚米紙卷上隨意灑上已洗淨和切碎的青瓜便可。

 

筆記:

1. 米紙易碎易爛,處理時,無論是摺米紙卷還是煮熟時,要小心輕手喔。

2. 不吃韭菜的話,可以改成青瓜。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