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晒
12/10/2021

聽古典音樂食漢堡包意欲會大減?睡前聽純音樂半夜易醒?7個有趣音樂冷知識!

  不管你愛不愛聽流行音樂,也不能忽視MIRROR、林家謙、Serrini等歌手的出現,的確令不少人重新關注廣東歌!就連食飯、搭車、做運動都耳機不離身!有些人甚至愛單曲循環讓整個人沉浸在歌曲中,認真瘋狂!但大家又知不知道,其實音樂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甚至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調整飲食習慣?有研究更發現,聽音樂打針會無咁痛?可以減低心臟病惡化機會?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音樂的有趣冷知識,繼續睇落去啦!

 

1. 聽古典音樂特別嗜甜?聽爵士樂食慾大增?

 

  日本宮城大學曾進行一項研究,讓800名受試者聽古典、爵士、Hip-Hop、搖滾等不同類型的音樂,然後要求他們就「對16種食物的進食意圖」和「情緒狀態」進行評分。結果發現,受試者聽古典音樂時,不但心情會更平靜,更會產生想吃甜食的慾望,並對漢堡包、薯條等鹹味食物的慾望大減!

 

  美國阿肯色大學亦有做過「吃飯時聽音樂會如何影響食慾」的研究,結果就發現,聽搖滾樂或古典音樂的人,食慾並沒有明顯改變;但聽爵士樂的人,食慾明顯大增!科學家估計,因為爵士樂能營造一種令人感覺輕鬆愉快的氛圍,會讓人覺得食物變得更加美味,結果忍不住吃得更多!Hip-Hop則會降低人的食慾,雖然科學家指尚未找出背後原因,但推論是Hip-Hop節奏短促明快,令人難以放鬆進食。

 

 

2. 聲量愈大,愈想吃高糖高鹽食物?

 

  音樂原來還可以用作食物調味?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教授Dr Dipayan Biswas曾於斯德哥爾摩一間咖啡店進行實驗,將咖啡店的背景音樂先後調至低於55分貝或高於70分貝,然後將咖啡店的食物分為「健康」、「不健康」和「中立」三類,再留意客人的點餐選擇會有甚麼不同。結果發現,當背景音樂的音量低於55分貝時,客人都會傾向選擇較健康的餐點;當音樂音量高於70分貝以上時,則會改為選擇高糖、高鹽、高脂的不健康食物!

 

  英國牛津大學心理學教授Charles Spence亦有做過類似的實驗,不同的是,他直接給予每位客人一粒特製的半甜半苦太妃糖試吃。結果發現,當客人聽到音調較高的音樂時,他們會感覺太妃糖較甜;但聽到音調較低的音樂時,就會覺得太妃糖偏苦!據了解,這個實驗進一步推廣至世界不同地區進行試驗後,也產生了一致的效果!Charles Spence相信,如果想讓飲食變得更健康(譬如在餐點中減少用糖),只要把用餐時的背景音樂改為高音調的音樂就可以了!

 

3. 聽住音樂打針無咁痛?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有一項研究顯示,在接受靜脈注射時聽音樂,痛感可以明顯減少!這項研究由該大學的兒科教授Lisa Hartling負責,她將埃德蒙頓斯托勒兒童醫院急診科的42名病童分成兩組,在一切治療步驟不變的情況下,安排第一組兒童接受靜脈注射時聽同一首音樂,到第二組兒童接受靜脈注射時則不播放任何音樂。結果發現,沒聽音樂的病童在打針前後的焦慮程度升高了2.2分(分數跨度從0至23.5分,分數愈高,代表焦慮程度愈嚴重),而有聽到音樂的病童只增加了1.1分!與此同時,當這些病童描述他們的疼痛程度(0至10分)時,沒聽音樂的病童說疼痛感增加了2分,有聽到音樂的病童則表示沒有增加疼痛感。研究人員指,這個結果已經可以被認為是很顯著的差別!(如果大家最近要打針,不妨親身試驗一下!)

 

下頁睇 音樂偏好反映IQ高低?

 

4. 音樂偏好反映IQ高低?

 

  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David Greenberg曾進行過一項研究,從100個不同城市中,收集了22,252名受試者的資料進行分析,希望可以了解一個人的性格和音樂偏好之間的關係。他最後得出的結果是,高IQ的人喜歡聽古典音樂、藍調音樂和爵士樂,但不擅長運動;喜歡聽鄉村音樂、流行音樂和配樂的人,雖然IQ評分較前者低,但就被視為更富有責任心、具親和力和魅力的人!不過坊間亦有不少質疑聲音,指一個人喜歡聽甚麼音樂,相比起IQ,應該更多是與其個性、成長背景和教育程度有關!大家又點睇?

 

5. 睡前聽音樂易半夜醒來?

 

  睡前聽音樂會更好入睡嗎?不一定!美國貝勒大學睡眠科學家Michael Scullin曾針對此問題進行過研究,研究發現人在睡前聽音樂而產生的「耳蟲效應」(即指聆聽一首歌曲很多次後,腦海裡會不斷重複這首歌,甚至會無意識地哼唱出來),會影響睡眠品質的潛在因素!他說,經常經歷「耳蟲效應」的人在淺睡眠階段所花費的時間會較長,而且在夜間醒來的次數亦會更多;而最令人驚訝的是,器樂音樂(無人聲音樂)比抒情歌曲更容易導致「耳蟲效應」和破壞睡眠質量!

 

 

6. 每天聽30分鐘音樂可減低心臟病惡化?

 

  塞爾維貝爾格萊德大學醫學院曾進行一項長達7年的研究,合共邀請了350名經歷過心臟病發作並患有「梗塞後心絞痛」(心臟病發後的胸痛)的人參加測試:其中一半人只會接受常規治療,而另一半人則會被額外安排每天聽30分鐘能令其放鬆心情的音樂;研究人員在第一年會每隔3個月為病人進行檢查,其後每年檢查一次。結果發現,有聽音樂的病人出現焦慮的次數,較沒有聽音樂的病人少三分之一!出現心絞痛的的情況更減少了25%!首席研究員Predrag Mitrovic教授更指,音樂不但能為所有心臟病人紓緩焦慮等會加重心臟負荷的情況,只要配合正常治療,更可以減少病人出現心臟衰竭(-18%)、心臟病發(-23%)、進行搭橋手術(-20%)及因心臟病死亡(-16%)的風險!

 

7. 狗奴福音!古典音樂最能安撫狗狗情緒?

 

  各位狗奴要注意了!動物行為學家Deborah Wells曾發表過一份針對「狗狗與聲音刺激的研究,透過觀察狗狗對人類談話聲、古典樂、重金屬音樂、流行樂、無聲 5種聲音的反應,最後發現古典音樂最能令狗狗沉靜和休息,可以大幅降低牠們吠叫的情況!重金屬音樂則會讓狗狗激動或不安,多有站起來狂吠的反應!聽說這項研究一經公布後,就引來不少動物機構,英國西南部更有一間關注流浪狗的機構特別募款2,000英鎊,添置音響設備來播放古典音樂,而有趣的是,原來貝多芬、巴赫的音樂都對撫平狗狗情緒非常有效!即使有陌生人到訪,狗狗都不再騷動不安,間接增加了牠們被領養的機會!雖然這次一個針對流浪狗的研究,不過各位狗奴也可以試試在主子「生氣」時播放古典音樂,看看是否也奏效!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