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車
01/12/2022

Omicron一年後的世界

  2022 年 11 月 25 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了一份報告:「One year since the emergence of COVID-19 virus variant Omicron」,中文翻譯成《COVID-19變種病毒 Omicron 獻世一年後的世界》。

 

報告節錄

 

  2021 年 11 月 26 日,世衛組織宣布世界正面臨一種令人擔憂的新變種:Omicron,該病毒將改變 COVID-19 大流行的傳播軌跡。

 

  自首個COVID-19病例出現的 2 年多時間,大流行仍然使全球處於危急情況。過去一年,各國政府都面對著防疫政策的不確定性,此時大流行病例似乎正在過渡,但新變種病毒在未來激增的風險仍然存在。

 

(圖源:unsplash)

 

  為協助全球儘快結束COVID-19 大流行的困境,世衛組織於 2022 年更新了 COVID-19全球防護、準備和應對計劃,並概述在兩個戰略目標内。首先,通過保護個人安全,尤其是有患嚴重疾病或職業接觸病毒風險的弱勢群體,減少病毒傳播。其次,從預防、診斷和治療著手,減少死亡、疾病和長新冠後遺症的影響,務求盡最大力量挽救更多生命和經濟生計。

 

  世衛組織根據先前發布的技術指南製作了六份新的防疫建議,概述了如何制定有效的防疫政策,讓世界各國和地方參考:

 

1.    COVID-19 有效檢測和測試管理

2.    COVID-19 臨床診治管理

3.    COVID-19 疫苗接種目標

4.    衛生保健機構針對 COVID-19 的感染預防和防控措施

5.    與社區保持良好溝通以建立互信的風險管理

6.    統籌各國在COVID-19流行病資訊管理

 

  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為未來的流行病,提供靈活應對的基礎,鞏固有關公共衛生基礎設施,並加強全球衛生應急準備、支援和復原力。

 

Omicron效應

 

  2021年初Delta 被定為關注的變種病毒,及至年底,Omicron被確定為比 Delta 更容易傳播的COVID-19變種病毒,以少於 4 周的時間,Omicron席捲全球,取代了 Delta 成為主要變種。

 

  迄今為止,曾在公共衛生和社會措施成功遏制 COVID-19 原病毒的國家,因Omicron的出現,導致那些國家陷入了防疫的困境;而那些患有重病風險又未接種疫苗的病患者,便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許多地方的住院率和死亡人數都因此而上升。

 

2020-2022 COVID-19 感染及死亡人數(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圖1顯示2020年到現在全球感染 COVID-19 概況,灰色代表感染人數,藍色代表死亡人數,Omicron 的影響顯而易見。雖然 Omicron 與 Delta 相比沒有那麼嚴重,但全世界仍有大量人死於Omicron變種。目前全球各國 COVID-19 檢測率的下降,意味著世界各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低估了真實的疫病傳播影響。

 

  直至2022 年 3 月,世衛組織估計全球近 90% 的人口通過接種疫苗或感染產生了對 COVID-19 病毒的抗體。研究顯示,雖然疫苗對感染、患病、住院和死亡的有效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卻可快速降低了 Omicron 的負面影響。

 

下一個關注變種

 

  自 Omicron 出現以來,病毒不斷進化。如今,該病毒變種有 500 多個亞系在流傳,但沒有一個被指定為新的關注變種。

 

  到目前為止,Omicron 的這些亞系有很多共同點:(1)都具有高度傳播性,(2)在上呼吸道複製;與之前令人擔憂的變種相比,這些亞系病毒引起嚴重病發的情況較低,並具有較容易令人產生抗體的免疫力。

 

  雖然目前仍很難阻止新變種的出現,世衛組織仍建議快速檢測和資訊共用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

 

與病毒共存的考量

 

  COVID-19新冠肺炎抗疫是一場持久戰,提倡與病毒共存或動態清零的取向,是不同的抗疫考量。接近三年的新冠疫情,試從另一角度看看早已經放開、躺平、與病毒共存的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的現況。

 

下頁睇韓國、日本、新加坡疫情趨勢

 

韓國疫情趨勢

 

韓國疫情趨勢

 

  韓國人口5,174萬,截止到2022年11月10日累計確診2,614萬。累計確診數已經超過人口的一半,顯然韓國還沒有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隨著冬天來臨,韓國將要面對第七波疫情的到來。

 

  據韓國《東亞日報》網站11月5日報道,韓國政府預測,今年冬天新冠疫情將擴大到「每天20萬名確診」的規模,即與7月和8月的第六波疫情潮相近,高峰時期的確診患者規模可能會更大,這是政府首次提出第七波疫情的巔峰預測。

 

  韓國政府研判今冬疫情新一波流行已開始,重症死亡指標重新上升。截至10月第2周,韓國全國重症病床的使用率為15.8%,11月第一周已升至25.7%。

 

日本疫情趨勢

 

日本疫情趨勢

 

  日本人口1.26億,累計確診2,311萬,超過人口總數18.3%,和韓國一樣,日本也沒有群體免疫。日本是全世界最早躺平的國家之一,自躺平後,日本已經連續捱過七波疫情。

 

  11月10日。日本全國新增新冠感染78,577人,死亡100人,新增感染人數比對上一周增加了10,812人。在10日召開的新冠病毒對策專家會議上,專家認為目前日本正在進入第八波疫情。

 

新加坡疫情趨勢

 

新加坡疫情趨勢

 

  新加坡人口545.4萬,累計確診213.7萬。新加坡的資料和韓國非常類似,累計確診接近人口數一半。隨著新加坡新一波Omicron亞系變異毒株XBB引發的疫情惡化,新加坡第四波疫情來勢洶洶,日增屢次重回五位數。XBB變異毒株感染人數預計將在11月中旬達到峰值。

 

  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24日報導,新加坡衛生部最新進行的血清研究估計有七成本地人已感染過新冠病毒,目前資料也顯示,感染者8個月內再度染病的概率是5%。

 

疫苗的作用

 

  目前還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誤解,即新冠疫苗並沒有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因此接種新冠疫苗沒有用處。其實目前新冠疫苗接種所產生的保護性抗體是血清IgG和IgM,而不是分泌型sIgA,sIgA才是呼吸道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體。因此,現有疫苗並不是為了預防新冠感染,而是為了減輕新冠感染的病情,防止重症發生。另外抗病毒口服藥Paxlovid,稱能將新冠重症概率降低90%,是相對的特效藥物,也是防重症,而不是防感染。

 

疫情結束標準

 

  要想找到新冠肺炎疫情何時可以結束的答案,首先必須明確「疫情結束」的定義和標準。「疫情結束」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對於SARS和MERS而言,世界衛生組織(WHO)把疫情結束的標準訂為最後一例確診病例經過兩次病毒檢測均呈陰性起兩個潛伏期後,確認為該疫情已經結束。

 

疫情結束條件

 

  國家衛生健康委指出疫情結束需要滿足:第一新冠病毒越變越溫和,第二需要有有效的新冠治療藥物,第三是新冠疫苗安全有效,第四是其他國家的新冠疫情減輕。這四條均是以降低新冠感染者的病死率為目標,從而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抗疫感言

 

  由於病毒會不斷的變異,疫情會一波一波的到來。每經過一波,就會死一批人,然後社會上患上長新冠的人數就會增加一些。

 

  新冠後遺症或長新冠會導致人體機能大幅下降,這幾波疫情下來,導致社會所需的基礎勞動力異常緊缺,這種情況在歐洲和美國甚至世界各國一樣,需要全人類共同面對。

 

  影響經濟發展的,從來都是疫情,而不是疫情防控本身。抗疫可能會導致2%的人遇到生活或經濟困難,但胡亂的嚷著與病毒共存而缺乏完整的抗疫鋪排,卻是把剩餘98%的人都拉進苦難之中。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