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話
06/06/2023

酷熱天氣出汗多暑氣傷心!中醫教夏天調理、進補法則!3款消暑湯水滋陰生津、補脾益肺、除濕熱

  夏日悠悠,時光雖好,但酷熱天氣警告持續下,有人熱汗如洗,「大汗疊細汗」!正常的出汗是人體津液代謝的一部分,但出汗過多對身體也會有損害。註冊中醫師張立彤師表示,「汗為心之液」,汗由精氣所化生,不可過泄!今期請來張醫師教大家,夏日出汗出得多應如何調護!

 

  在夏季,氣溫上升,人體大量出汗,皮毛開泄,許多營養素從而流失,再加上周身血脈充盈,造成「陽外陰內」。漢代唯物哲學家張衡說:「夏日陰氣潛內,腹中冷,物入胃,難消化」。說明在炎夏裏,人體因外界氣溫上升而內部會散熱解溫而使陽氣外泄不足,導致腹中陰冷。再加上夏季進入黃梅,經常陰雨連綿,令濕氣困脾,影響食欲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營養素的正常攝取,導致機體營養素代謝紊亂,容易引起其他疾病。《黃帝內經》云:「中央黃色,入通于脾」和「濕氣通脾」。在夏季飲食調養方面,應注意以下兩大點:

 

清熱消暑,以免暑氣傷心

 

  《黃帝內經》指出「夏氣通心」又說「南方赤色」。南方赤色,實質上就是夏季天氣的代名詞。春秋戰國時期,哲學中有陰陽、五行學說。五行中的火,從方位來說,南方屬火;從顏色來說,紅色亦屬火。因此,南方和赤色都代表了夏季。在夏季最常見「中暑」,其病徵有煩悶多汗、心跳加快,重則會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中醫學認為都是屬於心的病變,這正是夏氣通心的含義。

 

芳香袪濕,以免傷及脾肺之氣

 

  《千金要方》裏說:「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養生論》裏說:「夏氣熱,宜食寂以寒之,不可熱也」,意即夏天盡管炎熱,但人們不可食苦味食物太多,一定要吃點辛味的食物,這樣可避免心氣偏亢,有助於補益肺氣(心屬火,肺屬金,火克金)。

 

夏季進補4原則:

 

1.清涼解暑;

2.清淡芳香;

3.清淡易消化;

4.芳香刺激食欲。

 

  例如苦瓜、冬瓜、黃瓜、絲瓜、南瓜、番茄、西瓜、蘋果、橙、西柚、荔枝、菠蘿、綠豆、海帶、紫菜、魚、黃鱔、禽蛋、以及淮山、蓮子、薏苡仁;奶製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等,均宜適量多食。夏季飲食主要是補充損耗的物質和供給機體的需要,此時應以苦寒、清淡、滋陰、富有營養、易消化且具有清熱解毒、清暑的食物為原則,炎熱天食補應以清補、健脾、驅暑化濕為原則,以食補為主,這樣就可以確保夏季身體的健康。

 

  此外,夏天一定要少吃太熱的食物,忌食辛辣、肥膩、燥熱、助陽生熱生火生濕之品。現代醫學認為,夏季炎熱的刺激,使神經中樞處於緊張狀態,內分泌腺的活動水平也有改變,引起消化能力減低,胃口不開,不思飲食。因此,夏季最好吃些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吃含脂肪多的食物,易使胃液分泌減少,胃排空減慢。

 

下一頁:夏日消暑生津補液食療湯水推介

 

夏日消暑生津補液食療推介:

 

花旗參鮑魚湯 

 

材料:花旗參5錢、百合1兩、鮑魚仔(連殼)約半斤、雞胸肉半斤、紅棗2粒、生薑4片、鹽少許

 

做法:先將鮑魚仔連殼用水略沖,忌用刷擦;雞肉去皮去骨,洗淨汆水;百合、紅棗浸洗乾淨;將鮑魚仔、雞肉、百合、紅棗、生薑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12碗,大火煲滾後改用慢火煲2小時後,加入花旗參再煲15至2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生津,止渴生津,安神養陰

 

滾芥菜牛肉湯

 

 

材料:芥菜1斤、牛肉半斤、生薑4片、鹽少許、麻油少許

 

 

做法:芥菜洗淨切段,牛肉切片。先將6碗清水煲滾後,加入所有材料,滾30分鐘,加少許鹽、麻油調味飲用。

 

功效:補脾益氣、解表散寒、溫肺止咳。適用於夏月感冒風寒。(外感風熱忌用)。

 

冬瓜小豆薏米湯

 

材料:冬瓜2斤(連皮連核)、生薏米1兩、赤小豆1兩、炒扁豆1兩、新鮮荷葉 1角、陳皮1塊、幼鹽少許

 

做法:先將生薏米、赤小豆、炒扁豆和陳皮分別用清水浸透,洗乾淨,瀝乾水,備用;揀選新鮮荷葉,用清水洗乾淨,取一角,備用;冬瓜用刷擦乾淨冬瓜皮,切塊留核,備用;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放入冬瓜、生薏米、赤小豆、炒扁豆、陳皮,待水再滾起,改用中火繼續煲2小時至爛熟,再放入新鮮荷葉,稍滾,以少許幼鹽調味,即可以佐膳飲用

 

功效:有清熱消暑、利尿去濕的作用。又可以清熱氣,解熱毒,除濕熱,防止身體出現濕熱不適,預防出現皮膚濕疹的症狀。如果天氣炎熱,身體燥熱,口乾口渴,茶水飲得多,小便不暢順,尿液黃赤,可以用此湯水佐膳作食療。

 

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簡介

香港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士,香港大學針灸碩士研究生。平素強調臨床診治時,藥療、針灸、推拿、導引與食療並舉,令患者開心接受而有效之療法。個人推崇藥王孫思邈對治未病的思維,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