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晒
16/10/2023

消委會 | 食物敏感應否做致敏原測試?3種致敏原測試方法公開!邊種最準確?風險最高?嬰幼兒適合做?即睇致敏原測試FAQ

  食物敏感是很多人遇到的健康問題,有時吃完某些食物,突然全身痕癢,都會懷疑自己是否有食物敏感;一些人發作起來,甚至感到呼吸困難,十分危險!不想中招先知出事,不少人都會嘗試進行致敏原測試,讓自己可以避開過敏食物。究竟過敏症是甚麼?甚麼人才需要進行這些測試?測試結果又是否準確、具參考價值?即睇消委會教你如何選擇適合的致敏原測試!

 

消委會食物敏感 | 最常見食物致敏常有哪些?

 

  講起過敏,大家或者會第一時間想起轉季常見的鼻敏感。過敏是人體免疫系統對無害外來物質所產生的發炎反應,例如有些人會對某些日常食物過敏,例如蝦蟹,又或對在周遭環境吸入的物質過敏,例如塵蟎等,自身免疫系統誤以為是「敵人」,從而作出保衞性反擊,使身體出現發炎反應。過敏與傷風感冒不同,不會傳染,但一個具有過敏體質的人,較容易出現過敏症狀,而會否有這種體質,亦與先天遺傳、後天飲食及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在接觸致敏原後,又或經歷季節或環境變化時,都容易激發過敏徵狀,亦有患者常年出現過敏症狀。

 

  先講講常見的食物致敏原,主要有幾類,分別是大豆及花生、堅果類、奶類、甲殼類動物、蛋類、魚類、含有麩質的穀類和亞硫酸鹽(sulphite),經常聽到有人對花生過敏其實就屬於急性過敏症,另外亦會有人在接觸金屬等物質後,產生急性的過敏反應,可以嚴重到有生命危險!

 

  至於很多人的長期煩惱—鼻敏感及濕疹等測屬慢性過敏,引起的影響是延遲性反應,但急性過敏情況就嚴重得多,除了常見的皮膚出疹和紅腫外,還可能出現氣喘、嘔吐、流眼水及鼻水等症狀。而嚴重過敏反應更會引致氣管腫脹,誘發急性哮喘,導致呼吸困難,甚至使血壓下降,因而出現突發休克,有致命風險!

 

 

下一頁:致敏原測試有3大類!做法、準繩度及風險大不同!

 

消委會食物敏感 ︳致敏原測試分3大類!做法、準繩度及風險大不同

 

  容易過敏的人處處地雷,稍一不慎吃到致敏食物引致嚴重後果就不堪設想!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做致敏原測試,在踩中地雷之前就堵截致敏原,避免過敏反應!致敏原測試是一種針對過敏而來的醫學檢查,該檢查可以幫助醫護人員測試患者是否對某些特定物質產生過敏反應,以達致幫助患者預防或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的目的。

 

  現時主要有3種測試可供選擇,包括皮膚點刺測試、皮膚斑貼測試和IgE(Immunoglobulin E,免疫球蛋白E)血液測試;私家醫院、私營醫療機構和私營化驗所均有提供。根據17間私營醫療機構和私營化驗所網站的資料,皮膚點刺和皮膚斑貼測試的價格介乎$1,000至$2,600;IgE血液測試需視乎測試內容,價格則介乎$1,200至$7,000不等。每款的操作方法、準繩度、風險及優點都不同。假如你是過敏人士,不妨參考一下各種測試特點!

 

1.    皮膚點刺測試

 

操作方法:這是一種可以立刻顯示患者對特定致敏原是否有過敏反應的測試。醫生一般會先了解患者的過敏史,再選擇有機會引起過敏反應的致敏原進行測試,把少量致敏原刺入有豐富肥大細胞的皮膚表層,共觀察測試範圍在15至20分鐘內是否出現腫脹和發紅,通常會在患者前臂或背部進行,而皮膚紅腫的面積愈大,就代表患者對該致敏原過敏的機會愈大。整個測試過程簡單快捷,任何年齡人士均可進行。

 

測試準繩度:逾9成

測試風險:患者有機會出現嚴重過敏反應

測試優點:具相關經驗醫護人員進行及分析,準繩度較高

 

(圖片來源:消委會)

 

2.    皮膚斑貼測試

 

操作方法:主要用於幫助醫生診斷患者是否患有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這種皮膚炎是因皮膚對曾重複接觸的物質過敏而引起。醫生會在測試者背部貼上不同的致敏原防水測試貼紙達48小時後,分別於當日(48小時)、72至96小時或再加「測試第7日」觀察皮膚敏感反應,如果患者對測試紙上任何物質產生反應,該處的皮膚會出現輕度至重度的小紅點、紅腫,甚至偶發水疱等反應。

 

常見測試致敏原:護膚品、橡膠、鞋類、手袋、清潔劑、香水、洗衣液和洗頭水內的化學成分

較容易過敏人士:職業需要而長期暴露於某些接觸性致敏原的人,例如從事髮型、化妝、首飾、家具、建築和清潔等行業的人

測試準繩度:約5至6成的測試者有陽性皮膚反應,但有部分可以是無臨床相關性

測試風險:患者有機會出現嚴重過敏反應

測試優點:具相關經驗醫護人員進行及分析,亦須安排執業醫生指導相關測試,機構內亦須準備一定的急救設備,例如輸氧工具和腎上腺素等,準繩度較高

注意事項:測試者要在進行測試前數天停止服用抗組織胺類抗過敏藥物或停止使用類固醇藥膏

 

(圖片來源:消委會)

 

3.    IgE血液測試

 

操作方法:通過量度血液中流動的IgE抗體數量,從而判斷患者是否對某些物質過敏,任何人都可以接受該種測試,患者在進行IgE血液測試之前,並不需要停服數日抗組織胺類抗過敏藥物或停止使用類固醇藥膏,對於那些患有嚴重過敏且難以停藥的人而言,IgE測試亦較為適合。抽取少量(2ml至3ml)血液樣本並量度血液內的IgE抗體數量,通常1至2周內有結果,以確定致敏原。

 

測試準繩度:7至8成

測試風險:幾乎沒有

測試優點:風險較低

 

(圖片來源:消委會)

 

下一頁:如何選擇致敏原測試?無致敏原病史應否進行測試?

 

消委會食物敏感 ︳如何選擇致敏原測試?無致敏原病史應否進行測試?

 

  做一個致敏原測試能夠知道自己的致敏原是甚麼看似十分方便,究竟進行測試是否一定需要諮詢醫生意見?平時沒有對太多物件或食物過敏的人應否進行測試?消委會概括了7大常見問題解答大家對致敏原測試的疑問!

 

Q:無致敏原病史的人希望知道自己對甚麼食物或環境物質過敏,應否進行致敏原測試呢?

 

A:沒有過敏病徵的人士沒有必要進行致敏原測試。而那些對食物或環境有過敏的人,若只是偶發性過敏,例如只有1至2次過敏,而非經常性過敏,同樣沒有必要進行致敏原測試。偶發性過敏者可以寫下個人食物日記的習慣,記錄每天接觸過的物質以及曾進食的食物,以觀察可能導致過敏反應的致敏原。倘若過敏反應惡化或出現頻率增加,應及早諮詢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

 

(圖片來源:Envato)

 

Q:除IgE血液測試外,坊間亦有IgG(Immunoglobulin G,免疫球蛋白G)血液測試。該測試是甚麼,成效如何?

 

A:IgG血液測試主要是檢測受測試者在過去一段時間之內接觸過甚麼物質,而並非受測試者對何種物質過敏。若一般人貿然接受IgG血液測試,受測試者在測試前接觸過的物質,皆有可能會在測試中呈現陽性的結果。事實上,現時並沒有任何醫學根據證明IgG血液測試能有效檢測到令受測試者過敏的物質。

 

  除IgG血液測試之外,坊間亦有一些暫時沒有醫學實證或醫學文獻佐證的致敏原測試,當中包括頭髮分析、肌肉測試、脈搏測試、細胞毒素測試、電磁場測試和生物共振測試等。大家需要留意,以免浪費不必要金錢!

 

Q:有機構標榜其測試由海外專業機構進行,可信度會否更高?

 

A:是否由海外專業機構進行並不是唯一重點,反而要留意進行測試的機構是否已符合香港法例要求。在香港,提供致敏原測試服務的化驗服務公司如是根據《公司條例》(第622章)或在當時有效的《公司條例》(第32章)註冊的公司,必須有至少一名董事為已註冊的第I部分醫務化驗師才可經營從事醫務化驗師的專業業務。至於相關的醫務化驗師,除根據《醫務化驗師(註冊及紀律處分程序)規例》(第359A章)獲得豁免的人士(如註冊醫生作其專業執業)外,任何從事醫務化驗師專業的人士均須根據《輔助醫療業條例》(第359章)註冊,及必須遵守由醫務化驗師管理委員會頒布的《註冊醫務化驗師專業守則》,以保持醫務化驗室工作的良好質素。

 

  查閱本港認可化驗所名單請按此

 

Q:消費者可以自行比較和選擇測試服務嗎?

 

A:一般消費者僅憑簡單的描述,很難清楚知道測試的原理、功效和使用的具體方法,因此建議進行測試致敏原測試前,最好諮詢醫生意見。部分機構只會在網上簡單介紹致敏原測試服務,例如描述為「檢測最常見的多達107種食物和環境致敏原,採用酵素免疫分析技術」,又或者標榜其測試由海外團隊進行,以增加測試的可信度,又有機構對於致敏原測試不設任何門檻,消費者在決定購買服務後,只需在其官方網站揀選接受測試的日期和時間,付款即可,訂購過程並無任何專業醫護人員提供醫學建議。不過一般消費者缺乏醫療知識,如果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進行測試,可以會因為誤信不正確的測試結果,而延遲採用有效的治療方法,令病情得不到適當處理。

 

Q:消費者通常怎樣預約進行致敏原測試?

 

A:消委會以一般消費者身分調查所得,私家醫院一般會要求患者先到該醫院的過敏或皮膚相關專科尋求專業醫生意見,並待醫生對其病情進行評估後(或持有其他醫療機構簽發的有效醫生證明),方能根據醫生的指示,安排適合的測試。

 

  至於私營醫療機構及私營化驗所,則有部分機構要求消費者親臨分店諮詢後才可以選購服務,但也有個別機構對相關測試不設任何測試門檻,消費者可直接通過機構官網輕易地自助購買服務。

 

Q:進行致敏原測試,是否一定需要諮詢醫生意見?

 

A:應否進行測試,是需要具備臨床經驗的醫生判斷,還應與醫生一同挑選何種測試及聆聽他解讀報告,因此在測試前應先諮詢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意見。

 

(圖片來源:Envato)

 

Q:嬰幼兒是否可以接受致敏原測試?

 

A:進行致敏原測試並沒有年齡限制。不過實際操作上,不同年齡的患者,會對進行測試的可行性及準繩度有一定影響。例如初生嬰兒的血管比較細小,醫護人員較難找到適合抽血的血管,故亦較難為其進行血液致敏原測試;另外,一般人會在手臂進行皮膚點刺測試,但嬰幼兒手臂較幼,故會在背部進行相關測試。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