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留給囝囝
09/12/2016

偷心者 偷金者?

#理財

  很明顯,低息環境構成尋求更高回報的誘因,加大槓桿以增加回報是慣常造法,皆因實在太容易推銷了,投資產品紛紛以息誘客,成為市場最愛的偷心者,只因不少高資產淨值客戶見息心起,加上私人銀行服務又一條龍,兩成真金白銀、其餘八成槓桿可也,取其低息,純粹套息進行Arbitrage,亦可達到無本生利,除笨有精。

 

  是以,由內房債到CoCo Bonds,無不以同一板斧給客戶的投資組合帶來yield enhancement。可是今時不同往日,賺來的yield與息,未必可以彌補輸掉的匯水與因槓桿產生的利息支出,以及因匯率與利率波動導致的跌價。

 

  亦基於此,幾個月前的一批永續債、及高息企業債,相當數量投資者近期除了輸價位之餘,更可能因為當中牽涉槓桿成分,損失已有相當,偷心者也頓時成為偷金者。

 

  以低息借貸招徠、及以債券為首的相對高息產品熱賣,過去的好日子暫時已不再。私人銀行要賣產品,於是乎,相繼都用近期市場的大主題,做幾個長短倉建議,向客戶獻計。

 

  例如,美國大選前的一陣子,有的就建議買短期VIX,再沽較長期限的品種;到近期美股不斷破位,日日慣性創新高,長倉美股、及沽空另一個市場或貨幣的並行交易、pair trade的建議就更加之普及,扮演對沖專家。

 

  低息迫使更多人跑去投資,現在疑幻似真的利率正常化新年度,會否反而令投資者承受更多風險,埋下以後更不明朗的計時炸彈?值得深思反思。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