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夢想本應翱翔
19/05/2023

中學生用創意解決社會問題!同理心不限於目標客戶?創業家必備3大特質公開!

#SEED Foundation #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 #比賽 #中學生 #科技 #市場調查 #財務分析 #拓展計劃 #初創 #創科界 #創業 #同理心 #創意方程式

  每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創意,可以在不同範疇上發揮所長。而喜歡在商業策劃上發揮創意的,是創業家的一大特質。不過,除了無限創意,創業家還要有兩個特質:願意站在客戶角度設計方案的同理心,並要謙卑地接受反饋以持續改良方案的毅力。筆者日前為由SEED Foundation主辦、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贊助的「IdeaPOP!全港中學生初創計劃匯報比賽」擔任評判,目睹多隊中學生隊伍如何從他們自身觀察到某個特定群組的痛點,配合創意引入科技,設計並匯報創新方案。雖然所有方案仍然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但評判們都非常欣賞所有隊伍專業地做足市場調查、財務分析、拓展計劃,在短短五分鐘內把計劃重點如同向投資者一樣匯報出來,並接受評判五分鐘的提問。雖然比賽必須分出名次,但筆者認為所有參賽隊伍願意花費這麼多精神時間投資在這個初創計劃內,每一隊都非常值得表揚。

 

創意方程式:利用A事物的優點來解決B事物的痛點

 

  創意不一定是發明全新的事物,也可以是把兩者看似毫不相關的事物放在一起。可風中學(嗇色園主辦)團隊所提出的初創方案,是把現時非常流行的實境角色扮演遊戲「劇本殺」放入博物館內,吸引更多年青人了解歷史和文化,同時協助博物館增加人流。團隊表示:「『劇本殺』有能力解決香港博物館在人流上所面對的挑戰,同時以新穎獨特的方式增加大眾對歷史的興趣。」這個主意看似簡單,但團隊在設計方案時也毫不馬虎。他們跟據一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展品創作了第一個劇本,並已向其他博物館提議他們的方案,還獲得非常正面的回應。此方案在創意和社會影響方面均獲得很高的分數,但最能感染到評判的是團隊對於歷史文化推廣的熱誠,並對他們能夠完美結合兩個不相關的事物非常驚喜。

 

同理心的考量不只限於目標客戶群?

 

  同理心的最大表現,是能夠多角度分析客戶群和他們身邊不同持份者的感受和需求。來自聖保羅書院團隊當中,其中一位成員日常會與自閉症兒童相處,深明照顧和教育自閉症兒童時遇到的不同挑戰,有時難免會感到無助。其實照顧者的情緒也是和自閉症兒童相處的關鍵,如果他們得不到及時的專業協助,長遠來說對照顧者和兒童的身心健康恐怕會墮入惡性循環。團隊表示:「這個情況絕對可以應對,並可於自閉症兒童六至九歲這個黃金期內進行改善。」他們針對自閉症兒童及其照顧者所需的教育及心理上的支援,設計了一個應用程式,除了讓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得到個人化的學習工具,同時照顧者也可以透過平台獲得兒童的學習進度,並連繫其他同路人分享經歷。筆者與其他評判們一致認為,團隊詳盡地編寫針對自閉症兒童的教材外,同時顧及照顧者的需要,突顯了團隊強烈的同理心,明白兒童和照顧者雙方都得到協助的話,必定會事半功倍。

 

創業是一趟矛盾的旅程

 

  創業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每個方案由構思主題到推出市場,過程中必定經歷了多重改良。創業家一方面要對自己的方案有信心,另一方面要虛心地接受他人對其抨擊,以作出相應的改善。今次比賽有別於以往屆別,今年所有初賽隊伍均經歷了為期四個月的「師友指導」,讓隊伍有機會與多個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討論他們的方案並獲得反饋,從而改良他們的設計和匯報。港大同學會書院團隊設計了一款同時適用於平路及樓梯的助行器,擴展老人家的活動範圍。當評判們提出有關產品於安全方面的問題時,團隊立刻展示了大量手繪設計圖來說明其產品的設計原理和安全考量等,除了是準備充足的表現,也是他們勇於向不同專業領域人士詢問意見後不斷改良產品的成果。

 

  比賽過後,無論各個比賽項目會否進一步發展,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各參賽者於過程中與別人合作和交流的經歷,繼而把訓練所得應用在人生其他不同層面。正如決賽隊伍漢基國際學校團隊於賽前訪問時分享:「除了創業家精神,這個比賽也磨練了我們的領導、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筆者在這班滿腔熱誠的年青人身上也獲益良多,除了被他們活力和創意所感染,最令筆者動容是他們每一隊都希望可以改善社會上不同大少問題,讓大家有更好的生活。有著這一群具備創意和年青人,筆者對於香港的未來發展感到鼓舞。

 

冠軍隊伍可風中學(嗇色園主辦)團隊為他們的創新方案作了詳盡的商業構思。

比賽中獲得第二名的港大同學會書院團隊於回答評判提問時即時展示多個產品設計圖來說明其原理。

比賽中獲得第三名的聖保羅書院團隊在設計自閉症兒童學習教材上作了深入的探討。

致香港創科界未來棟樑:請繼續努力不懈地學習和成長,堅毅地改進和創新,並且勇於面對挑戰和困難!

 

05/06/2024

SEED Foundation致力培育中學生創科興趣及知識!激發創新創業精神

#創科人才 #創新 #商業計畫匯報比賽 #培訓人才 #創科 #etnet30週年特輯 #SEED Foundation #數碼轉型 #教育 #etnet30週年

  得悉《經濟通》創刊30周年,一直以來專注為本地讀者提供專業經濟資訊,見證著香港30載的經濟變遷。從轉口港及製造業經濟,至國際金融中心,到現在新興的創科經濟持續崛起,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創新科技將決定著全球格局及城市經濟的長遠發展。SEED Foundation正正是在近年的科技浪潮下誕生,以冀為本地各行業從金融業到製造業以至媒體,注入創科新血。

 

 

  本地非牟利機構SEED Foundation於2021年成立,致力培育香港中學生的創科興趣及知識,至今服務對象累積達過千名中學生,冀協助新一代迎合未來新趨勢,也希望為本港經濟填補人才缺口。

 

  說起上來,SEED Foundation也即將迎來其三週年。在這三年裏,從0到1,由淺入深,一點一滴培育本地創科幼苗。今日,我亦希望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SEED Foundation的最新動向。

 

IdeaPOP! 2024圓滿結束 激發本地學子初創意念

 

 

  日前「IdeaPOP! 2024」總決賽圓滿結束,筆者亦在其中擔任評判,目睹各中學生隊伍從自身經驗及觀察中發掘社會痛點,進而配合創意並引入科技,針對問題設計出創新方案,最後制定出具水準的匯報材料。

 

  為香港學生而設的商業計畫匯報比賽「IdeaPOP!」旨在向學生提供一個平台以相互交流及切磋。事實上,「IdeaPOP!」並非只是單純的商業點子比拼及評分,當中我們特意為參賽學生隊伍配對了行業導師並提供指導,讓即使經驗尚淺的學生在經過師友指導及訓練工作坊後,能學習如何建立及匯報一份專業的商業企劃書,並可在決賽中獲得業界專家的點評。

 

  「IdeaPOP!」比賽中,其實過程為要,勝負次之,其主要目的並非是要為參賽的中學生帶來多大的曝光或榮譽,反而志在協助同學們體驗從發現到思考以至解決的全過程,並適時從旁提供專業指導及支援。未來,我們將會持續為學生尋求及蒐集資源,塑造獨特的學習體驗,為我們的下一代打下積極創新的基礎及激發創業意念。

 

聯同院校設計中學生雲計算專業課程 全方位助學生掌握科技知識

 

  「IdeaPOP!」固然是SEED Foundation的旗艦活動,但SEED Foundation為學生提供的資源不止於此。SEED Foundation的項目範圍主要分為三大範疇,一是為中學生而設的商業計畫匯報比賽「IdeaPOP!」,同時亦與院校合作打造科技教育課程,另外則是與商界合作的工作實習體驗計畫(Workplace Experience Program),覆蓋理論到實踐以至比賽中提倡的朋輩相互學習,冀望全面培育新一代的科創人才,建設更完善的生態系統。

 

  在雲計算專業課程方面,由於科技發展愈來愈快,但礙於時間或資源所限,學校或未能為學生設計適切的科技教育課程,SEED Foundation的成立正正透過積極協調AEF的網絡及資源,為本地教育填補了這一空隙。

 

  近年,SEED Foundation聯同阿里雲及香港大學校外專業進修學院量身打造適合中學生的三級制(銜接程度、初階、進階)雲計算證書課程,提供全面的雲計算入門知識,涵蓋基本的資訊科技及雲計算概念,到進階雲端伺服器運作和管理知識,而修讀學生毋須具備任何科技背景。

 

  SEED Foundation的課程由專業機構聯手打造,務求符合業界標準,同時亦利用相關的科技企業網絡,為課程的核心技能及設計方向提供專業指導,並支持課外活動的安排,為課程學生策劃企業考察活動。合作生態夥伴包括私營機構阿里雲、AlipayHK、華懋集團、屈臣氏集團,以至公營機構機電工程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等。截至2023/2024學年,SEED Foundation為超過900名學生,提供了逾1,600課時,共660節課。計畫並不希望僅僅止步於此,無論在課程設計上,還是受惠人數方面,仍然會不斷進行審視及完善,致力為本港創科教育系統帶來更多正面影響。

 

知識與體驗學習並重的學習模式 與商界合作裝備學生實戰技巧

 

  有別於純粹的教育機構,SEED Foundation具備其商業網絡,成立至今積極爭取並協調相關資源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將課堂理論付諸實踐,深化學生的商業知識。過去一年,安排了學生到不同機構參與為期1個月的工作體驗,今年的暑假就與19間企業合作,提供逾60個實習崗位,讓學生走出課室,進入實際工作環境。筆者亦非常高興見到有不少學生正面的實習分享及表現,當中不但讓其思考更為全面及成熟,亦加強了他們的溝通能力和人際關係,對於時下經常以手機溝通的年輕一代有非常正面的幫助。

 

  實習計畫無疑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企業長遠發展帶來莫大的推動力。在計畫過後,筆者發現有企業反饋,實習計畫讓企業有機會向年輕一代展示其數碼轉型的成果,吸引新一代投入相關行業。一些傳統行業如零售行業,年輕人對其的普遍印象可能只是簡單的銷售與收銀,認為其數碼化的空間不大,對進入相關行業興趣不大,變相阻隔人才流入。然而,事實上,傳統企業的數碼轉型變化卻超出學生想像,中學生實習計畫正正讓學生進入企業內部認識數碼轉型的實況,革新其固有想法,透過深入接觸而點燃他們對於行業的興趣,早日裝備相關技能及作出相關的科目選擇,更有效地規劃未來職業發展,有助企業吸納人才,促進行業長遠健康的發展。

 

  筆者認為工作實習體驗計畫是一項商校合作共贏的措施,故此我們亦希望來年進一步擴大規模,延續並擴展積極正面的社會影響。

 

滋養夢想 從微小種子到繁茂大樹

 

  或許,有不少人會有疑問,中學生年紀尚小,為何需要大費周章花費資源為其提供實習經驗及專業課程。然而,正所謂「三歲定八十」,我們過去努力不懈為中學生籌集資源,是為了在一切尚未完全定型的時候,早日為我們的下一代播下一顆名為「積極創新」的種子及基礎。

 

  筆者相信,種子雖小,但在各界的相互協作及持續灌溉下,終有一天,將會長成參天大樹,欣欣向榮。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