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職場女王
25/08/2023

職場女王Son姐 | $5,000日薪星期六日OT都唔制?有人冇工做、有工冇人做係咩現象?做老闆要識變通!

#搶人才 #管理心得 #人才荒 #職場小貼士 #管理 #搵工 #有工冇人做 #管理貼士 #百業待廢 #補假 #假期 #OT #蕭條 #有人冇工做 #請人 #超時補水

  經濟周期有起有落,行業盛衰起落,時代世代更換交替,是必然的事。有危有機,都說香港是塊福地,不論是受到外圍經濟環境影響,還是受到不可預計的疫情影響,香港人從來轉數適應力強,跌得低彈得高,屢創佳績,說是火鳳凰亦不為過!

 

  我知做人應該向前看,不能總是想當年,不過我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60後,見過輝煌的香港,見過低迷的香港,從未見過如此蕭條百業待廢的香港!按常理要減廢當然要由源頭開始,但在歪理才是道理的今日,源頭非但減不了廢還要增廢愈來愈廢,廢廢柴柴濟濟一堂,低低能能坐埋一枱。流失的是人才,千方百計搶返來的是甚麼才?Sorry囉,神龍見首不見尾,高才首尾都不見?好彩我好歹叫做讀過少少書,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明就明,唔明自己檢討下,點解唔讀多啲書!

 

  市道如此蕭條,照計好多人搵工,請人應該冇難度。但事實卻是打工仔說搵工,老闆嗌救命話請人難!究竟誰比誰更難?事出必然有因,有因必然有果。以前工廠模式用開工時間生產量計算人工,訂單多工時長,老闆賺得多,員工有OT,多勞多得,非常合理。

 

  但在講求效率創造力想像力,軟實力比硬實力更重要的今日,依然沿用工業時代的薪酬計算方法,用工時計算薪酬,工作時間長短與業績表現直接掛鈎。用腦用心的付出,如何計算?教打工仔如何服氣?

 

  即使經歷了COVID的洗禮,證明家居工作是絕對可行的,更有效率更節省資源的,員工的質素無需靠年尾做評估,每日做過些甚麼看進度看交出來的功課馬上見真章的。願意改革改變工作模式的公司企業寥寥可數,絕大部分依然認為員工唔返工公司工作就是蝕底,愈夜走愈遲放工的就是勤力的員工。

 

  但是時代進步了,不再人浮於事了,更加不一定需要一份固定的工作才能夠生活的了。有父幹母幹的直情不用幹,有條件的為興趣有理想的會有選擇地幹,無條件的選擇躺平的直接洗手不幹。那些日日做足企足十幾個鐘,逢星期日公衆假期例牌冇假放要返工的工作,年青人肯定唔會選擇做,說實話,有得揀誰會有興趣意願做?

 

  當年打工仔最在意的是有冇超時補水,年尾有冇雙糧花紅。今日打工仔最在意的是假期,最緊要準時放,加幾多錢都不願意OT!舉個真實個案給大家參考,有公司出$5,000日薪請員工星期六日OT幫忙,冇人肯做。結果改為星期六日OT另外補多3日假,立刻超額完成!

 

  識得變,變得快,變得通,新世界,好世界!

 

06/05/2024

香港正被拋棄?企業、內地富豪有錢人都溜到新加坡去!香港究竟錯在哪裏?

#數碼營銷 #搶人才 #搶企業 #中國新移民 #留人才 #投資移民 #WSJ #阿里巴巴 #張勇 #張瑛 #海底撈 #馬雲 #邁瑞醫療 #青山控股 #數碼 #李西廷 #美國投資移民 #項陽陽 #創科 #華爾街日報 #精英體制 #新加坡

  曾以香港作為亞洲總部的美國傳媒《華爾街日報》宣佈,對亞洲業務進行調整,總部將從香港轉移到新加坡,同時大幅縮減香港駐站的記者及編輯人數,被解僱人數佔目前香港駐站規模逾半。

 

  WSJ總編輯Emma Tucker在內部通函中表示,「一如我們報道的許多公司一樣」,WSJ會將亞洲運作重心由香港轉移至新加坡,又提到部分員工將被迫離開,大部分來自香港。

 

 

  美國可怕之處在哪兒?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不是航母;不是矽谷最先進的科技,更不是Wall Street,它可怕的東西不是這些。美國可怕之處在於美國的精英體制。

 

  美國的用人制度,它的機制,能夠確保決策者是一批精英。美國的世界觀是:猶太教基督教世界需要打一場全球性的「生存戰爭」。

 

  最近幾年的悲劇,大到國家,小到一個單位,多數的情況是,有思想的人不決策,決策的人沒有思想。有腦子就沒位,有位子就沒腦。美國正好相反,他的金字塔尖體制,正好把一批精英弄上去了。因此,第一,美國不犯錯誤,第二,美國少犯錯誤,第三,犯了錯誤它能很快改正錯誤。

 

  時光輪轉,歷史彷彿開了一個玩笑。4年時間,足以改變一座城市,也足以改變人們對一座城市的態度。

 

  非典已遠,新冠又至。經歷新冠的香港,經濟又被重重絆了一跤。

 

 

  2023年10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發表施政報告,稱香港將採取措施加大力度搶企業、搶人才、留人才。於是,港府時隔9年重啓投資移民,想要重現往日的輝煌戰果,吸引有錢人和資本來港,刺激經濟增長。

 

  效果怎麼樣?

 

  香港投資推廣署的數據是,從3月1日開始正式接受投資移民申請到4月9日,已收到1,600宗詢問。那有多少人申請?

 

  50多份。

 

  統計數據,擠乾水份才能更準確反映真實情況。一個月50多人,而港府的目標是每年有4,000人加入該計劃,帶來約1,200億港元的資本流入,平均下來,每個月要有300多人獲批才能達標。

 

  香港既缺人才,又缺錢財。

 

  一直以來,新加坡都被拿來和香港作比較。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這兩年新加坡從香港截胡了大量的內地有錢人。

 

 

  香港繼續犯錯誤,這是第一,第二,經常犯錯誤。第三,犯了錯誤很難改正。有措施,冇境界,有細節沒有全域。

 

  過去幾年,內地富豪移民新加坡,在當地一擲千金購買豪宅的消息不絕於耳,從海底撈張勇夫婦,到阿里巴巴馬雲的妻子張瑛,醫療器械巨頭邁瑞醫療的創始人李西廷等等。新加坡排名前十的富豪中,中國新移民能佔到半壁江山。

 

  這些還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至於其他知名度沒那麼高的富豪還有多少,無人知曉。

 

  4月25日,據新加坡《商業時報》報道,中國鋼鐵行業首富,不鏽鋼和鎳產品巨頭青山控股集團主席項光達的女兒項陽陽,以8,400萬新元買入新加坡第10區民東園的一座優質洋房。項陽陽與母親何秀琴是新加坡公民並定居本地。

 

  對有錢人的爭搶,香港面臨的競爭還遠不止新加坡。雖然現在歐美等國的移民政策總體上不斷收緊甚至關停,但手持3,000萬港元想要投資移民,還是有不少渠道的。

 

  比如說美國投資移民,最低門檻才80萬美元,也就600多萬港元;另外一個移民大國,加拿大的資金門檻還要更低些,差不多四五百萬港元就行。

 

  過去,人在香港,成長於此,不用去想安全的問題,但是,今天是一道一道難以抹滅的傷痕,今天只要人在香港,時不時都要想人身安全風險這個大問題;不快樂的年輕人,不快樂的丈夫,不快樂的媽媽,不快樂的孩子,都是同一幅臉孔,病得不輕。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