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政經頑石不低頭
07/09/2016

港股熱賣?

#股票

  港股周一爆升,其中一個原因是北水南來,國內分析者怎看港股?有位分析者,寫道達投資手記,從他的分析,好友可以看哪些板塊可以跟跟。

 

 

  A股市場還在沉睡,但就在9月5日,一個離我們很近的地方,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市場,卻已看到了牛市的身影,這個市場市場就是港股市場。當天,恒生指數(HSI)大漲382.85點,以23649.55點報收,漲幅達1.65%,創下了去年8月以來的新高。

 

  同時,恒生國企指數(HSCEI)大漲143.69點,以9830.57點報收,創出年內新高。

 

  在昨日「道達號」早評文章中,達哥曾指出,上周五海外股市大漲,預計昨日A股存在跟漲的可能。誰知,A股昨日這種跟漲與沒跟漲的區別不大。倒是一江之隔的港股,儼然讓我們看到了牛市的景象,讓人眼饞不已。

 

半年累計漲幅達三成

 

  為甚麼說港股似乎已經進入牛市?今年2月恒指低點在18278點,而在9月5日已達到23649點,累計漲幅高達30%。恒生國企指數累計漲幅還要略大一些,達到31%。港股市場半年時間指數漲幅達30%,難道不能說是進入了牛市?

 

  其實,今年7月以來港股市場表現一直強於A股。同時,不論恒指還是國指,早在7月就已成功站上年綫。正因為如此,此前達哥也在道達號中反覆提到過,要密切留意港股的表現,尤其是國企指數的表現。

 

  那麼,在這波強勢上漲中,港股市場哪些個股是行情上漲的推動者?

 

  一方面,銀行股持續走強,對指數的帶動非常明顯。同時,港股「股王」騰訊控股昨日更是再創歷史新高,且以逾兩億港元的市值成為全亞洲市值最大公司。

 

  另一方面,在深港通推動下,港股不少中小市值的公司近期漲幅也非常大。當天不少港股漲逾15%,甚至超過20%,很多都是只有幾十億港元的小公司。

 

  為何港股行情如此之好?港股進入牛市對A股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在達哥看來,港股之所以表現這麼好,一個原因是市場整體估值偏低。

 

  截至8月底,恒指平均市盈率為11.42倍,國企指數平均市盈率為7.52倍。港股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有57.1倍,而深圳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則有77倍。「水往低處流」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隨着深港通開通日期逐漸臨近,必然有愈來愈多的內地資金流入估值窪地,提升港股估值。

 

  港股中小市值股被列入深港通範疇,影響是比較大的,這也恰恰是此前滬港通所不具備的。要知道,有很多質地很不錯的公司在港股上市,比如騰訊,但還有一些互聯網領域優質小公司也是能吸引中小投資者參與投資的重要原因。而且,港股的交易規則靈活,比如T+0、不設漲跌幅限制,也是部分A股投資者夢寐以求的。

 

  以前港股市場總體還是以機構定價為主導,一旦今後內地愈來愈多的中小投資者進入港股市場,那麼港股市場的必然將發生變化,港股市場的機構「大鯊魚」似乎已經張開嘴巴,提前推高股價,等待「小魚兒」流入池塘。

 

險資搶股或成為趨勢

 

  除了有散戶會投身港股的憧憬外,還有些大戶投資者,不宜忽視,這就是保險公司的所謂險資,鬧到深圳股市沸沸揚揚的,就是萬寶(險資)收購萬科,類似的險資搶股事件,應陸續有來。會不會搶港股,待觀察。

 

  《上海證券報》就國內保險集團面臨「資產荒」一事有如下分析:

 

  保險集團公司有着強大的競爭優勢。從國外保險經營發展歷程看,集團控股模式是一種適應國際金融、保險市場發展趨勢的高級分業模式,有利於提高險企按國際規範運作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同時,保險集團公司中,母公司一般是投控公司,旗下子公司以保險業務和資產管理為核心,並涵蓋包括商業銀行、券商、基金、信託等金融服務業。多元化經營和全方位發展,可以有效分散投資風險,平滑收益曲綫,實現資源共享。

 

  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掌握重金的保險集團公司投資優勢凸顯:一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大量資金可以投向與集團公司主業相關的保險產業鏈,還可以借助集團及相關子公司力量,獲得更多的稀缺項目資源,有效實現集團上下一盤棋;二是有更多底氣進行海外投資,無論是收購與主業相關的產壽險公司,還是購買實物資產;三是有更多精力尋找新的投資領域,進軍年金和基本養老管理行業。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保險業總資產已經達到14.3萬億元;到「十三五」期末,全國保險業總資產將超過20萬億元。其中,保險集團發揮着主力軍作用。數據顯示,經合組織國家中保險和養老金資產佔金融總資產的比例平均達到20%,而我國保險業僅佔金融總資產的6%左右。因此,保險集團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以「十三五」期末,全國保險業總資產將超過20萬億元計,按照現行投資政策,有近6萬億可以投資股權、不動產、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

 

  分散投資風險,尤其是在全球進行資產配置,得到愈來愈多險資的認同。但由於缺乏實力和處於謹慎考慮,保險境外投資佔比僅為2%左右,遠低於監管15%上限。因此,未來有很大提升空間。

 

來港掘金推升龍頭股

 

  目前,包括中國人壽、中國平安、陽光保險、安邦保險等都已在海外有所斬獲。例如,安邦保險集團官網披露了多筆境外交易,先後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及Lloyds銀行、韓國東洋人壽、荷蘭VIVAT保險公司、美國信保人壽,已將金融版圖擴展至亞洲、美洲、歐洲等地。

 

  歐美市場的金融和不動產已經成為險資主要投資標的物。不過,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記者獨家獲悉,下一步,中國人壽將繼續深耕港澳市場,優化結構、控制風險,加快戰略布局,充分發揮新加坡公司的橋頭堡作用,努力開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新市場。

 

  最後段的中人壽深耕港澳市場是惹人憧憬,如有成績,其他險資會否效尤,若是,近日的強勢龍頭股,可能尚有一段時日不愁寂寞,而今年恒指的高位就有要上調的必要。好友諗到都歡喜。

 

22/05/2024

不是趁高沽,而是候低買

#理財 #理財智慧 #女子愛財 #港股 #恒生指數 #投資 #股票

  姊妹們,經歷了連跌4年,兼今年首月的急挫之後,港股終於喘定了。到了5月,無論恒生指數、國企指數或科技指數,都有突破性表現,而且,最明顯就是成交轉趨暢旺,顯示資金開始重臨港股。

 

  但我相信,對港股轉勢仍然半信半疑的,肯定大有人在,我的姊妹Louisa就是其中之一。上周我和她茶聚的時候,大家就談起港股的後向,原來她對後市仍然悲觀,不太相信大市已經見底。

 

  「妳看近期股市的表現是否虛火?是另一個陷阱?」Louisa問我。

 

  「妳的意思是,升完就會再跌,而且跌得更深?」

 

  「是呀,就像早前一樣,升一段短時間就回落,然後跌得多過之前升的!」

 

  「但按種種跡象,我估今次未必。我傾向相信,大市已經見底,只不過,今次的升市可以升多少、維持多久,我也沒有水晶球。」

 

港股今輪升市,未必像這幾年出現的那麼短暫。(iStock)

 

  「妳這麼樂觀?但這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很多大戶都不看好港股,也不看好中港兩地的經濟。他們是逢高就沽,所以,資金短期未必會重臨。」

 

  「嗯,我的看法有點不同。我同意,今年之前,很多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減持中港股票的,尤其是外資,所以,港股持續下跌,恒生指數甚至連跌了4年。但股票始終有個基本價值,而且,有不少公司仍然是賺錢的,因此,當一個地方的股市估值跌到某一水平時,始終會有一些價值投資者會入市的。我同意,今次帶動港股回升的資金,可能以內地資金為主,即是我們說的北水,但只要股市的升勢確立了,其他資金很多時都會被迫跟隨,否則就會跑輸大市,現在我們可能是處於這個關鍵水平呢!」

 

  「妳比我樂觀,我自己的策略也是減持港股,只不過,我有點不甘心,因為很多股票都被縛住,我趁今次股市反彈,只要是不輸錢的,都會放掉。」

 

  「沒問題,這是妳自己的投資取向,只不過,如果從理性角度看,只要確認後市是向上,不像之前那樣反覆向下,我們的投資策略應該是候低去買,而不是趁高去沽呢!」

 

  「哈哈,我想我不會這樣冒險了,過去幾年的股市,令我受了很大教訓。但我想問一下,為甚麼妳這麼樂觀?」

 

  「主要當然是因為內地政府已經顯示出更大決心去提振股市,早前推出的『國九條』就是最好的證明。另外,近期推出的一連串挽救房地產市場的措施,尤其是呼籲地方政府買入內房的庫存,轉做保障房等等。港股方面,現在連23條也立法了,正如特首所說,我們可以全力拼經濟了,而中央也明顯給我們支持,早前中國證監就推出了五項挺港措施,協助香港繼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例如擴大滬深港通的ETF範圍、支持更多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等等。」

 

  「嗯,明白,但我還是先把一些蟹貨消化掉才算,如果之後港股確認再升,我才會考慮入市!」

 

  「沒問題!」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