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政經頑石不低頭
01/11/2016

11月中港股走勢

#股票

  昨日10月收爐,港股與A股表現看似硬朗,但如果未來數天或今天,未能企穩於某些水平時則11月的走勢要留心。

 

 

  先看A股,據《股票頻道》:

 

  早盤兩市低開,滬指跌0.23%失守3100點,開盤後三大股指於低位展開震盪,滬指下探至年綫附近後反彈,創業板指盤中跌近1%。臨近午盤,氣氛有所回升,有色板塊搶眼。午後兩市震盪回升,滬指尾盤重返3100點上方。

 

上證今日要企穩3120

 

 

  截至收盤,滬指報3100.49點,跌0.12%,成交1,784.3億元,深成指報10704.3點,跌0.06%,成交2,567.9億元,創業板指報2159.76點,跌0.26%,成交714.99億元,39隻股(含ST股)漲停,8股跌停,兩市共計成交4,352.2億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額為5,111.6億元,滬股通資金全天淨流入2.33億元。

 

  上證指數勉強收於3100點上,今日要企穩於3120上,才可叫穩,不然或會引來減倉壓力。

 

  市場會有減減倉壓力,因為: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證財政合理支出,加大對特困地區和困難省份支持力度。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九州證券鄭海清點評稱,本次會議為中央政治局會議層面上,第一次在「貨幣政策」部分強調「抑制資產泡沫」,印證貨幣政策從穩增長轉向抑制資產泡沫:

 

  2014-2016年歷次政治局會議的「貨幣政策」部分,主要強調「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而此次政治局會議的「貨幣政策」部分隻字未提「穩增長」,只強調了「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2014年以來,政治局會議兩次提及「抑制資產價格泡沫」,第一次是2016年7月,將「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放在「降成本」部分,第二次就是10月這次,首次將「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放在了「貨幣政策」部分,貨幣政策的重心轉向明顯。

 

  鄭海清認為,貨幣政策重心開始由穩增長轉向抑制資產價格泡沫,其原因在於經濟L形拐點已過、「資產荒」導致金融風險堆積、房價過快上漲威脅可持續增長。

 

中央或再出手去槓桿

 

  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7%。三季度的經濟數據表明年內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運行,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問題不大。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張一平此前就提出,在此背景下,近期政策重心由穩增長轉向降槓桿等防風險措施。

 

  中國9月金融數據也延遲了8月的回升勢頭,新增人民幣貸款、社融規模均超預期。其中,新增人民幣貸款中有近四成來自於房貸。

 

  中央今次應認定,再繼續寬鬆,只會續刺激房地產價升,不利實體經濟的發展。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也曾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去年中國資本市場出現一定波動,為維護金融穩定,當時階段性地出現了更多依賴銀行信貸融資的情況,但市場恢復穩定後已不再有大的增加;隨着全球經濟復甦逐步正常化,中國也會對信貸增長有所控制。

 

  若然貨幣政策真由鬆轉緊,樓、股市受壓是必然事,但另一個要考慮的是,央行在短短一年之內出售了近6000億美元以干預外匯市場,「這在全球金融史上是前所未見的」,央行於海外沽出美元,收回海外的人民幣,亦會使海外的人民幣也縮細,即是海內外人民幣供應會減少,亦不利以人民幣作交易體的市場。

 

  對於港股又如何?是否可以憑着深港通自走獨木橋?申萬宏深證券謂:

 

  而10月份長假過後,南下的資金更是變得稀少。原因也許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繼滬港通之後,深港通也即將開通,深港通中的港股通標的,與滬港通中的港股通標的存在一定的差異,相對而言中小盤股比較多,也就更加符合境內投資者的胃口。在即將有了新的投資機會的時候,人們放慢對既有投資品種的介入速度,應該說也是可以理解的。

 

參與深港通要有大視野

 

  其次,港股經過一個階段的上漲,現在位置已經不低,相關H股與A股的價差,總體上也被大大壓縮,而港股的流動性,以及個股的活躍度,相對境內股市來說是要遜色的,這就使得港股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境內投資者不再像先前那樣對它趨之若鶩,這就造成了港股通事實上的降溫。

 

  最後,很多境內投資者是買了在香港上市的H股,這些股票儘管是以港幣標價,但其實際資產是在境內,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

 

  在理論上,當人民幣貶值達到一定程度後,其股價也是會相應下跌的。10月份,境內的B股市場就出現過一次暴跌,其原因除了與流動性缺失有關外,還有就是境內B股雖然分別以美元及港幣計價,但實際所對應的還是人民幣資產,在人民幣貶值以後,其以外幣標價的價格,也就有了下跌的要求。換言之,在應對本幣明顯貶值的過程中,靠持有境內B股及境外H股之類變相的人民幣資產來實現保值增值,效果還是有限的。

 

  現在,深港通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很可能在11月份就將實施。作為境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其意義自然是很大的,投資者對此也普遍寄予厚望。只是,對境內投資者來說,參與深港通要有大視野,不能僅僅是為了規避本幣貶值的風險,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理性抉擇,統籌安排。

 

  總結:中港股市後向就似六祖的禪宗公案,是風動(大氣候),幡動(小氣候)還是心動(想多了)?

 

22/05/2024

不是趁高沽,而是候低買

#理財 #理財智慧 #女子愛財 #港股 #恒生指數 #投資 #股票

  姊妹們,經歷了連跌4年,兼今年首月的急挫之後,港股終於喘定了。到了5月,無論恒生指數、國企指數或科技指數,都有突破性表現,而且,最明顯就是成交轉趨暢旺,顯示資金開始重臨港股。

 

  但我相信,對港股轉勢仍然半信半疑的,肯定大有人在,我的姊妹Louisa就是其中之一。上周我和她茶聚的時候,大家就談起港股的後向,原來她對後市仍然悲觀,不太相信大市已經見底。

 

  「妳看近期股市的表現是否虛火?是另一個陷阱?」Louisa問我。

 

  「妳的意思是,升完就會再跌,而且跌得更深?」

 

  「是呀,就像早前一樣,升一段短時間就回落,然後跌得多過之前升的!」

 

  「但按種種跡象,我估今次未必。我傾向相信,大市已經見底,只不過,今次的升市可以升多少、維持多久,我也沒有水晶球。」

 

港股今輪升市,未必像這幾年出現的那麼短暫。(iStock)

 

  「妳這麼樂觀?但這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很多大戶都不看好港股,也不看好中港兩地的經濟。他們是逢高就沽,所以,資金短期未必會重臨。」

 

  「嗯,我的看法有點不同。我同意,今年之前,很多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減持中港股票的,尤其是外資,所以,港股持續下跌,恒生指數甚至連跌了4年。但股票始終有個基本價值,而且,有不少公司仍然是賺錢的,因此,當一個地方的股市估值跌到某一水平時,始終會有一些價值投資者會入市的。我同意,今次帶動港股回升的資金,可能以內地資金為主,即是我們說的北水,但只要股市的升勢確立了,其他資金很多時都會被迫跟隨,否則就會跑輸大市,現在我們可能是處於這個關鍵水平呢!」

 

  「妳比我樂觀,我自己的策略也是減持港股,只不過,我有點不甘心,因為很多股票都被縛住,我趁今次股市反彈,只要是不輸錢的,都會放掉。」

 

  「沒問題,這是妳自己的投資取向,只不過,如果從理性角度看,只要確認後市是向上,不像之前那樣反覆向下,我們的投資策略應該是候低去買,而不是趁高去沽呢!」

 

  「哈哈,我想我不會這樣冒險了,過去幾年的股市,令我受了很大教訓。但我想問一下,為甚麼妳這麼樂觀?」

 

  「主要當然是因為內地政府已經顯示出更大決心去提振股市,早前推出的『國九條』就是最好的證明。另外,近期推出的一連串挽救房地產市場的措施,尤其是呼籲地方政府買入內房的庫存,轉做保障房等等。港股方面,現在連23條也立法了,正如特首所說,我們可以全力拼經濟了,而中央也明顯給我們支持,早前中國證監就推出了五項挺港措施,協助香港繼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例如擴大滬深港通的ETF範圍、支持更多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等等。」

 

  「嗯,明白,但我還是先把一些蟹貨消化掉才算,如果之後港股確認再升,我才會考慮入市!」

 

  「沒問題!」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