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親子語
11/04/2019

【正面管教】為湊孫嫲嫲走入學堂!領悟管教小朋友先要改變心態

#管教 #親子

  在座每位都親暱地稱這位女士為「嫲嫲」,嫲嫲在活動上踴躍的參與討論、發表意見。她的見解「有紋有路」,身邊的同學亦紛紛點頭認同。在這個教室內的不是莘莘學子,而是一眾希望於養育孩子的路上得到啟發的家長。救助兒童會舉辦「正面管教在每天」活動,目的為改善父母或照顧者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及關係。

 

 

「幾十歲人點湊孫?我怕做不好,但生活所逼沒有選擇。」

 

  為甚麼嫲嫲不好好安享晚年,還要學習如何湊小朋友?嫲嫲指兒子媳婦皆是低收入人士,回到家中往往已是深夜。難道眼睜睜看著兩個孫兒無人管教?當然不可能,於是嫲嫲只得挑起這個重擔,且無怨無悔。就算由年輕的父母照顧子女,都會有筋疲力竭的時候,遑論一位老人家。嫲嫲與孫兒中間橫著一條又長又闊的代溝,力不從心是理所當然的。

 

  嫲嫲說起剛開始教養孫兒時的心態:「那時候我在手袋中放著一根棍子,孫兒不聽話時就拿出來恐嚇他。」聽起來嫲嫲真的非常兇惡,但救助兒童會職員在旁邊笑稱:「那只是一根樹枝,沒有殺傷力的。」當然不會真的虐打孫兒,但這件往事中,嫲嫲對教養孫兒的緊繃內心可見一斑。

 

 

「我失敗過,更想下一代能有好結果。」

 

  原來嫲嫲在撫養子女時,過著單親的生活。嫲嫲坦言認為自己在教育子女時有不足之處,曾忽略子女的需要,令他們在心靈上有所缺失。正因如此,嫲嫲格外希望子女與他們的下一代能得到關愛、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既然無法坐視不理,何不將未來緊緊握在自己手中?接觸到救助兒童會「正向管教在每天」課程後,嫲嫲便化身出席率百份百的乖學生。每堂課完結後,嫲嫲都會回家將當天所學與兒媳分享。

 

  日復一日,這個家漸漸起了變化。

 

 

  嫲嫲在活動中學到了不少實用的技巧,如U-I Statement,不再指責小朋友「你唔乖」,改為「我留意到你有怎樣的行為,令我有這樣的感受」,較為和緩的表達方式,使小朋友更容易接受,亦避免氣氛變得劍拔弩張。

 

  「不要想著改變別人,要改變自己。」嫲嫲分享道,家長的心態變得正面,才能在育兒路上百折不撓。

 

 

「父母關係不好,會影響到小朋友的自信心。」

 

  人們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嫲嫲深知道家嘈屋閉的話,小朋友會變得缺乏自信,而且不會快樂。現在她猶如家庭關係的潤滑劑:「兒子新抱吵架時,孫女會告訴我。我就會去了解,評評道理在哪一邊。」嫲嫲積極學習,得益的遠遠不只與孫兒的關係,而是整個家的凝聚。

 

  「教人點教仔」彷彿是個無稽之談,然而救助兒童會旨在啟發家長,思考如何為子女開創一個有利他們成長的空間。要教好下一代,需要良好的家庭關係。正如要有豐沛的土壤,幼苗才能茁壯成長。

 

 

「不寄望孫兒長大後成材,只望他們成為一個好人,不要做壞事。」

 

  有些家長口裏支持愉快學習,卻為孩子挑選出名催谷的名校。嫲嫲這句說話,卻飽含百二分的真心。就算提及兒子收入不高,嫲嫲語氣卻無半分不滿,並無指摘兒子不爭氣、不能讓自己享福云云。原來兒子以前曾為一名「隱青」,一天可以只吃一餐,過得渾渾噩噩。現在自力更生,嫲嫲真是「開心都嚟唔切」。

 

  嫲嫲希望子孫「成為一個好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如此樸素的期望,包含了嫲嫲對子女滿滿的愛。明白正面管教的重要性後,這份愛不再會令大家互相折磨,而是堅定地一起走下去。

 

28/11/2023

迫到阿仔自殺

#年少日記 #快樂退休 #自殺 #學童 #家長 #管教

  近期最多人談論、最值得入場觀賞的電影,一致公認係《年少日記》,實在太撼動人心了。故此,散場燈光一亮,大部分人仍在掩面流淚,久久無法抽離,因為,有太深的你我他慘痛回憶及影子。

 

《年少日記》探討學童自殺,觸動不少人的心靈及慘痛記憶。

 

  N咁多人寫過《年少日記》,劇情大家肯定清楚。此片也觸動我的內心,因有幾幕,太相似曾經目睹的不幸。

 

  我輩50年代出生的父母,全皆經歷戰亂,絕少有機會受教育,加上貧窮,自然將人生目標投射在下一代身上,十之八九希望兒子成為高官、醫生、會計師或工程師。

 

做父親的,尤其對上一輩,絕少理會兒子的天份及興趣,只一廂情願施壓,望他能成為醫生或工程師。

 

  要完成這個夢,首先要會考成績輝煌。於是,嚴父多不理會兒子的資質、天份、興趣,一律狂谷學業,要求名列前茅。

 

  當年的父親,甚少用循循善誘或正面鼓勵,反之,就如《年少日記》片中的鄭中基一樣——狂打!唔及格?打!留班?更打到開花!

 

  小弟中學時期,見證不少。尤以父母是牧師、教師、醫生及律師的,更因期望愈大,落鞭頻率愈高。效果?當然相反。不少同學早早視父親為不講理的仇人,只一心盡快離家出走,或作出種種反叛行為。當然,間中亦有刻意自毀甚至企圖自殺,純粹報復上代的壓迫。

 

  說來,不知為何,經常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父親(就如片中的鄭中基),一面對兒子,就會「獸性大發」,稍為不滿,即目露凶光。

 

子女在父母高壓下,面對唔衰得的考試,很易情緒出問題。

 

  我認識的深刻例子:

 
  (一)A高官。對兒子管教極嚴,兼且,要求考試科科高分,稍一不滿,鞭如雨下。十多年前一次,就在天光道(附近甚多名校),我駕車經過,竟見佢左手握著兒子成績表,右手將褲頭皮帶抽出,就在街上追著兒子狂打,縱使兒子哭成淚人,也不停手。
 
  這種場面,大家不知可有見過?當時,我已肯定,囝囝必視父親為世仇,長大後將第一時間遠走高飛。

 

遊戲機不是洪水猛獸,但不少嚴父視之為魔鬼。

 

  (二)B佬為舊同事,70年代會考狀元,理所當然期望兒子也如是。早年開始盛行電子遊戲,個個男生無不著迷。B仔沒例外,日夜沉迷打機,弄得成績由甲級變乙丙級。就此,B佬視電子遊戲機為魔鬼,誓要殲滅之。方法不是向兒子解釋,而是「攬炒」,趁阿仔返學時,將整部遊戲機毀滅。
 
  試想想,一個父親辣手毀滅兒子心中的最愛,會有乜後果?結果就是,兒子忍到獨立後,從此與父親老死不相往還,一刀兩斷。

 

體罰,不單難以達至教育效果,反之會種下兩代的仇恨。

 

   以上兩個例子,我活生生見證,故此,一邊看《年少日記》,一邊有無盡的感慨。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