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Bella vita 美好生活
26/05/2015

身體篇:健康,是關氣場事

#上班族 #銀髮族

  剛剛做完一個有關健康飲食的訪問,記者最後問我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健康嗎?

 

  哈哈!好問題。然後我問她健康的定義是甚麼?

  一個人身體好像健康,沒有病痛,是否代表他心理、情緒和精神也健康?

 

  健康的身體不只是沒有病痛,理想的身體狀況應該筋骨柔軟,活力充沛,皮膚亮澤,精神飽滿。如果心理、情緒和精神狀態不平衡,身體就會出現相應的毛病。以整全健康的角度來看,所謂的疾病,其實只是讓身體回復平衡的一個過程,即使癌症、腫瘤、愛滋病也不是絕症。

  《疾病的希望》一書作者Thorwald Dethlefsen及Rudiger Da,就在著作裏詳細講述各種疾病的心理及情緒狀況,都是源於一些負面的情緒或心理狀態沒有得到正視。負面能量會形成毒素累積於身體之中。例如肝鬱,就是出現於失衡的女性身體的常見現象。中醫角度,肝鬱會形成血氣不通及形成與其他器官不協調的狀況。所以,有功力的中醫也知道保持心平氣和才是保健身體的最佳良藥。

  我們肉眼看見的身體,其實只是我們的肉體。肉體以外,還有一個統稱氣場的東西,老中醫及氣功師傅們口中所說能感應到的氣,就是這個。

 

  氣場只是統稱,其實氣場之內還分作乙太體(The Etheric Body)、情緒體(The Emotional Body)、精神體(The Mental Body)等七個能量層。這些「身體」,聽起來很陌生,如果想想以下的例子,你便能知道你也曾經感覺過它們的存在。

 

  是否試過,一些人跟你相處後,你感到萬分疲倦?又是否試過跟一些人相處後,你感到精力充沛?這些就是情緒體之間互動後的結果。我們生活在社會裏,每天要處理繁忙的事務,接觸不同的人,而每一個互動都會牽扯出不同的念頭或情緒,因為思緒和念頭是無形的,所以最初的時候,它們只會呈現在氣場之內。這些心理狀態和情緒正是所有疾病的根源。如果我們沒有意識為自己的氣場作出適當的調整,久而久之不流動的氣就會滯留,形成停滯的瘴氣,瘴氣會慢慢在肉身呈現出來,以提醒我們要作出調整。

 

  所以,要感謝我們的疾病。它們是來提點我們的。想起愛恩斯坦的一句話:「Everything that can be counted does not necessarily coun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not necessarily be counted.」

 

  無形的東西,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感恩今生能作為人,擁有一個有血有肉的身體來學習世間的一切。

 

16/01/2024

土壤論:Right People In The Right Place

#退休 #快樂退休 #職場 #上班族 #辦公室貼士 #土壤論 #退休錦囊

  「土壤論」,我查勻網上,也找不到,但這種定論,在中六時,已在腦中萌芽。

 

  乜意思?正是,一粒種子,放在某一種土壤上,只要正常施肥灌溉,就會茂盛地開花結果;不過,同一粒種子,放到不合適的土壤上,就算正常施肥淋水,卻可能一日內凋萎,又或,無法開花結果,就算有,也是瘦弱不堪,難抵風雨。

 

土壤,對任何植物及人才皆十分重要,關乎生與死!

 

  點解中六時開竅?因會考成績普通,故被一間高水準的名校請離,改報讀一間低水準的普通書院。就此,變「虎入羊群」,個人突然信心飛升,學業成績立時大進。

 

  那年,我開始明白,每個人都有不同天份不同能力,對環境的適應也有所不同,故此,一定要爭取自己落在適當的土壤。

 

  講個真實經歷,1987年某一個晚上,仍在公司處理文件時,收到「敵對」機構老闆電話,劈頭就話:「想約你晚飯,可以嗎?」

 

  當時,我即時反應:「好,請通知時間地點!」

 

  放低電話才知,弊,被上司知道咪死得?竟與對家阿頭單對單晚飯?間諜行為喎!

 

  立即找上司通報,佢笑哈哈大方講:「你咪去囉,呢類邀請,我不時都有啦,即係你有料到呀 !」

 

  準時赴會,對方單刀直入:「阿碌,我想挖你過嚟幫手,人工加一倍,職位在我之下!睇好你,不應只做目前的職位,浪費才華!」

 

  幸而,我早早有「土壤論」的掌握,禮貌回答:「今晚見面,正因仰慕你在業內的過人貢獻,有機會共飯,是項榮耀。不過,自己知自己事,我的能力、喜好及天份,百分百只適合公營機構;事實,也做得很開心,並得到上司賞識,故準備服務終身,絕不考慮轉機構。但無論如何,謝謝你你的賞識及好意。」

 

我自知只適合做不以牟利為目標的公營廣播,商營的「土壤」,絕對不利發揮潛能。

 

  結果?哈哈,這餐飯有點「不歡而散」,因當年這個小子真是「不識抬舉」。

 

  從此,與這位大老闆在任何場合碰見,佢必立時轉身,絕不打招呼。

 

  故事繼續下去,此君終於搵咗另一敝機構猛將加盟。不過⋯⋯未夠半個月已「一拍兩散」。這正是掉到不適當土壤中的惡果。

 

 有土壤也要有栽培者,我的,正是吳錫輝。

 

  今日講此主題,因小弟認識眾多香港名廚,上周有位阿A約見,擺明心緒不寧。

 

  A君乃香港某大飲食集團靈魂,捧場客眾多,老闆錫晒,剛剛又再蟬聯米芝蓮。

 

  突然,對頭大集團老闆約見,拿出空白支票:「我誠意邀請,年薪任開,你填啦。過嚟之後,將再開10間不同品牌店你管!」

 

  小弟一五一十將「土壤論」詳細解釋, 阿A若有所思。究竟決定如何,未知。

 

沈殿霞也是最佳「土壤論」人物,一如不少早年TVB藝人,一過檔亞洲電視,立即黯然失色。

 

  英語有云,想一個人成功,就put the right people in the right place;相反,想佢死,就put the right people in the wrong place!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