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創業兵團
12/01/2018

創科獨角獸「商湯」突圍 原創AI演算法

#創科 #人工智能

  去年7月香港科學園誕生第一隻創科「獨角獸」--從事電腦視覺識別和深度學習的商湯集團完成4.1億美元的B輪融資後,估值超過100億港元。

 

商湯集團聯合創始人、行政總裁徐立建議,香港政府應進一步開放吸引人才政策。身後為商湯的智慧門禁考勤系統。

 

  這間成立僅3年的公司已是內地人工智能領域的風頭躉,客戶從國企中移動到華為、小米,國際半導體巨頭Nvidia、Qualcomm都是其合作夥伴。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畢業的行政總裁徐立拆解令公司突圍的因素:廣納技術人才,做原創人工智能演算法的研發,將技術與不同行業結合,以快於同業的研發速度,抓住市場契機。

 

中移動華為小米等 均為客戶

 

人體姿態檢測系統,以較低的設備成本就可準確識別人體姿態,多應用於短視頻廠商。

 

  走進商湯位於香港科學園的辦公室,一排電視機展示各種基於視覺識別技術的產品,包括「刷臉」通關的智慧門禁考勤系統,透過單目攝像頭檢測人體姿態、可減少設備成本的檢測系統,以及可為短視頻、直播添加特效的平台等,已吸引銀聯、招商銀行、秒拍等企業青睞。

 

  該公司由多名本地學者,包括由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傑出研究員、中大多媒體實驗室創辦人湯曉鷗教授帶領的研究生和學生於2014年共同創辦,2、3年間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視頻分析、無人駕駛、醫療影像識別等方面,成為內地安全防衞行業、銀行金融機構、手機廠商等炙手可熱的AI演算法供應商。

 

研發視覺識別 安全防衞領航

 

  「我們是一個造引擎的公司,用大數據訓練出一個聰明的大腦。」學者出身的商湯聯合創始人、行政總裁徐立2003年開始進入視覺識別領域學習,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碩士畢業,07年到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博士。他指,人工智能的發展約在2010年之後從人工驅動的階段走向純數據驅動,「就像剪紙,前者依賴人的能力來剪得對稱好看,後者透過深度學習大量客觀數據,造一個大腦,知道把紙折起來再剪,拉開就能保持對稱。深度學習帶來技術突破,讓機器在一些領域超越了人類。」

 

 

  他說,商湯的特別之處在於,不像內地較多公司趨向做商業模式或應用的創新,基於Google等第三方開源平台開發,而是堅持做「底層」創新,招攬人才、花力氣設計「大腦」,研發原創AI演算法,將技術應用到其他行業助更新換代,故創業不久就迅速冒起。

 

  人工智能在內地正處「風口」,各大科技巨頭亦涉足,徐立仍有信心公司的技術人才儲備能有力地應對競爭。商湯擁有18名教授、120多名世界名校博士生,被視為亞洲最大的深度學習研究團隊,在深圳、香港、北京、日本等地有900多員工,香港辦公室約70人中,除了10多位支援的員工,大部分是港大、中大、科大畢業的博士。「全世界懂得設計『折紙方法』的人不多,這行的人才要厚積薄發。踏足一個足夠大的領域,有足夠快的研發速度,就能甩開對手。」

 

  徐立認為,2020年之前在內地發展潛力最大、能帶來較多收入的AI應用,仍在於替換人力密集的產業,助增效率降成本。「很多行業已不可能用人力來覆蓋,例如安全防衞,現時全世界每天有2.5億個監控攝像頭,中國到2020年的規劃是有10億個,不可能都靠人來看,故轉換成對科技的要求。且未來技術的規範化可帶來更高安全性及私隱度,愈來愈少需靠人為監控。」

 

 

內地政策開放 技術可超歐美

 

  去年7月國務院提出,到2030年中國的AI理論、技術與應用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徐立指,亞洲AI技術的發展確有可能超越歐美,因例如龐大的中國市場能提供大量的原始數據,將機器「大腦」訓練得敏銳,更可向海外輸出技術;加上中國的AI人才會愈來愈多,「現在內地大學錄取分數最高的是工程學,下一代對深度學習的熱情高漲,未來將促進行業發展。」

 

  另外,中國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開放的政策支持,「在中國很多東西可先行先試,例如我們的人臉識別技術最早是用在互聯網金融,美國P2P借貸公司Lending Club上市,當時中國已有4,000間類似的公司;又如刷臉支付,若在美國立法可能要很久,中國則鼓勵新技術落地再立法,且很高級別的機構亦在嘗試。有應用場景、人才及數據,中國確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對於未來AI發展的挑戰,徐立認為,在於如何快速與不同行業結合,且需要金融資源推動。而對商湯,挑戰在於可應用AI技術的行業太多,需謹慎選擇投入的方向。他相信,未來最前沿的科技會來自學術界研發結合行業的應用。

 

05/06/2024

2024年行銷趨勢:新中式風潮從服裝、美妝到餐飲無處不在!深受年輕消費者熱愛

#深受年輕消費者 #新中式 #新中式行銷 #行銷策略 #網上營銷 #中國巿場 #數碼轉型 #品牌 #抖音 #創科 #小紅書 #數碼營銷

  2024年,當談論行銷的新趨勢時,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詞便是「新中式」。它不僅代表著一種時尚潮流,更成為了各大品牌競相探索的行銷新方向。從服裝、美妝到食品飲料,再到各類線下體驗,新中式元素無處不在,引領著市場的風向標。

 

  據數據顯示,新中式話題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的搜索和播放量已飆升至127.6億次,其影響力可見一斑。這一趨勢的背後,是年輕消費者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追求,也是品牌對於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

 

一. 新中式席捲各領域

 

  (1)服裝領域,新中式風格的設計以其獨特的韻味和審美,受到了愈來愈多年輕人的喜愛。設計師們巧妙地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剪裁相結合,打造出既符合現代審美又不失傳統韻味的服飾。無論是旗袍的改良版,還是融入刺繡、盤扣等元素的現代服裝,都展現出了新中式風格的獨特魅力。

 

 

  (2)食品飲料行業,新中式風格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市場潛力。從茶顏悅色的國風奶茶,到古茗的書法杯和桂花烏龍茶,再到百事可樂推出的國風口味,各大品牌都在積極探索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產品中,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這些產品不僅口感獨特,更在包裝設計和行銷策略上融入了濃厚的中式風格,讓人們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3)品牌還在通過場景體驗的創新來探索新中式行銷的可能性。例如,一些餐廳和酒店開始推出沉浸式的美食體驗,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餐飲相結合,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用餐體驗。 這種將文化與體驗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提升了品牌的形象,更增加了消費者的黏性和忠誠度。

 

 

二. 新中式行銷遇到的挑戰

 

  新中式行銷的火熱也帶來了一些挑戰。 市場的同質化問題日益嚴重。 隨著愈來愈多的品牌開始嘗試新中式行銷,市場上出現了大量類似的產品和策略,這使得消費者在選擇時感到困惑。一些品牌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過於淺顯,只是簡單地將傳統元素堆砌在一起,而沒有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和價值。這種膚淺的行銷方式不僅無法引起消費者的共鳴,還可能損害品牌形象。

 

三. 應對措施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品牌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確保行銷策略與品牌形象相契合。同時,品牌還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避免陷入市場同質化的泥潭。在探索新中式營銷的過程中,品牌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和融合。品牌應該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將其與現代審美和消費需求相結合,創造出既有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的產品和服務。

 

  (2)關注消費者的情感需求。新中式行銷不僅僅是產品和策略的變革,更是與消費者情感溝通的橋樑。品牌應該通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富有情感共鳴的行銷策略,來打動消費者的心弦。

 

  (3)創新場景體驗。品牌可以通過打造沉浸式的場景體驗,讓消費者在享受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韻味。這種將文化與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將為品牌帶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4)跨界合作與資源整合。品牌可以積極尋求與其他文化產業的跨界合作,通過資源整合和共用,實現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這種跨界合作不僅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和服務。

 

 

  新中式風潮作為2024年行銷的新趨勢,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市場潛力和影響力。品牌在探索新中式營銷的過程中,也需要面對市場的挑戰和變化。只有不斷創新和突破,深入理解文化元素,才能確保行銷策略的長遠發展和品牌形象的正面構建。

 

  隨著市場的不斷演進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新中式行銷將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的品牌加入到這一趨勢中來,共同推動新中式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同時,消費者也將能夠享受到更加豐富和多元的產品和服務,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