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特首選舉
27/10/2016

【特首選戰】胡國興宣布參選:梁振英不能照顧香港利益

#選舉 #特首 #胡國興 #梁振英

   特首選戰揭開序幕,退休法官胡國興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招待會,正式宣布參選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胡氏表示,希望為香港作出貢獻,建立公平公正及和諧的社會,爭取未來五年重啟政改。

 

退休法官胡國興今午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參選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

  

  他表示,決定參選因為覺得香港社會太撕裂,政治上陷入困局,他從事大律師及法官的幾十年,了解香港社會,以他的經驗有中立的判斷。

 

  他認為,他做人的金科玉律,就是公平公正、正直誠信、廉潔奉公,希望為香港作出貢獻,為港人謀福。

 

  他說:「我認為梁振英不能照顧到香港整體利益,以及消除港人的怨憤和社會的分化,我沒有政治包袱,我認為我有能力紓緩各政黨和團體之間的矛盾,為香港帶來一個新的、健康的局面。香港當前面對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對政改方面的分歧與爭拗,這個問題一定要在未來五年內解決,我相信我會比起其他參選人更有條件和能力,成為港人之間和中港之間的橋樑。」

 

胡國興指上周二正式辭任暫委法官,全心全力參選特首

 

胡國興指上周二正式辭任暫委法官,全心全力參選特首

 

  退休法官胡國興即將舉行記者會宣布參加行政長官選舉,會上有關他的生平簡介顯示,胡國興1946年生於香港,現年70歲,原籍廣東四會。1965年英華書院中七畢業後赴英進修,在伯明翰大學供讀法律,1968年獲法律學士學位,1969年取得倫敦大學法學碩士學位並於同年取得英國大律師資格。1970年回港後,為夏佳理大律師學徒半年後取得香港大律師資格,開始在港執業。

 

  胡曾出任多項公職,包括截取通訊及監察事務專員、新機場調查委員會主席、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等。

 

  1987年成為御用大律師,執業至1992年加入司法機構,先後任高等法院和上訴庭法官和上訴庭副庭長,至2012年退任,後繼續任暫委法官,至2016年10月18日正式辭任,全心全力參與特首選舉。

 

  胡國興1973年與太太結婚,育有4名子女。

 

早前不為撕裂發聲因身為法官,中央方面未回應

 

胡國興稱自己一直跟隨《基本法》,會遵從「一國兩制」施政。

 

  退休法官胡國興宣布參選特首他在記者會表示,參選行政長官是因為認為社會太撕裂,政治陷入困局,希望為香港作貢獻。他早前不為雨傘運動發聲,因為他身份仍為法官,不可發表政見,因會阻礙司法。

 

  他表示決定參選前,有見過不同人士,但無接觸過中央。他得知中央對自己參選的反應是無回應,亦認為是唯一應該出現的反應。胡國興表示,無人指他是出來「陪跑」,說選舉勝負難料。

  

擁抱基本法若有違反向中央解釋,中央不想港死

 

現場吸引大批記者,於記招開始前已爆滿。

 

  胡國興表示自己一直跟隨《基本法》,會遵從「一國兩制」施政。

 

  他說,如果中央政府要求他推行違反「基本法」,或違反香港核心價值的法律,他會向中央政府解釋推行的後果。

 

  另一方面,他亦相信中央政府不希望,亦無意令香港出事,希望香港人不要一開始就認為中央想推行的東西,都是侵犯香港人權。中央不想港人死。

 

不評論宣誓風波,惟質疑特首任原告人「唔好睇」

 

  胡國興對於行政長官作為立法會宣誓涉及的案件的原告人之一感到奇怪。

 

  他看不到任何理由特首為何要做原告人之一,有關案件可以由每個選民或者律政司作為原告,認為做法「好唔好睇」。

 

  他認為,有個說法是正義要「看得到執行」,並不是「只是執行」。他認為,不理做法是否「行政干預立法」,但至少不要讓人看到「行政干預立法」。

 

  胡國興認為,行政首長去控告立法會的首長,做法「唔係好妥」。他不會評論立法會議員的宣誓有無效以至是否應該控告的問題,因為做法會藐視法庭。

 

胡官:支持重啟政改,最重要保持一國

 

  胡國興表示政改一定要盡快重啟,但並不代表接受人大「八三一」框架,他認為只要行政長官諮詢各個政黨後,向中央政府呈交一份誠實表達港人意向的報告書,他相信中央政府會接納,而最重要是不影響一國。

 

  不要因為「面子」問題,而不反映香港人的意見。 

 

有關特首選舉詳細報道,可瀏覽:

http://www.etnet.com.hk/www/tc/news/special_news_list.php?category=%E7%89%B9%E9%A6%96%E9%81%B8%E6%88%B0

 

02/04/2024

奧巴馬出手助拜登競選,以防「千禧年災難」重現

#威少看世界 #總統大選 #拜登 #特朗普 #克林頓 #美國 #國際動態 #選舉 #戈爾

  上周四(3月28日),美國總統拜登與前總統克林頓和奧巴馬在紐約曼哈頓相聚,三人同台出席有5000人參加的籌款活動。這事件向外界傳遞出一個訊號——民主黨陣營正在重新整合,力求團結一致,確保拜登在年底的總統大選中再次擊敗競爭對手特朗普。

 

「昔日恩怨」影響兩人關係

 

  按照慣例,在兩黨代表大會確認各自的總統候選人之後,前總統才會出面為本黨候選人站台。奧巴馬此時提早出手力挺拜登,主要是因為拜登的民意支持度太低,連民主黨的一部分「鐵桿選民」也對他極度失望。如果能請「人氣王」奧巴馬出山,則有機會說服這部分選民回歸,從而鞏固民主黨的傳統票倉,避免出現2000年總統大選的結果。當年美國經濟增長強勁,克林頓政府成功實現了預算平衡,這是1970年以來的首次。但代表民主黨參選的副總統戈爾,沒能向選民展示民主黨執政8年的成就,未能說服他們繼續支持民主黨,最終因佛羅里達州的點票爭議,而敗給共和黨的得克薩斯州州長小布殊。如今的大選形勢與千禧年有不少相似之處,疫情過後美國經濟保持增長,股市屢創新高,但民眾卻感到生活壓力巨大,對拜登政府非常不滿。

 

兩位前總統奧巴馬和克林頓,在上周籌款活動中為拜登站台。(AP)

 

  奧巴馬的高調出場引起各方關注,據華盛頓政壇人士披露,奧巴馬與拜登的關係十分微妙,原因之一是奧巴馬曾支持希拉里.克林頓代表民主黨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他當時認為,曾任國務卿的希拉里比時任副總統拜登獲勝的機會要高,這讓有心參選的拜登很不爽。雖然奧巴馬在2020年大選中支持拜登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幫助他贏得黨內初選,但未能完全修補兩人的關係。不久前,官方公布了拜登去年在接受特別檢察官調查時的問答記錄,拜登曾主動提到2016年很多人鼓勵他參選,但「他(奧巴馬)認為希拉里比我更有機會贏得總統大選」,由此可見,拜登對當年的不愉快經歷尚未釋懷。

 

助手團隊未能和睦相處

 

  在2009年1月出任副總統之前,拜登曾任聯邦參議員36年,一些跟隨他多年的議員助理,後來成為副總統辦公室官員。當拜登2020年競選總統時,他的舊班底再次聚首,自然成為他競選團隊中的骨幹。拜登贏得大選,他們自然跟著拜登進入白宮,其中有些人對當年在副總統辦公室的工作經歷並無美好回憶,認為奧巴馬的「精英班底」看不起拜登的助手。例如,拜登曾經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在制定外交政策和與國會領導人打交道等方面有很多經驗,但奧巴馬的團隊沒有借助這些經驗,而且未對拜登及其助手表現出應有的尊重。

 

  其實有這種印象並不出奇,因為「鄙視鏈」無處不在。奧巴馬和希拉里等人都出自常春藤名校,30多年來的歷任總統也都是「藤校」畢業生,拜登是唯一的例外。在哈佛大學讀法律期間,奧巴馬是《哈佛法律評論》的第一位黑人主編,他口才很好,演講有煽動力,而拜登卻一直受口吃困擾,發表講話時往往顯得有氣無力。雖然很難說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兩隊人馬之間的互動關係,但白宮僱員出自名校卻比較普遍。1998年6月我加入白宮記者團,全程採訪了克林頓總統的中國之行,期間與一位白宮女職員交談,得知她剛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雖有政治學碩士學位,但其職責只是將官員的講話錄音整理成文字,可見白宮內也存在「學歷貶值」。

 

「禮聘外援」避免重蹈覆轍

 

拜登現時人氣不及特朗普,需要奧巴馬助陣拉票。(AP)

 

  說回拜登與奧巴馬的互動,如今欠缺人氣的拜登需要奧巴馬助陣,於是拜登首先邀請奧巴馬回白宮參加一項公開活動,主題是拜登簽署總統行政命令,延長《平價醫療法案》 (Affordable Care Act,即俗稱的Obamacare)的有效期限。這個法案被認為是奧巴馬任內最重要的立法成就,是他的政治遺產,拜登想通過這一活動來證明他在捍衛奧巴馬的政治遺產,同時也希望以這種方式「禮聘」奧巴馬作為「外援」,在今後幾個月幫他拉票。

 

  3月22日,奧巴馬欣然赴會。面對白宮內熟悉的環境和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一開口就說「拜登副總統」,但馬上意識到口誤,趕緊糾正說「總統先生」,並補充一句「我的總統」,引起在場人士一陣笑聲。有人認為是習慣使然,也有人猜測奧巴馬是故意搞笑。不管怎樣,這次聚會似乎是確定了奧巴馬的「救星」地位,而拜登放低身段,給足對方面子,也顯示出他務實的一面,證明他沒有像戈爾那樣被過高的自尊心所迷惑。

 

  24年前,即將卸任的克林頓民望甚高,他可以動員大量民主黨選民在大選日出來投票,但戈爾最初沒有邀請克林頓幫忙助選,似乎與他本人的「政治潔癖」有關(克林頓曾因性醜聞事件而險些遭到國會彈劾);同時,也可能是因為8年來一直在克林頓的陰影之下,戈爾希望早日獨立,所以他公開表示「我的事由我做主」。但這位外表木訥、缺乏激情的官二代(他父親是聯邦參議員)實在不吸引選民,直到民調顯示選情告急,他才不得不邀請克林頓幫他拉票,可惜為時已晚,一手好牌被他打輸了。

 

2000年總統大選,代表民主黨參選的副總統戈爾(右)敗給共和黨的小布殊(左)。(AP)

 

  拜登曾經在1988年首次競選美國總統,又目睹了千禧年民主黨的這一幕慘劇。如今遇到類似的情況,拜登知道該怎麼做,於是就有了上周的籌款活動,而奧巴馬與克林頓也同樣希望拜登能避免重蹈覆轍,使民主黨能繼續執政。他們在台上列舉拜登的成就,包括擴大醫保的覆蓋面、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為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價格封頂,等等等等,僅這一場活動就籌集到2500萬美元,比特朗普2月全月籌的錢還多500萬。常聽有人說,金錢能決定選舉結果,照此說法,拜登的民調支持度應該上升了。我們給他1個月時間吧,看看他的民調數字能否壓倒特朗普。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