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中環人
15/09/2016

內地樓市「麵粉貴過麵包」, 終極調整幾時有?

#中國 #買樓

  近期,內地四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地價繼續大幅上漲。與去年比較,內地一線城市的地價更是翻倍,趨勢甚爲瘋狂,內地目前的經濟真的是如此好景嗎?真的能支撑與天比高的土地價格嗎? 

 

  在內地二線城市,同樣瘋狂,更出現地價超越房價的現象,出現「麵粉貴過麵包」的常態。今年上半年,儘管內地部分城市已出台地産調控措施,但相關政策較爲溫和,而且從未在根本上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未起到防止樓市過熱與房價過快上升的情况。地價依然不斷攀升,房價繼續上漲。

 

  內地家庭在高價位的樓市中,繼續借貸買樓,早已成爲市場的常態。7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幾乎全部爲個人購房貸款,一線城市房地産市場熱情依舊高漲,上海不斷搞離婚買樓,北京民衆亦用行動去搶房,社會已現不正常的異象。

 

  投機炒作不斷,除了涉及需求,更與內地大量資金湧入樓市有關。不過,長線而言,樓市高燒難以持續。始終,站在中央立場,房價升幅過快過大,對結構性經濟改革的傷害甚大,當中:

 

  1. 將引發資源配置扭曲,加劇經濟中現有的結構性矛盾;

  2. 擠壓內地居民其它領域的消費支出,影響相關實體經濟産業的正常發展;

  3. 進一步抬升商務成本、人力成本,某程度上抵銷國家減成本的努力,亦不利內地創業創新潛力的釋放。

 

  縱觀內地形勢,中央政府隨時出台調控政策。故此,高燒難成爲內地樓市的常態。在未來12個月內,內房增長速度有頗大機會將放緩。始終,內地一二線城市房價快速上升引發市場擔心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狀况。目前內地在資産荒、實體産業不景氣和樓市泡沫分化的背景下,産業和金融資本爲尋求財路,導致資金一直在內地樓市、股市、債市等幾個有限的投資市場中快速穿梭。

 

  整體而言,內地樓市終極調整「只會遲到、不會不到」,若調控最終出現,是次調整受影響的城市也會較多。筆者估計中央政府肯定會進一步規範樓市秩序,遏制炒作風氣,以「標本兼治」的模式進行全方位的改革,落實國家定下的供給側改革的目標。

 

14/06/2024

美國退化成大清帝國?

#大國博弈 #美國 #鎖國 #雷鳴天下 #中國 #中美關係 #大清帝國 #經濟 #貿易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熟讀歷史,也是一位傑出的國際大局評論家。月前他曾指出,美國現時的各種反華政策,終會孤立了自己,甚至把美國變成大清帝國般因閉關鎖國而垮了下來。

 

美表面繁榮,似乾隆盛世走下坡

 

  把世界唯一的軍事超級大國比作被視為亞洲病夫、腐敗無能的大清帝國,會否過於譁眾取寵?我看未必。有智慧的人觀勢,必會著眼於深層基礎,不會被表面現象所惑。美國出了甚麼問題,以致被認為其立國成功之本,正從根部爛了起來?這需要我們把今天的美國與大清帝國的異同作比較。我認為美國仍未發展至晚清般的奄奄一息,較可相比的是表面上依然繁榮,但正在走下坡的乾隆盛世。

 

  乾隆年間,大清國力依然鼎盛,其領土比今天的中國大得多,其軍事力量在亞洲恐怕也是無敵的。當時誰會料到幾十年後,大清會在鴉片戰爭中一敗塗地?今天的美國,自蘇聯解體後已獨力稱霸30多年,但這並未能使她逃過被趕離阿富汗的命運。她在中東的影響力也不斷下降,連簽了剛好50年、與沙特協定的石油以美元計價,也不獲續約。在與中國的競爭中,美國雖竭力遏制中國的發展,張牙舞爪變成力不從心。國內生產總值(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10年前已被中國超越,她能不膽顫心驚?

 

美軍被趕離阿富汗,在中東的影響力亦下降。(AP)

 

美對華抹黑,猶如清朝鄙視西方

 

  美國今天的回應方法是大肆抹黑中國,在美國媒體上任何對中國的正面報道,近乎絕迹。大清帝國擺出的架勢,一樣是對西方事物,貶為奇巧淫技,用鄙夷目光視之。所得的後果兩者也頗為接近,美國人民對中國毫無了解,連踏足內地或甚至香港,也害怕被扣留起來,不能回國。不過,美國人的行為也符合經濟規律,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他們依然購買。大清帝國對西洋的認識也變得愈來愈膚淺無知,無法及時吸納西方國家的先進科技。這與康熙年間皇帝也對西方科學與數學有強烈興趣,反差甚大。

 

  但我們也要公平一點,對待乾隆年間的中國人民與今天的美國人民。乾隆時西方的工業革命處於既濟未濟階段,尚未能對生產力造成翻天覆地的影響。西方國家在中國賺的錢,主要不是靠工業,而是靠鴉片,清政府看不起西方國家,也非沒有理由。今天中國的科技業及製造業仍在起飛階段,有些領域還比不上美國,後者強作輕視,也有不少人認同。

 

 美國拒絕與中國交流,並處處設限,只會損害自己經濟。(AP)

 

  減少接觸,不相競爭,不相往來,終究也會帶來荒謬的後果。我記得內地有套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當中述及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有間汽車廠,其領導人與世界脫節。有間日本汽車廠的人來參觀,中方竟害怕自己的「先進」技術被學去,封鎖了不少車間。殊不知當時日本汽車廠的生產力,早已高出中國幾個檔次。今天,美國的政客還是以為中國樣樣落後,以為美國的工業科技會洩密,必須防範。但有些科技中國有,美國沒有,美國要害怕別人偷自己不存在的東西嗎?

 

  挪威有位前環保部長Erik Solheim,常常訪問中國,可說是位中國通。他近日接受著名網上評論人Cyrus Janssen訪問,對中國的環保工業讚不絕口。電動車、新能源電池、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中國已大幅領先世界。Solheim也認為,當前世界真正現代的城市在中國,尤以南方城市深圳、廣州、杭州等最為現代,而且環保。他對美國力圖與中國脫勾,認為十分不智。他的建議是,美國應盡力吸引中國公司到那裏投資設廠,因這樣才可最有效率地學到中國製造業的先進之處,並且激發到美國本土的競爭心。千方百計阻擋美國的企業面對中國的競爭,只會造成美國競爭力不斷不降。正如大清帝國當年看不起別人的成就而不奮發向上,終於導致帝國崩潰。

 

中國的電動車技術大幅領先世界,充滿競爭力。(AP)

 

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無懼競爭

 

  經濟全球化是促進競爭、人類生產力快速前進的重要因素。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生產力落後,也在害怕自己在國際競爭面前一敗塗地。但結果與此剛好相反,中國人民從「做又三十六、不做又三十六」的懶散狀態,在競爭的壓力下蛻變為世上最勤勞的人民,中國現在又怎會害怕競爭?既歡迎外國來華投資設廠,也願意到外國投資,不怕別人偷學中國的本領。但美國反而害怕了,無復建國初期那股不怕艱辛敢競爭的銳氣,與老化的大清終究有共通之處。

【知識庫】「閉關鎖國」有何特點?

  • 指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義。
  • 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
  • 閉關鎖國政策,致使與世界隔絕和脫軌,慢慢地落後於世界。
  • 阻礙經濟發展,徹底喪失對外貿易主動權。
  • 阻隔與外國的科技及文化交流,窒礙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
  • 中國清朝曾實施閉關鎖國,經濟上自給自足,抵制外來商品,圖防止反清勢力聯合和西方殖民主義勢力滲透。

 

(本文原載於6月14日《香港經濟日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