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

陳世味道
20/12/2023

京都景點 | 京都麵包節全場5萬人神社齊齊食麵包!吃日本首創得獎壹岐牛肉咖喱包、厚切玉子燒三文治、秋季限定栗子牛角包,再歎神山湧水冰咖啡

#上賀茂神社 #麵包節 #京都麵包節 #厚切玉子燒三文治 #Food Map #京都 #世界文化遺產 #美食地圖 #求籤 #美食 #0+3 #咖啡站 #求簽 #日本旅遊 #日本 #京都凱悅酒店 #Inoda Coffee #咖啡 #神山湧水珈琲|煎 #炸牛排三文治 #牛肉咖喱麵包 #栗子牛角包

  趁紅葉狂熱終於慢慢淡出,我於本月初快閃京都一趟。莫以為楓葉落下京都就一片平靜,其實12月有許多林林總總趣致活動,其中一項是「京都麵包節」……

 

  一年一度的「京都麵包節」( 京都パンフェスティバル ),12月初於京都市北面的上賀茂神社舉行。上賀茂神社本身來頭超勁,不單逾千年歷史,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全京都最具地位的神社之一,每年新年都有大批信眾前來祈福 —— 想不到在看似莊嚴神聖的地方,會舉辦如此既瘋狂又熱鬧的麵包活動!其實京都以至全日本的寺院及神社都好貼地、好識得與眾同樂,而且都富幽默感,好知道幾時要have fun。

 

能遇上一年一度的「京都麵包節」,是我的福份。

 

場內有售設計簡單精美的「京都麵包節」布包,可盛放麵包又可作為紀念。

 

  原來維期兩天的「京都麵包節」是作為上賀茂神社式年遷宮慶典計畫的一部分,首次於 2015年舉辦,以弘揚京都作為日本最強「麵包之城」之一的獨有麵包文化與特色,這亦是京都最大規模的麵包盛會,每年吸引約5萬人次參觀,並為遊客提供一個機會了解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上賀茂神社的歷史 —— 有神明保佑的人,看來真的份外聰穎,很懂得以開心活動soft-sell神社形象。

 

拿著「京都麵包節」布包,準備好去不同攤檔買麵包。

 

  全場21家人氣麵包商,連同京都本地咖啡品牌Inoda Coffee,總共22個單位,組成一列長長帳篷攤檔,顧客就在帳篷攤檔對面的大青草地排長龍輪候購買麵包,終於呢,一看便知哪家麵包商的人龍最長人氣最強,說到底日本都喜歡兼習慣大比拼,競爭都公開而不作遮掩,因此生活都幾大壓力㗎。

 

  能夠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逾1,300年歷史的神社區域內,一次過購得心儀的限量包點,京都人都顯得很興高采烈同時要裝作斯文淡定,不少家庭還採取「骨肉分離」政策,父、母、子、女分頭到不同麵包商輪候。

 

總共22個單位,組成一列長長帳篷攤檔,讓遊人自行參觀和選擇。

 

日本人排隊時不單整齊、守規矩,而且人人保持平靜,不吵不鬧不抱怨,可見人民質素之高。

 

  說到排隊,日本人真的非常高質,人人保持平靜,不吵不鬧也沒半句抱怨,令大家都能在耳根清靜中度過時光。排在龍尾的人皆懂得自動自覺舉起「最後尾」木牌,像傳遞聖火般上一個包尾者傳給下一個包尾者,場面帶著莊嚴又幾幽默,令我忍不住拍照留念。

 

排在龍尾的人,要負責舉起「最後尾」木牌,直至有下一個包尾者。

 

雖然文化上我們都想做第一,但今次我以擔任「最後尾」為榮囉。

 

下一頁:更多京都麵包節精彩介紹!

 

  適逢有香港朋友從大阪過來京都一天遊,可以集合5人之力分頭在不同麵包商帳蓬前排隊輪候購買,雖然前往這個麵包節是我的主意,但本人一向不太熱衷於人氣長龍食品,難得這4位朋友都屬進取型愈是長龍愈是想去爭取,令我都受到感染,不介意在日光日白太陽曬下從俗排隊。

 

  日本人真的好不介意排長龍,全場最熱門的包點好誇張地在活動開始1小時內已告售光,幸好我們的收穫都算很不錯。

 

來自長崎壱岐市 パンプラス,是很觸目的麵包店,人龍非常長。

 

パンプラス 出品的日本首創壹岐牛肉咖喱麵包,每日限售2,440個。

 

仕出し かわ瀬的厚切玉子燒三文治,在開售1小時內已經賣完,可想而知人氣有多高。

 

來自京都嵐山的 中村屋惣菜製作所,其包點也好像很不錯,現場有不少支持者。

 

手づくりサンドの店華ぜる的厚切玉子燒三文治,看起來也很吸引。

 

京都市有好幾間酒店參加是次麵包節,京都凱悅酒店Hyatt Regency Kyoto是其中一家。

 

京都凱悅酒店Hyatt Regency Kyoto今次主打秋季限定的栗子牛角包。

 

  選購好包點之後,要找個位置享用,不少人皆即席坐在青草地大吃特吃,我卻太怕曬,必需要找一個有遮蔭的地方,終於走兩步前往同是在上賀茂神社境內的「神山湧水珈琲|煎」咖啡站,雖然它只是一個外賣咖啡站,但旁邊置有一些由設計師精心設計的木椅,可邊喝咖啡邊吃麵包。

 

在上賀茂神社境內的「神山湧水珈琲|煎」咖啡站,於2019年才開業,也許因此佷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咖啡站旁邊由設計師精心設計的木椅,雖有註明遊人不能在此吃飲非咖啡站的飲食,但「京都麵包節」的包點不成問題。

 

下一頁:更多京都麵包節精彩介紹!

 

  憑著5人分頭排隊,我們終於購買了一些包點,雖不至於購得全部目標,但已經收穫很好,至少我們都知道單吃這些包點已足夠飽肚整個下午。

 

我們的包點收穫,這裡只是部分,另有一些未攤出來。

 

  能夠吃到人龍最長、來自長崎壱岐市パンプラス出品日本首創壹岐牛肉咖喱麵包(#日本初壱岐牛カレーパン),實在超高興,此包點榮獲Curry Pan GP 2018金獎等多個殊榮,內裡的壹岐牛肉咖喱勁好吃又非常飽滿兼很具重量,牛肉燜得濃郁且軟稔及有良好濕潤度,炸包體怎能盛載得此重濕餡料之餘尚能保持薄薄乾身而帶香脆感?可見是高手之作,花近1小時等候這炸咖喱包超班作是完全值得,活動當天限量2,440個肯定是供不應求。

 

壹岐牛是頗為罕有的和牛品種,以此做成咖喱包真的有點奢侈。

 

  所謂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但世事都在比較中,所以呢,吃過了壹岐牛肉咖喱麵包,其他包點逼於無奈地被比下去,例如中村屋惣菜製作所的招牌中村炸牛排三文治(#中村んビーフカツサンド),其實做得好有水準,牛肉味也夠濃郁,麵包也選擇洽當,作為一份外賣三文治是完全沒有complain。

 

中村屋惣菜製作所的招牌中村炸牛排三文治,牛肉味十足又不油膩。

 

  還有手づくりサンドの店華ぜる出售的厚切玉子燒三文治(厚焼き玉子サンド),蛋香十足又夠豐厚,吃起來的質感好澎湃,以一份蛋治來說真是很華麗。事實上,京都人對雞蛋三文治是非常講究而認真,在市內常常都找到具水準的蛋治。

 

手づくりサンドの店華ぜる出售的厚切玉子燒三文治,每份兩件都夠飽。

 

特厚的玉子燒,就瞞尚未入口,視覺上已贏盡分數。

 

  最後以京都凱悅酒店的 Hyatt Regency Kyoto的秋季限定栗子牛角包和香橙朱古力牛角包作為甜品,兩者均是高質素佳作,前者栗子蓉香滑又不甜膩,後者香橙味與朱古力互相平均吃出一口芳香感。其中一位朋友說「一食就知道用好靚嘅麵粉同材料」,難怪總共1,800個於當日下午12:30前已賣光收舖。

 

  場內尚有其他好像很好吃的包點,縱有閒時再排隊肚皮也沒有位置了,殘念。

 

秋季限定栗子牛角包,外表像有一塊石頭置於石庭,充滿意象。

 

香橙朱古力牛角包,甜度很克制,香橙味很四溢。

 

下一頁:即睇「神山湧水珈琲|煎」咖啡站冰咖啡、上賀茂神社求簽

 

  跟好幾款包點痛快歡愉,自不然想來一杯事後咖啡,幸好我們身處於「神山湧水珈琲|煎」咖啡站,其咖啡的賣點是:

 

1)世界上唯一利用京都純淨水製成的咖啡;

2)以2,600年以來流淌著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世界文化遺產的上賀茂神社境內的「神山泉水」;

3)運用AGF®專有技術來控制咖啡豆選擇、混合和烘焙以完美配合神山泉水特有水質的咖啡。

 

  每點都響噹噹擲地有聲令人駁唔到。

 

  說到味道其實都是不錯的,冷咖啡屬溫柔淡麗型亳不苦澀收結帶微微果甜,但我覺得最大特點是那股來自地下水的超級寒氣,比冷咖啡加冰塊的冰凍更深層和具滲透感。

 

天氣有點冷,但既然水本身來自寒冷的地下處,就原汁原味地喝其原有溫度啦。

 

冷咖啡溫柔淡麗型帶微微果甜,而且寒氣十足一飲冰涼滲入心。

 

  經過一番吃喝,我帶朋友們正式進入神社內部,始終入廟都要拜神,我們亦去拜一拜兼求個簽。

 

  過去這麼多年以來,上賀茂神社都待我很不錯,每次前往都風和日麗景色優美,每次市集均大有收穫又經驗難忘,每次求簽皆是不同程度的「吉」,而且每次帶來的朋友也有可能抽到「大吉」—— 今回也不例外,4位朋友之中就有2人得「大吉」,(其餘1人得「吉」另1人沒有求簽),我可算是腳頭好。

 

上賀茂神社入口處,進入前在鳥居下不妨躹一個恭。

 

洗手池放有很多小柑桔,一邊洗手一邊嗅得果香,好正呀。

 

尚未到新年,但拜神者眾,大概是吃麵包的人順道祈福。

 

每年都在這裡求簽,近幾年特別置有消毒噴霧,並以竹筒盛載,可見有多貪靚。

 

年尾求的「吉」簽,謝謝上賀茂神社一直關顧,Thanks so much!

 

  京都麵包節網頁請按

  上賀茂神社網頁請按

  神山湧水珈琲|煎網頁請按

 

13/03/2024

京都米芝蓮三星名店瓢亭快閃澳門!炸龍蝦肉伴蕪菁蓉、鮑魚海膽燉蘿蔔、明石鯛魚刺身配柑橘果汁,嘗出450年懷石料理極致精髓

#Food Map #澳門威尼斯人 #米芝蓮三星 #懷石料理 #京都懷石料理 #美食 #0+3 #京都 #喜樂日本料理 #京都料理 #會席料理 #老店 #Fine Dining #朝粥 #Food News #蕨餅 #食家精選 #瓢亭 #美食地圖 #米芝蓮 #烤肉 #手工雪糕 #炸龍蝦 #土佐赤牛 #京都府無形文化遺產 #金宴 #Setoka香橙肉 #Mentor Chef Award #海膽 #海蜇 #鯛魚 #蘿蔔 #燉菜 #鮑魚 #奶油豆腐糊 #白味噌 #炊合 #胡麻豆腐 #刺身 #明石鯛魚 #安康魚肝夾奈良漬 #白味噌烤真鯧魚 #文蛤真薯 #和服 #清蒸星鰻壽司

  本來2月尾至3月初打算去京都一趟,觀賞一年一度梅花(是的,是梅花不是櫻花)盛放,怎料生病使計劃告吹,然後發現我雖未能前去京都,京都卻過來找我……

 

  說的是在澳門威尼斯人的喜樂日本料理舉行的「金宴」系列活動 —— 京都懷石料理米芝蓮三星餐飲體驗,由日本京都米芝蓮三星餐廳「瓢亭」傳人兼主廚高橋義弘親自主理,帶來期間限定的極致尋味之旅。這是「金沙旅享」當中「金宴  • 一席一傳奇」名廚系列之一。

 

  當我收到這個邀請時,我真的百感交集 —— 明明去不到京都,但京都以某種方式來找我,除了有少少感動,真的不知可以還可說甚麼。

 

  而且,很巧合地,Exactly十年前的這個月,我正是身在京都,首次踏進米芝蓮三星餐廳瓢亭,享用其著名的朝粥 —— 是的,是早餐粥,瓢亭是全世界米芝蓮三星餐廳僅此一家賣早餐,由於早餐價錢門檻比晚餐低得多,所以深受慕名而來的遊客歡迎,當時我也是慕名扣門的一位,回到香港更立即購買瓢亭第十四代傳人高橋英一的著作《懷石料理 - 基礎與應用》……想不到十年後又再遇瓢亭,有緣啊!

 

一別十年,又再遇上瓢亭,只能說真的有緣。

 

瓢亭第十四代傳人高橋英一的著作《懷石料理 - 基礎與應用》,老實說,我沒有細讀,只是當作紀念。

 

翻開《懷石料理 - 基礎與應用》,看看三月的懷石料理內容,會否跟在澳門享用的有異同。

 

十年前到過瓢亭一行,便在我的電台節目聲影並茂地介紹。

 

  正如上文提及,瓢亭是米芝蓮三星餐廳,具450年歷史,是京都以至全世界最舉足輕重的日本懷石料理巨匠,生於1939年的第十四代傳人高橋英一,於28歲時便繼任為瓢亭店主,守住家族生意之餘,亦把懷石文化發揚光大,於2013年經認定為京都府無形文化遺產「京都料理.會席料理」的保持,於2023年京都/大阪米芝蓮指南中被頒予Mentor Chef Award,旨在表彰為餐飲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廚師和主廚,為餐飲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瞄瞄維基百科,瓢亭註明的代表人還是高橋英一老先生,不過主廚一職已落在他的兒子兼第十五代傳人高橋義弘身上,今次高橋義弘親自來到澳門獻藝,大概可以把瓢亭的精髓表達出來。

 

第十五代傳人高橋義弘,保持日本名廚傳統風範,表情不多,言辭精簡,大部分時間留在廚房工作。

 

當晚澳門瓢亭活動的餐單,總共9道菜式。

 

下一頁:即睇懷石料理精彩美食

 

  是次的「金宴」系列活動 —— 京都懷石料理米芝蓮三星瓢亭餐飲體驗,據說期間限定只做3個晚上,又據說似乎沒有特別公開賣枱,只招待指定的各方人士及特別VIP,第一晚好像以澳門及日本的官員為主,我參加的是第二晚,除了有少數傳媒人士,還有一些來自香港的演藝界名人,第三晚我就不太清楚,Anyway。

 

  當晚我最關心的,是匆匆過來澳門的第十五代傳人高橋義弘,在一個全然陌生又不同的廚房環境,能夠充份地發揮出水準,把京都幾百年懷石料文化順利地還原 —— 如果水準不如京都總店,我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始終實在太容易出現「水土不服」。

 

  結果,我的擔心只是多餘,餐單上的9道菜式均做得出色 —— 其實出色都是understated咗,我覺得應該可以用極致來形容,在座覺得美食的傳媒朋友無不大力讚賞,一致認為是難忘的美食經驗。

 

  首先出場是先付,可說是前菜,是時令蔬菜配上奶油豆腐糊,豆腐糊做得好清好鮮好美味,與清淡的蔬菜全然合拍。最意想不到的,是旁邊的一小玻璃杯,內裡是甜鯛魚粒粒與海蜇粒粒,是用醬油、味醂、清酒和紹興酒混合醃製,再搭配了中國的花椒而成,吃的時候只覺得粒粒很鮮很爽,以為是某種醃漬瓜菜,卻竟然是甜鯛魚!真是改變刺身三觀的口味!

 

豆腐糊配上竹筍、蠶豆、利休麩、水果番茄、土筆草等時令蔬菜。

 

小杯內是甜鯛魚粒粒與海蜇粒粒,是用醬油、味醂、清酒和紹興酒調味。

 

當時奉上的茶,我覺得是焙茶,但服務員不太清楚未能回答,相信服務員未及掌握這次快閃美食活動旳全面資料所至。

 

  接下來是白味噌,屬京都獨一無二的傳統白味噌湯,使用芝麻和葛粉揉成的胡麻豆腐,配上春天的檧木芽及黃芥末,看似是十分簡單的菜式,味道是極度的鮮和香,日味噌的口味具渾圓與深度,吃後口味一直在味蕾上徘徊。特別要一提那個胡麻豆腐,是人生吃過最最最軟滑的版本,用筷子一夾即散掉,入口則立即化開,吃到這裡只能說是大開眼界。

 

簡潔低調的漆器上枱,凸顯瓢亭的含蓄氣派。

 

這是人生吃過最最最軟滑的胡麻豆腐,用筷子一夾即散掉。

 

  然後是向付,即是刺身食品,以明石鯛魚,以利尻昆布作為調味,並搭配了三種柑橘類水果和柚子油製成的獨特醬油。

 

  傳統的智慧告訴我們,吃刺身一定要蘸豉油,以帶出Umami鮮味,但原來捨棄豉油,改以柑橘果汁和柚子油的組合,配以口味清淡細膩的明石鯛魚,效果更好,更能凸顯鮮味,明石鯛魚的細緻感不會被豉油的濃味蓋過。

 

以利尻昆布調味過的明石鯛魚,配以沒有豉油的醬汁,效果極佳。

 

前三道菜都味道清鮮淡雅,配合的清酒也是清淡為主。

 

下一頁:更多懷石料理精彩美食

 

  來到第四道菜,是煮物椀,所指的通常是在一個漆碗中放置一個浸在湯的煮物,今次主廚炮製的是文蛤真薯,官方在菜單上只列有櫻花餡、蓬菜兩種食材,其他都不加以說明,但根據傳統,真薯通常是將蝦、蟹、魚清等磨碎,加入山藥、蛋白、高湯等,再以蒸或煮的方式,形成個圓形的小糰子,有點像我們常見的大魚蛋,而這個版本加入了蛤蜊和蓬菜,使這顆小糰子外呈白色、內呈綠色。

 

  賣相看起來,實在有點平凡,始終現今的日本料理的煮物椀都做得好繽紛好耀目甚至好有Gimmick,只是甫入口,立即感受到平凡中的超凡 —— 首先是湯水做得好清淡同時極鮮味,原來是以利尻昆布加鮪魚片熬成高湯,話說第十四代傳人高橋英一並不太喜歡鰹節的濃濃氣味,於是改以較為清淡的郁鮪魚片,使高湯變得口味溫柔;然後是小糰子的質感好輕好鬆好軟,味道倒是鮮味大爆發,充滿蛤蜊的鮮甜感。

 

  在一個日益追求熣燦繽紛打卡度的視覺世界,能保持低調含蓄而不顯眼的賣相,兼講求高超細膩而怡人的味道,實在令我對瓢亭的烹調文化境界更為衷心折服。

 

煮物椀出場,低調的紅色漆器,像在說著人生道理 —— 內在實力才是關鍵。

 

打開漆碗,賣相是否很平凡?其實平凡才是最高境界。

 

小糰子外呈白色、內呈綠色,還帶著微微的櫻花香氣。

 

  在場除了有京都美食展示,同時也有京都和服登場,身邊就有兩位金沙大使,穿上由有140歷史的吉川染匠的傳統和服,此和服採用友禪染色,是一種已有 380 年歷史的手繪技術,透過京都工匠的卓越手藝,在絲綢織物上為圖案染色,色彩絢爛、花紋繁複,無疑是一項很精堪的工藝。

 

一位金沙大使穿上名貴的紫色和服。

 

另一位則穿上白色和服,細看似是有很多細緻的手工技術。

 

同場的十位服務員,都是身穿和服,雖不是最昂貴的版本,但也蠻好看,使場面更具日本氣氛。

 

下一頁:更多懷石料理精彩美食

 

  跟著是八寸,屬於季節拼盤,在場介紹指是以不同手法準備的清酒開胃菜,包括清蒸星鰻壽司、白味噌烤真鯧魚、安康魚肝夾奈良漬,還有金桔蜜煮、蜂斗菜天婦羅、梅蘿蔔等,經過前四道菜的清淡含蓄味道,這第五道菜式可說是正式進人較為色彩化和強烈口味,而碟上每個部份都沒有令人失望,根據同枱嘉賓(及我本人)的意見,都一致認為金桔蜜煮是最使人感到驚喜的食品。

 

八寸屬於季節拼盤,色彩豐富,予人熱鬧感,很適合搭配清酒。

 

金桔蜜煮,極之好吃,酸甜並更,而且很fruity和juicy,像在吃多汁水果一樣。

 

清蒸星鰻壽司,味道清鮮,而且細細件,不用擔心米飯太多弄至過飽。

 

兩片入口即化的安康魚肝,夾著一片令人開胃的奈良漬。

 

蜂斗菜天婦羅,入口清鮮又帶微微甘苦,是春天時令蔬菜的特點。

 

當時剛巧是梅花期,把蘿蔔做成梅花形狀,是非常合情合理。

 

  跟著出場的是炊合,即是燉菜,將鮑魚放入高湯中煮至軟化入味,然後與海膽一起略為蒸煮,此外,將圓形蘿蔔等京都蔬菜油炸,與九條蔥一起烹調,並用黑色七味香料、綠色海藻裝飾,帶出季節香氣與味道。雖然有鮑魚、海膽等名貴而人氣的食材,但同枱人士都大讚蘿蔔有多美味,可見貴嘢食得多都屬閒事。

 

炊合,是鮑魚、海膽、蘿蔔、九條蔥等的組合,食材一級,烹調恰好。

 

此時上枱的清酒,質感順滑但味道更強,好像很適合配搭肉類,可見之後的菜式會偏濃味。

 

下一頁:更多懷石料理精彩美食

 

  然後上場的是強肴,即是主菜,有一個想不到的配搭:年糕粉炸的龍蝦肉,伴以蕪菁磨好再加入葛粉勾芡而成的蓉,再以烏魚子和柚子點綴享用。

 

  油炸的龍蝦肉,放在一堆蕪菁蓉,好像有點奇怪,因為炸漿會變得稔身,但吃起來卻味道匹配,始終天婦羅類食品與蘿蔔蓉類似物本身是天作之合,把油炸感馴服過來,既不再「熱氣」,也可跟之前的菜式的清鮮淡雅感覺連結貫通起來,變得更具一致性。

 

年糕粉炸龍蝦肉伴以蕪菁蓉,很有趣的組合,但完全沒有違和感。

 

為了紀念一下這道有趣的菜式,坐在對面的朋友替我拍下這副驚訝的表情。

 

  跟著是ご飯,即是主食採用土佐赤牛製成的日式烤牛肉,搭配牛蒡米飯,並伴以花芥末的辣味。幸好烤牛肉兩片不單美味而且偏薄,否則都難以吃得下,而且薄得可以用來包捲著牛蒡飯來享用,變成自製的「壽司」。

 

土佐赤牛配牛蒡飯,牛肉很香濃又軟滑,與牛蒡味很搭配。

 

  最後是水物 ,即是甜點,主廚使用雞蛋黃和豆漿攪打製作成手工雪糕,再加入Setoka香橙肉,以及用發酵果皮製成的糖漿製成果凍,表面上放著兩片蜜煮蜂斗菜。雞蛋黃混豆漿而成的雪糕的確很出色,雞蛋香與豆漿味皆真實、恰當兼不過濃。

 

  旁邊另伴以一份兩件的蕨餅,以紅糖漿和黃豆粉調味,蕨餅真的做得超好,軟糯、滑溜又透心涼。平時在香港吃到的蕨餅真的很不濟,跟京都所吃的蕨餅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分明教壞了廣大食客,這次可說是替京都蕨餅來一次平反。

 

瓷器上枱,旁邊另伴以一份兩件的蕨餅。

 

打開瓷器,是雞蛋黃混豆漿而成的雪糕,伴以Setoka香橙肉及鮮味果凍。

 

  由始至終,第十五代傳人高橋義弘都保持斯文淡定,與此同時言辭精簡,每次介紹菜式之後,便立即轉身走入廚房,完全摸不通他的脾性。在最後一道菜式介紹後,我在廚房入口處捕住他,並弱弱地要求拍Selfie,幸好他在鏡頭前都交出一個淺淺的笑容,令我鬆一口氣。

 

拍攝Selfie,他的輕輕一笑,令我鬆一口氣。

 

最後順應主辦單位要求,在大佈景版合照,反而全部人都硬晒,像準備迎接十二碼的足球員。

 

瓢亭(京都南禪寺畔總店)

網頁

 

澳門威尼斯人酒店

網頁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