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17/11/2020

也談RCEP

#RCEP #TPP #泛亞鐵路

  今日(17日)本應談股,但爆出個RCEP,不能不先講。

 

  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一如李克強總理言,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體現,這即是摑了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和關稅主義一巴。

 

  庚子年開局,確是中國的災難年,有貿戰、有疫情、有香港問題。

 

  但到庚子年收官,則是中國的幸福年。你美啟貿戰,我簽RCEP,你美日爆逾10萬新疫症,我已嚴控疫情兼有疫苗。香港問題不用說了,相信未來立法會再無拉布,政令可以快速通過,餘下來的,就是要看今時的特區官員,在中央的保駕護航下,能推出甚麼樣的利港利民政策,和有效執行。明日大嶼會否快拍上馬,為港人提供土地建屋,益港民?

 

  為甚麼中國能將庚子年災難魔咒,變為幸福?原因有三卦:

 

  (1)多謝有個特朗普,他的無譜,充分揭穿了美國向來的虛偽、損人利己國策,就連傳統盟友,也未敢站美國邊。

 

  (2)有個中國共產黨,有保黨衛國的黨員。一聲令下,黨員先開拔至武漢防疫救治;一聲令下,非黨員的普通市民,也乖乖地宅在家,武漢人尤是,不似在其他國家,甚麼的封城令、口罩令,都只是虛文。因為他們是不自由,毋寧死,結果是中國死封一月多,疫再來,頂多是局部封。但歐美,包括香港就是拖拖拉拉,不肯死封兩周、一個月,結果就是拖至今,亦不知道拖至何時完。這就是所謂的制度優越性。在中國,國人是無國便無家,故肯犧牲個人短暫的自由,其他地方是浪漫自由主義,個人大過天,個人資本主義,不肯短痛,結果要捱長痛。

  

  今時不少歐洲政府發狠話要全國封,如果今年初便嚴厲地全國封,再普檢疫,相信不用今時悔之已晚臨尾香,香港亦一樣。所以筆者一直認為新冠肺炎在港會揮之不去,因為(一)港府決策錯、愚;(二)不重視中醫的防疫治疫功效。

 

  (3)中國中央應對庚子魔咒策略正確,既抬頭看路,再低頭默默拉車,直到終點。一如RCEP這件大事,之前有哪些外國傳媒報道過?全球眼球都關注美總統選舉的鬧劇,7納米、5納米,但就少關注RCEP這個區。

 

 

  奧巴馬政府,為圍堵中國,倡建TPP跨太平洋地區組織。由美國擔旗,拉攏東盟及其鄰國,但就將中國排於其外。也就是拜特朗普,他一上場就搞全去奧巴馬化,TPP也就不做了。美國退出,並不代表東盟會放棄自立自強,他們找來中國加盟,中國自然當仁不讓,並被接受成為大佬,這都是拜特朗普無譜所致。

 

 

  RCEP的種種,大家可以在其他報道中看到,筆者也就不錄了,只提一點就是泛亞鐵路規劃圖。貿易要靠交通,路通財始通。這個泛亞鐵路是否以新加坡為最終南站?不是,是將會由新加坡跨海至印尼,再由印尼跨海去澳洲北部,上岸後再南下去墨爾本。日後由中國至墨爾本車程約48小時,全程萬三公里,每到一國,由該國人民作乘務員,即是有錢大家搵、大家分。筆者亂噏,且待2022年後再說。

 

RCEP涵蓋全球三成人口及GDP

 

  RCEP全運作時,即是美國不要再想在這裏阻中國的運油船在巴基斯坦和泰國泊港,轉用油管運至雲南。如謂在西雙版納段的鐵路和隧道都已開工以至竣工,大家又可知否?

 

  RCEP及泛亞鐵路亦可以開發了中國的大西南,以及海南島,屆時中國就東南西北中都有大規模的自由貿易區。

 

  自秦漢以還,中國的大西南一直是中央鞭長莫及,發展不到的地方,一直是國家包袱,但今後大西南的豐富礦產、農業、旅遊資源,可以被開發,便可自己發達,中國也發達。

 

  RCEP涵蓋全球約三成的人口(未計印度)和三成的GDP,在這區,相信用中國制式的5G,多過會用美國制式的5G。筆者舊電話開始壞了,已訂了部紅米,可5G的,3000元有找,是否好過用蘋果?

 

  對股市怎樣了,明天(18日)續。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08/12/2023

「適者生存」還是「強者生存」?

#雷鳴天下 #大國博弈 #香港 #經濟 #中美關係 #人民幣 #一帶一路 #RCEP

  近年香港經濟表現差強人意,今年的實質GDP與2018年相比,恐怕還會低兩、三個百分點。如此停滯的局面也可反映在消費、貿易、股票、房地產等等領域之中。其主因固然與新冠疫情有重大關係,但香港面對的負面因素,卻又遠不止於日漸離去的新冠。我們一旦處理得不好,香港大有可能如日本般跌入停滯陷阱中。

 

港擁優勢 化解危機關鍵要「變」

 

  不過,在困難背後,香港依然擁有不少優勢。能否化解負面因素,利用到優勢,關鍵在一個「變」字。達爾文說「適者生存」,沒有說「強者生存」,因為科學根據只證實了前者,沒有支持後者。香港自己的歷史,也說明當港人身段靈活、適應能力高的時期,每每便能化險為夷,走出困境,創造輝煌。

 

 近年香港經濟表現差強人意,但也有新的機遇,抓握關鍵在一個「變」字。(資料圖片)

 

  50、60年代香港人口暴增,人民收入低下。港人除了繼續利用其天然優越的地理位置及港口進行進出口貿易外,還很快學會利用廉價勞動力生產勞動密集的產品,紡織廠如雨後春筍,吸納了大量勞動力。當港人的技能有所提升後,需要較高技術的製衣業亦興旺起來。

 

  老一輩的港人自然也不會忘記在家穿膠花的日子,我小時候僅有的零用錢便是靠此而來,哪有今天禁止童工這麼講究。我中學暑假時當過推銷員,在觀塘、新蒲崗、荃灣等工廠區,逐戶售賣價格定於2500元、只懂計算加減乘除的計數機,並在一個月內成為公司的最佳推銷員。當時眼見香港的工業非常發達,而事實上,香港已是玩具與電子手錶的世界第一大生產地。

 

  不過,香港作為重要工業城市的地位,在70年代後期已面臨南韓等地區也能提供廉價勞工的威脅,隨時失去競爭優勢。但在此時,平地一聲雷,世界形勢丕變。中國推行改革開放,大量港商拿著一個公事包便到內地創業,工業迅速北移,形成香港是前店、內地是後廠的格局。香港本土的製造業勞動力雖下降了九成有多,但服務業及金融業卻成長了起來。若無上一代港人的善於應變,今天的港人收入恐怕會沒掉過半。

 

外部受美打壓 內部青年「躺平」

 

  今天香港面對著的困難,我認為有來自外部的,也有內部的自身問題。外部主要是美國因為恐懼中國的崛起而全方位地遏制中國的發展,對香港的無理打壓也會不遺餘力。此政策對美國傷害極大,但香港經濟也難免被波及。此種態勢會持續多久?我相信還可能會更惡劣。但約15年後,情況會大幅改善,原因是到時中國的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可達到美國與歐盟GDP的總和。美國堅持損人害己的政策,再無意義,應面對現實,向中國求和,大家一起賺錢。

 

  至於香港的內部問題,我認為是部分港人失去了從前以市場力量為指路明燈、哪裏有錢便向哪裏發展的務實心態,取而代之的是沉溺於口號式意識形態,不懂世界艱難、大國博弈凶險無比的幼稚思想。有此心態的年輕人因為脫離現實,必會遭到不少挫折,失望之餘,容易出現「躺平」的心理,不思進取,就算機會就在眼前也會錯失。香港政府把公屋比例增加,取得公屋實質等於天降數百萬元資產,這也會削弱年輕人為前途而奮鬥的意志,「躺平」、「巨嬰」的現象更易出現。這對港人的應變能力,當然不利。

 

加入RCEP拓「帶路」 港新機遇

 

  我們當然也要指出,香港也有新的機遇。香港加入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是早晚之事,港人傳統上與南洋諸國關係甚密,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華人不少都懂粵語,看香港電視劇長大,與香港文化頗為親近。何況香港素來是自由港,RCEP的大幅削減甚至取消關稅,正是香港發揮所長的地方。

 

  至於一帶一路,也包括中東產油國。石油以人民幣結算的前景已非虛幻,香港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有責任發展以人民幣為基礎的金融產品。這不但有助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地位,對香港也是重要商機。大灣區的高新科技發展,已接近可與三藩市矽谷分庭抗禮,10年內或許可超越。香港的科研力量有國際認可的實力,近水樓台,怎可白白錯過機會?

 

填海造地能滿足新時代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土地需求,符合長遠利益;圖為交椅州。(資料圖片)

 

適應新形勢 港須造地提升科研

 

  有機遇若不能掌握,便只是空談。港人要利用到機會,還是要回到「窮則變,變則通」的原理之上。歐美市場萎縮,港人便要開拓自己不一定熟悉的一帶一路市場。高科技的發展,能創造很多嶄新有高回報的投資機會,但港人一般的科技水平甚為平凡,這便需要我們多投資在科技研究上。教育體制中的科技含量也要增加,否則如何駕馭得了新的科技?香港土地昂貴,如何承載到新時代經濟與科技發展的所需?基建及填海造地才符合長遠利益。若能變,香港的前途是光明的,雖然道路也是曲折的。

 

  香港的前途也繫於中美博弈的結果。美國很強,但近年似乎無法適應世界地緣政治的變化,進退失據,力不從心。中國起點遠低於美國,但近40年來皆能適應到其比較優勢的變化,以致能迅速多方面追上美國,這也正是香港最要適應的新形勢。

(本文原載於12月8日《香港經濟日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