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27/09/2022

人匯靠乜撑

#人民幣 #人幣 #人行

  昨日人匯最重磅消息是人行出手宣布自2022928日起,將遠期售匯的外匯風險準備金從0上調至20%,離岸人匯立扯升300多點子,利好有多大,多久?

 

 

  利好是短命的,A股一度拉升,之後終跌,因為人匯拉升300點子(圖一),是小兒科,最勁抽的一次人匯拉升,好似是連續三天每天拉升近千點子,人老了,癡呆了,記得不清楚,記得係咁意算了,有識者請指正。我只知道300點子不可以將人匯淡友一鑊熟,要一鑊熟,他們滅種滅族,一如漢滅匈奴,才可使漢(人匯)安享百年,這不是筆者嗜血,而是人匯淡友想我們死嘛,生死之爭,你淡友不死,我人匯可能死。

 

  筆者一直認為,今次美加息不是因通脹而來,而是有政治目的,要拖垮全球經濟,迫使非美元國之貨幣相對美元貶值,美國是入口大國,美元升值就可使入口貨價相對平了,美國國內貨價就可以降下,但筆者相信美國這個算盤不易打響,以後談。

 

  美國錯誤地瘋狂加息,是項莊舞劍志在搞出各國政治亂局,如有國家因美國加息而又跟加,以免己國匯價大貶,可以將己國的經濟加死,企業倒閉,失業人多,亂民將多,為該國政府帶來動亂,美國又可以大力輸出顏色革命,方便美國去拉幫結派,要對付乜,唔通要對付樹獺咩,梗係要最終對付中國龍與俄國熊,今時你可以謂我亂噏,到2025年再定音。

 

  美國出矛,人匯有乜盾?

 

1.調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至20%

 

  以前,這個率也是在20%的,後來為促使人仔國際化,就降至0%,今次升回至20%何以可以暫止咳?

 

  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可以看成是買樓首期,如是0%首期,只要樓價一升,就有不少羊爸羊媽狂買樓,博升1%都好,但如有30%,以至50%首期,則羊爸羊媽就會少了以至絕迹。

 

  這個20%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是指要買匯者,先拿20%出來,放在銀行,一般是一年期,即是買匯者要先付出真金白銀才可,排隊買遠期匯。此舉可將想藉0%準備金率而來買匯的投機友堵於買匯場外。

 

  這個提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之舉,對有實際外匯需求的入口商,要還外債的企業是有影響的,因要押上一筆資金一年長之久。

 

(iStock)

 

  對此人行就於昨日亦開展7天期420億元和14天期930億元逆回購操作,扣除昨日的20億元的到期逆回購,實現淨投放1,330億元,目的之一是要提供資金予有需要的買匯者,另方面亦因為9月季結,資金需求較多。再長遠一點,估計人行會在第四季要降準及再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此率在去年由5%上調至9%。今年425日央行下調了1%915日又下調了2%915日的下調釋放了約150億美元的外匯,雖然這個率可以再下調,但跟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一樣,在美息狂加之時,只能緩阻一下人匯的跌勢。

 

  人匯在年底前,見7.27.3是有可能的。數年前筆者烏鴉嘴謂人匯可見7.27.4,唉!就中嘞!

 

2.人仔脫勾美元,掛靠一籃子貨幣

 

  很多投資者仍忽視了2015811匯改,將人仔與美元脫勾,改掛靠一籃子貨幣,對抗衡美元升跌衝擊的重要性。

 

  英鎊與日圓是掛勾美元,美元一升,英鎊跌至37年新低,日圓跌至145,迫使日央行出手干預。人匯兌美元跌幅則相對較小,就是得益於811匯改。

 

  這個掛靠一籃子貨幣其實是掛靠美元和非美元貨幣,如美元升,非美元貨幣就跌。但如這個籃子貨幣的比重有理據,如以外貿量來作佔比的依歸,則只要中國的出口相當,就可以將人匯置於美元與其他非美元貨幣之間,人匯會處於美元與非美元這塊蹺蹺板的中央,則無論蹺蹺板兩端的美元和非美元如何極端走向,人匯都可相對穩定。

 

 

  目前CFETS的一籃子貨幣數量共有24個幣種,CFETS指數的貨幣共有:美元、歐元、日圓、港幣、英鎊、澳幣、紐幣、新加坡元、瑞士法郎、加幣、馬來西亞令吉、俄羅斯盧布、泰銖、南非幣、韓圜、阿聯酋迪拉姆、沙烏地里亞爾、匈牙利福林、波蘭茲羅提、丹麥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土耳其里拉、墨西哥比索,見表。

 

  而在考慮進中國的貿易夥伴國佔進出口比例後,CFETS權重貨幣比例分配則如下表所示:

 

  這個人匯靠掛的一籃子貨幣在2015年啟用,20172019年有修改,今時歐元、日圓、港元、澳元、紐元、新加坡元的權重合起來是遠高於美元,故這些非美元貨幣一跌,人匯亦非跌不可。但由於人匯亦同時靠掛美元,故人匯跌幅就不如英鎊、日圓般厲害,淡友要衝擊人匯,也等同要同時衝擊美元,是不是有點困難了。

 

  忽發奇想,如果中俄貿易大增,俄盧布比重必加大,而又如俄盧布兌美元升值時,人匯兌美元就可以跌少些,以至升值。

 

  筆者曾預期,人匯到7.27.4後,可以回升至5.45.8。何故?如英鎊加息,升值了,或無跌咁多,日圓又加息(遲早要)又或干預日圓貶成功,即是非美元貨幣再不大跌時,人匯就可望在7.27.4間穩定下來。

 

  當市場找到跟美元脫勾(即保持Social Distance)就可以不用中招時,各國去美元之舉將加快,這點在昨文已談過了。

 

 

  一個可以使非美元的發展中國家眼亮的,是今日印尼,印尼盾在今次美元上升潮中,受影響很小。原因?印尼經歷過1998年被美匯升(印尼盾貶)衝到趴街後,就十分限制美元在印尼的使用(圖二)。在2011年有Law No. 7講明在印尼交易必要用印尼盾,不然會被監一年及罰2億印尼盾。這好比戴兩個N95,美匯惡菌好難在印尼有散播機會,印尼盾今年走勢見圖三。

 

  印尼這個與美元保持距離,可以得救之舉,會很快地被各國看到,諸國去美元化之舉,將加快,去了美元,會靠掛乜?人匯是可以考慮之一,這就是人匯可以在7.27.4之後回升的原因。

 

3.加息、加息

 

  保外匯一個方法是加息,與美息同步加。不過加得多,會加到自己瓜。今時美息不斷加,人息頂住不加,到明年3月,美息加至4.6厘以至更高時,美經濟瓜不瓜,美息還會不會再加,美息不加,人匯貶值壓力便會減退。

 

4.保人匯王道是出口

 

  一國可儲幾多外匯是靠出口,只要中國保持出口強,一直賺到外匯,人匯就有足夠外匯儲備,去抗衡外圍風浪。

 

  中國吸收了2015年被美國剪羊毛之痛,今時是早作部署,希望能成功打贏此仗。

 

  投資涉風險,每位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

 

24/05/2024

美匯強,對港股及中國經濟的影響

#通脹 #財金大勢 #大國博弈 #雷鳴天下 #美元 #美國 #中國 #經濟 #港股 #人民幣 #匯率 #市盈率

  香港股市近年遇上了複雜的國際環境,大幅波動,恒指從2021年2月3萬多點的高位開始,以一波低於一波的形態向下滑。從今年1月的低位開始有反彈,4個月內錄逾三成的升幅。雖比不上一年多之前兩個多月內50%的急升,但新的氣象已若隱若現,洗掉不少頹風。若持之以恒,香港並非無望重奪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的席位。

 

  港股的主要支柱已是內地的巨企,其股價回升,雖基礎尚待鞏固,但依然十分合理。港股(內含大量內地股份)是否買得過,要考慮三個相關因素:第一是內地經濟,第二是港股的市盈率,第三是美元匯率。

 

美元匯價持續偏高,港股受壓

 

  第一個因素基本格局清晰。中國已日漸走出疫情期間商業周期的下行階段,但也正面臨著經濟轉型期的陣痛,有些傳統行業被市場淘汰,但同時又有大量新興企業崛起,朝氣勃勃,股市也正處於築底鞏固期,香港的股市也受此影響。

 

經過一輪股價急升,近日恒指市盈率也僅11.2,遠低於歷史平均市盈率近14.1。(資料圖片)

 

  第二個因素是港股市盈率非常偏低。在經歷過一輪股價急升後,5月20日恒指市盈率也只是11.2,大幅低於歷史上恒指平均市盈率的近14.1,更遠低於標普500在5月17日市盈率的近27.6,或道指的約35。這意味著港股十分便宜,被超賣了。若港股與美股市盈率相仿,港股價格可翻一倍以上。為何這未曾發生?一個重要的原因,即是第三個因素,是美元的匯價偏高。

 

  眾所周知,自兩年多以前開始,美國聯儲局急劇加息,這自然會人為地推高美元匯價。表面看起來,人民幣兌換美元便會貶值,而事實上,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從2021年初至今,也貶了約11%。這便帶來了問題,市場中手持美元或與之掛勾的港元的投資者,若買入中國股票,在計算回報時,便要考慮因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損失。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減少持有港股(內含中國股票),十分理性,有此陰影籠罩,港股低迷是情理中事。

 

  中國能否打破及應否打破這匯率悶局?這裏先要指出,人民幣相對於世界各貨幣,其實並無貶值,反而是升值了。從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人民幣相對於全球一籃子貨幣的有效匯率,共升值3.8%,美元同期則相對全球貨幣升值了16%。由此可知,不是人民幣貶值,而是美元升值得太過分,中國不願與美元一起瘋癲,只稍為升值而已。若人民幣與美元也掛上勾,與它一起升,那麼中國與世界各國貿易時,便會因人民幣過強而出口大減、入口大增,不符中國發展策略。

 

美元在過去3年相對全球貨幣升值了16%,而人民幣則升值3.8%。(iStock)

 

華力拓經貿,不與美打匯率戰

 

  人民幣兌換其他貨幣匯價相對穩定,但兌換美元貶值,對中國經濟會否帶來不可承受的重大損失?不大可能。在貿易上,這意味著中國買美國貨會貴上約11%。2022年,中國從美國進口1769億美元商品(連運費),當中不少商品,如芯片等,是進了中國後加工造成別的產品再出口,不是留在中國。但即使我們假設中國不減少從美國的進口,及進口後全部自用,那麼中國也只是多付了1769億美元的11%,即195億美元,約等於中國GDP的0.1%,對人民福祉無甚影響。至於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後,等於中國製造的產品在美國人眼中更便宜,中國若不想賣得太低廉,加價便可,並無損失。由此可見,從貿易的角度看,中國並無多少誘因與美國打匯率戰。《九陰真經》中有口訣:「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正是中國的態度。只是中國留學生赴美,學費會更貴。

 

  影響匯價的另一因素是物價。按照不少國際機構在推算GDP的購買力平價時,背後的假設可推斷為1美元在中國的購買力,大概等於2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亦即美國物價比中國高了一倍。我在中美兩地作客時,非常留意物價的差別。以我觀察,近年美國通脹十分嚴重,中國則無通脹,美國商品比中國平均貴上超過一倍。倘若如此,美元匯價長遠而言自會有市場壓力使它貶值。中國似乎對此也不大理會,反正美元匯價高企,對中國並無多大殺傷力,長遠反而會使美國在各國佔有的市場萎縮,被中國搶佔市場份額。若中國真的要人民幣升值,與美元掛勾,是有多種方法可做到的。但順乎自然,讓市場調節,可能更穩妥。

 

美國通脹嚴重,物價比中國高一倍。(AP)

 

美匯靠高息硬撐,終歸將減息

 

  市場如何調節?美匯靠高息硬撐著,美國要付高息,有苦自己知,惟有靠充公俄羅斯外匯等旁門左道方法拖延一陣,但終究美國是要減息及強美元局面維持不下去。到時中國的名義GDP,用美元計算的話,顯然會大幅回升。但其實若用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早已超過美國三成了。

 
【知識庫】人民幣匯率指數是甚麼?

 

  • 中國使用一籃子貨幣制度進行人民幣的匯率管理
  • 人民幣匯率指數(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e System, CFETS),目前一籃子貨幣數量共有24幣種。
  • CFETS權重貨幣比例分配,是考慮貿易夥伴國或地區佔進出口比例後而定。
  • 最高權重的頭五位幣種順序是:美元、歐元、日圓、港元和英鎊。
  • CFETS權重的調整會對人民幣匯價構成直接影響,如美元權重下調,美元走勢對中間價的影響力也就隨之降低。

 

(本文原載於5月24日《香港經濟日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