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15/02/2023

市場點賭昨晚美CPI

#CPI

  市場都知昨晚(14日)的美CPI可以玩假,假還假,市場點都要take position。要造好?要造淡?憑甚麼?

 

(istock)

 

  就是憑你數據造假,怎說?周一,美股基本升(圖一)。

 

 

  這個市升,是依著市場預期美儲局最終息率會升至較高水平的預期而升(圖二),此即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放在今時華爾街,是:市不畏你美儲局加息,奈何以加息畏之。為何美股不畏美儲局加息?

 

 

  圖三顯示,自2022年8月起,隨著市場一路預期美儲局終極加息水平的提升,而一直下跌。但到去年10月中起,美股便回升,而市場對美儲局終極加息的水平預期就基本不變。此即是:市場睇死你美儲局,你加得幾多吖!市場夠膽睇死美儲局加不了多少息,是因為市場認為美通脹已在下降趨勢,故美儲局加息將有限。市場相信股市是走在事情(經濟、通脹的升跌)6個月之前,美股於2022年10月中起,與估美儲局終極息口水平背道而走,是市場估到2023年4月中(2022年10月加多6個月)美國的通脹會呈較大幅下跌,遏止了美儲局大升息之手。

 

 

  去年美國6月CPI升上9.1%,筆者2022年7月15日有文《美9.1% CPI是頂?》(圖四),8月11日重刊。當時是估,今時回看也確如是(圖五),無論是美政府用舊的CPI計算法,還是新的CPI計算法,自2022年6月之後,CPI就一直走下,至2022年10月,美CPI走下的速度加快,這便解釋了圖三美股於去年10月中起步走高的原因,市場已賭美儲局加不了太多息了。

 

 

 

美國通脹是強弩之末

 

  市場今時估美政府的新CPI計算法,仍可能見昨晚公布的CPI在6.2%水平,跟1月公布的CPI(即2022年12月的CPI),或有所升(圖六),但亦不過是強弩之末,升得幾多吖。

 

 

  今時美股水平跟去年12月CPI公布時的水平相若(圖七),期內美股跌了下去,是因為美儲局的議息會後聲明大放鷹詞,而把美股打了下去。但就恰恰給在月前公司公布業績後,公司回購不再受制約,可以再大手作公司回購,而買了上去。

 

 

  好了,如昨晚美股因通脹增長高於6.2%時,美股可能下跌,但跌到一定水平,公司回購又可能將美股買回上去。反之如美國通脹增長低於6.2%,美股反可能先升但後跌,因為周一及之前買了貨的人套利。

 

  昨晚尚有個數據要留意,就是零售額,如零售額大升,即通脹真正熱,不多加息不行;但如零售額走低,即通脹稍冷,加息可稍緩。甚麼叫多,甚麼叫少,美國銀行的估測,可作參考(圖八)。

 

 

  總結:美儲局的「息箭」,是強弩之末,市場怕你乜。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12/04/2024

美3月CPI爆表

#財金大勢 #美國經濟 #CPI #通脹

  昨(11日)文已預期美3月CPI爆表,果如是,預期是基於美通脹有3個主要推手:

 

  1. 油價,特別是油站汽油價;

 

  2. 屋租;

 

  3. 就業和工資。

 

  昨文只談油價,這是顯而易見的,只要細觀察便知(圖一),圖一是有下文的。油站油價資料是至4月,升速遠拋離3月所報的通脹數據。到報4月通脹數據時,會將這個拋離補回來,即是4月通脹(在5月公布),在這項目是會升的。

 

美通脹升出乎預料

 

  3月美通脹爆升,還有個更深層意義,因為這個通脹是月比、年比都升(圖二),是出乎市場預料。為甚麼這次超出預料是重要?彭博的經濟師Anna Wong有這評語:

 

  「March is a month where the CPI enters a seasonal window that's favorable for disinflation. The fact that core CPI remained the same in March as February-even if it maps to about 0.3% in core PCE inflation terms - is not a good development. This report more than February's is likely to feed Fed concern that progress on disinflation is stalling-even though the core print for the two months was the same。」

 

 

  簡言之是:3月是季節性上有利通脹回下,但當通脹應跌而不跌,可能反映通脹已止跌。

 

  彭博的息率策略家Ira Jersey則謂:


  「The 3-month annualized core CPI climbing to 4.5% is going to keep early Fed-cut calls muted coming up. 50 bps of cuts in 2024 currently being priced may not occur until later in the year. The yield curve flattening isn't surprising as we continue to price out early and deep cuts。」

 

  「The timing of 2024 rate-cut expectations are front of mind for market participants with linear markets pricing just below even odds of a first cut in July. Still the stickiness of 'supercore' inflation now north of 8% on a 3-month annualized basis may continue to put upward pressure on expectations of the Fed's terminal floor。」

 

  「A retest of 4.51% is nearly assured with the higher-than-expected CPI. If that doesn't hold 4.7% is the next stopping spot for the 10-year yield。」

 

  簡譯過來是一句:息升啦!

 

  她更指出(警告?)10年美債息會見4.51%,如仍不止於此水平,便會上見4.71%。4.51%和4.71%的10年債息是甚麼樣水平?看圖三。

 

 

  10年債息高企,會啟示甚麼?以後談,今時只講一句,投資要執生,準備息升!

 

  圖四是美通脹N年來統計下來的歷史走勢,於3月22日《鮑鷹變鮑鴿》一文及昨日《美CPI回升?》文刊出過。此圖值得各位剪存,並將以後的美通脹數據補上,看歷史會否重複,可及時布置好自己的資產。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