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01/02/2024

財務自由夢一場

#財務自由 #理財智慧

  升市會令投資者覺得,自己距「財務自由」的狀態漸近;相反,跌市就令好友荷包受傷,更覺財務自由這「理想境界」遙不可及。這裏涉及投資者兩個錯誤心態:一、投資者追求財務自由,根本就可能不切實際,以及二、信心太容易受投資結果影響。

 

  既要探討投資「心」態,心病還須心藥醫,先講個不少人曾聽過的「心」靈雞湯故事:

 

  有個富人每天都愛到一處偏僻的海邊釣魚,而且總有個住在附近的釣友和他一起,但釣友每天只釣一條魚就會回家去。

 

  一天,富人忍不住問釣友:「你為甚麼不多釣幾條?海裏的魚多的是呢!」釣友好奇:「為甚麼要多釣幾條魚呢?我每天吃一條就夠了。」富人解釋:「你可把有剩的魚在市場放售賺錢。」釣友問:「為甚麼我要賺錢?」富人不厭其煩,解釋:「賺了錢後,你便可買個魚網,捕更多魚。」

 

財務自由是偽命題?

 

  釣友問:「然後?」富人沒好氣,仍答說:「你就有更多魚拿去市場賣,然後你就可買條漁船,那就有更多漁獲,到時還可額外聘人替你捕魚呢!」釣友再問:「然後呢?」富人意氣風發,說:「然後你就會成為富翁,和我一樣休閒地釣魚了。」釣友答:「現在我不也是和你一起釣著魚嗎?」富人無言以對,然後釣友再沒有「然後」,拿著魚,輕鬆地離開了。

 

  對於以上一碗「心靈雞湯」,固然可以有許多滋潤心靈的詮釋,但故事中很可能已達致財務自由的富人,他對釣友關於「理想生活」路線圖的解說,相信許多投資者、企業家都會認同。可是,如果「財務自由」由始至終根本就是個偽命題呢?

 

  「投資,所為何事?」不扮清高,當然是賺錢。那麼,然後呢?「財務自由」概念是在2012年,由筆名「財經武士」(Financial Samurai)的理財博客多根(Sam Dogen)提倡的。財務自由(Financial Freedom)其實源自以「財務獨立,提早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t Retire Early FIRE)為目標的概念,自2010年起,這股理財思潮一直流行至今。

 

  由於「發達」予人「發夢」、不務實的感覺,因此,有人就強調,財務自由並不等於發達,而是指一個人擁有足夠資產和被動收入,即使在沒有工作收入的情況下,仍可過活,同時維持生活水平的一個理想境界。

 

  不過,對不起,這個夢想可能已幻滅。當日以34歲「當打」之齡,英年早「退」的多根,在逾10年之後,今時已決定重返職場;當年他聲稱每年有近千萬美元的被動收入,至今似乎也早被通脹、醫療及子女教育的費用,以及近年疫情7%的投資虧損耗掉。

 

工作「樂悠90後」

 

  今時普遍人的壽命延長了,多根也「覺今是而昨非」,由FIRE轉為DIRE(Delay Inherit Retire Expire):延遲(退休)、傳承(財富或知識經驗)、(真正)退休、離世;重點在延遲(退休),即是活到老,「做」到老,哪怕年已「樂悠90(歲)後」。

 

  就像Zoom重新要求員工必須回實體辦公室上班般諷刺,連FIRE的「教主」多根也須重返職場。過去的理財概念,例如「4%法則」,可能已不適用於人口日趨老化的社會;在面對通脹、政經危機等不確定性,提早退休似乎更不切實際。因此,只要仍有人願意聘用、身心狀態許可,繼續踏實工作,理性投資,才是王道。

 

  跌市,固然有損荷包,但縱傷荷包,投資不似預期,投資者也不宜過於傷春悲秋哭股喪。

 

不以升喜 不以跌悲

 

  古人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放諸投資,是為:不以市升賺錢而喜,忘了止賺沽貨;不以市跌輸錢,判斷錯誤而悲,而錯失了止蝕及買貨的時機。恒指昨跌穿15600點,年輕男女時歎「分手總要在雨天」,但投資者需要有信心,希望,仍在明天。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13/05/2024

令人居安思危的5年

#財識兼收 #香港經濟發展 #大灣區 #理財智慧 #etnet30週年 #etnet30週年特輯 #財務自由 #投資

  很高興獲邀替《經濟通》30周年撰文。自2018年11月開始於《經濟通》寫專欄文章,至今已5年半了,期間每星期都寫,累積超過280篇文章,從不脫期,有紀律地淡淡然在這個好平台上寫呀寫,與讀者風花雪月一番,自得其樂。

 

  記得《經濟通》25周年時也曾撰文,文章題為〈悶悶地贏,總好過刺激地輸〉。當時談過《經濟通》25年來所經歷的時代與香港的變化,特別提到「地產霸權」與「互聯網」的出現,還有中國經濟起飛對香港的影響。該文章刊出時為2019年10月,剛好香港經歷著社會事件、命運大轉變的開端。

 

  回想這5年變化極大,5年前和現在是兩個世界,這段日子教曉我們要居安思危。

 

  世界經濟,結束超低利率年代,急速加息與疫情後,股樓生意的生態都變了樣。

 

  香港地位,經歷社會事件與疫情、完善選舉制度、《國安法》與23條的立法、與大灣區交接、移民潮、樓市股市起伏不定等,變了樣。

 

香港經歷過去的5年,很多東西已變得不一樣。(iStock)

 

  世界局勢,至今開了兩場大型戰事,中美對決,西方形成聯盟的局勢,又是變了樣。

 

  寫Blog、出書近20個年頭,分享了不少財務知識,包括好好投資理財與計劃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一個狀態,非常值得追求。然而,很多人以為財務自由之後便可躺平,以「年輕辭職不幹活」為目標。達至財務自由,計算上並不複雜,只要被動收入大於支出。但財務自由後,若有任何差池,跌落凡間,亦很容易。

 

  經歷這5年,世界經濟、香港地位、世界局勢等都經歷巨變,任何從前以為穩當的資產,都可以一下子變了樣。香港資金流走,中港股票淪為被拋棄對象,昔日被認為是穩當的領展(00823)、煤氣(00003)、港鐵(00066)、港交所(00388),一下子都可以跌幾成,中資股更加慘不忍睹,連買樓收租也可以出事。

 

  追求財務自由,增加多點被動現金流,令生活壓力減少,計劃好退休所需,並無不妥。只不過,任何人以為財務自由就是永恒不敗,夠數就躺平,尤其經過這5年,這個思維相當危險。有關「財自妄想症」這個題材,我會拍片講多一點。

 

  除了世界大事、大是大非,趁此機會想講講一件事。這些年,可能大家都想不到,最令我開心的,除了搞Patreon平台凝聚了一班有緣人、知音人之外,就是搞了派飯恒常化,都算是一個小成就。

 

  疫情之後開始了大約一年、每季一次,如今已捐出六位數字的善款。最有意思是每次有約20位Patreon會員一起經歷派飯過程,再安排他們於派飯後聽明哥分享,將明哥這個善舉直接地傳到百人心中,當中更有不少小朋友,相信會影響他們的人生觀。5月也有相關活動,詳情可見下面連結。

 

  寫文章與分享,最緊要好玩,希望還有更多的5年,到時看看自己的開心事在哪裏吧,到時見。

 

相關文章:

【悶悶地贏,總好過刺激地輸】

【2024年5月份會員活動】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