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23/02/2024

靈均之後的量化交易

#財金大勢 #靈均 #量化交易

  靈均這個量化基金,於2月19日,在一分鐘內,沽出了25.67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股票,影響了正常交易,被中證監罰停交易三天,並予公開譴責,詳見昨日(22日)筆者文。

 

  國內社會怎反應。

 

  消息一出,股吧上的網友立刻沸騰了。

 

  「嚴懲重罰這家量化交易的缺德公司!」

 

  「在國家大力挽救股市情況下,還在做空,這種構機壞到流膿了。」

 

  「徹底禁止量化交易!」

 

  只要沒底線,就會不斷刷新底線

 

  這和搶劫有甚麼區別?算不算搶劫?

 

  必須堅決禁止量化交易!必須堅持取締量化基金!

 

  公開資料顯示,靈均投資成立於2014年6月底,註冊地在寧波,在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設有辦公場所。公司現管理規模超600億元,是國內量化資管規模最大的機構之一。

 

  據統計,靈均投資的在管產品高達790隻,全職員工人數為185人。董事長蔡枚傑,曾就職於中金公司、鵬華基金、浙商基金;首席投資官馬志宇,斯坦福大學金融數學與電子工程專業雙碩士,曾供職於千禧年基金旗下世坤投資。

 

  量化大戶的自營和DMA(直通交易所交易)產品加槓桿做多微盤股(中小型股),配以對沖中證500股指期貨。然而2月5日至2月8日兔年的最後四個交易日,在雪球合約爆煲,小微盤流動性危機爆發,中證5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在阿爺大力入市下大幅反彈,剪刀差達到極致,成分股之外的全市場個股暴跌和成分股暴拉形成了冰火兩重天。

 

  對於量化圈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大地震。量化私募淨值出現大幅下跌,不少產品最後一周的負超額收益超過10%,甚至近20%,年假後,已有多家百億私募發布產品運行說明,覆盤和反思此次事件並向投資者致歉。

 

  在跟投資人道歉的信裏面,靈均投資反思,此輪回撤主要是中證500、中證1000成分股內配置不足導致,後續會重點提升成分股內的模型預測水平,目前模型整體風控收緊,多頭端各項風控指標已經調整到了0.3個標準差之內。

 

  據業內人士對靈均投資500指增產品模型持股特徵情況的分析:作為一個500指增產品,在危機以前,一直到2月2日,中證500的成分股佔比一直都處於30%左右。但是到2月8日危機臨近結束,500成分股的比例飆升到了80%,同時微盤股(表中的其他)全部踢掉了,比例為0%。

 

  而在年前的微盤股危機中,漲幅最大的就是中證500。也就是說,靈均投資在危機中優化策略,把倉位都加到了漲幅最大的500上面,捨棄了中證2000和微盤股。

 

  「在危機中調整策略,放棄表現不好的,追進表現好的,這是投資草台班子的最典型特徵。這種操作,跟主動基金公司和跟普通股民的追漲殺跌毫無區別。」上述人士稱。

 

  另有投資人認為,「表面上看,交易所處罰寧波靈均是因為異常交易,做空市場。深層次看,靈均最近交易策略是跟國家隊資金做對手盤,而且已經多次被深交所監察到交易異常卻置若罔聞,觸怒了天威。」

 

  也有觀點認為,微盤交易過於擁擠的貪婪自然應當受到懲罰。但粗暴行政干預,通過「拉抬ETF+禁止賣出」的定向組合拳在三個交易日裏拉爆了所有規模以上量化策略的核心策略,造成了令人眩目的跌速。這其實是一場徹底的人禍。

 

  這的確是一場人禍,對在1998年來港衝擊港股匯的索羅斯等270隻淡鱷來講,當年港府入市,抽緊港銀根,使一眾淡鱷損失慘重,是港府一手造成的「人禍」,但對廣大港人言,這是一場必要的香港保衛戰。一如你美國用民兵導彈打我中國,中國不還你東風-21,難道要讓你橫行不理?你做量化交易,就要做好必要的對沖作防衛,你對沖不來,即是考慮不周、防衛不力、輸了、死了,就怪阿爺出手招來人禍?

 

  今次阿爺出手,不跟你在微盤股鬥搶,而是狂買ETF(圖),推高ETF價,不理個別微盤股價與ETF指數拉大鉸剪差,便逼死了這些量化交易者。要感受下這個微盤股價與ETF價鉸剪差拉大的影響,可諗下,恒指造16500,期指就拉上26500,你道市場會怎樣?

 

 

  2月20日,據滬深交易所網站,有文:下階段,滬深交易所將從制度端、准入端、交易端、資訊端、機構端等綜合施策,持續加強對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的監測分析,並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將北向投資者量化交易納入報告範圍。

 

  這是滬深交易所首次針對量化交易集中推出系列監管舉措,亮明了監管態度,體現出監管部門加強量化交易監管、維護市場穩定的決心。後續,相關量化交易監管舉措將成熟一項、推出一項,並充分加強跟市場各類投資者溝通交流,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規範量化交易,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量化交易要加強監管

 

  中國的量化交易,是由上投摩根於2004年引入中國,量化交易是利用電腦去分析宏觀周期、市場結構、企業估值、企業成長數據、盈利質量估計、市場熱度等等,從N個角度去作買賣,在這個量化交易下,光是價值投資,技術分術都要收工。上投摩根的強賺錢能力,在2023年被摩根大通看上,收購了,改為摩根資產管理,是隻公募基金,即普通投資者也可買。

 

  2月19日的靈均事件後,中證監肯定會加強量化交易的監管,但管來管去有一招是最煞食的。今時A股交收是T+1,但量化交易是可以T+0,如量化交易也是T+1,他們就要認真從股票的投資可行性認真考慮,而不是以本傷人,一秒鐘沽出26.67億元,來衝擊市場,混水摸魚,割普羅投資者的韭菜。

 

  還有一點要考慮,不要以為A股沒有了量化交易就是金融落後。美國的量化交易佔日交易量80%,是高手對高手,華山論劍,死傷自理。中國和香港的量化交易只佔日交易量20%,或不足20%,80%的投資者都是散戶,對量化交易認識不多。高手對散仔,如虎入羊群,要普羅投資者做羊牯,還是保護普羅投資者?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22/09/2024

感謝央媽鮑威爾

#財金大勢 #陶冬天下 #聯儲局 #鮑威爾 #通脹 #日本央行

  美國聯儲局大碼降息,上周霸屏了全球市場和媒體。25點還是50點,成為華爾街的哈姆雷特之問,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為15年來市場對利率看法最分歧一刻打上了句號,也為未來美國利率路徑畫出了更多的問號。期待經濟軟著陸,S&P500再創歷史新高,並引領全球股市走強。美債在消息傳出一刻有波動,但是整周看變化不大,減息消息已經預先被消化了。美元走勢大致相同。
 
  日本央行在利率政策上按兵不動,但明言如果經濟好轉會繼續加息。英倫銀行也決定按兵不動,不過暗示最快11月會再次減息。資金成本下降,原油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齊升,黃金、白銀、比特幣各有精彩,感謝央媽鮑威爾的呵護。
 
  聯儲局以激進方式減息,啟動了新一輪信用擴張周期。以50點開啟減息周期比較罕見,格林斯潘時代迄今僅出現過三次(2001年1月、2007年9月、2020年3月),這次是本世紀在沒有重大突發事件觸發下的首次超常規降息。不過,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消息滲透之後,資產市場對政策突變沒有作出太大的反應,聯儲局的公關處理可圈可點。
 
  關於減息幅度25點還是50點,其重要性不在於一次減息的幅度,而在於鮑威爾打破了近20年來聯儲局調整利率的規矩。過往慣例是除非發生重大事件,政策利率基本上是小幅慢調。2003年3月到2006年6月期間,格林斯潘連續加息16次,每次25點,圖表上看好像整齊的上升階梯,成為之後聯儲局在正常情況下的標準操作。

 

鮑威爾以50點開啟減息周期,力度之大近年罕見。(AP)

 
  這種模式現在被打破了,不是因為美國經濟即將進入衰退或者金融環境過分緊張等判斷,而是因為決策者希望給出一個強烈的訊號。聯儲局認定通脹已經受控,風險天平已經向勞工領域傾斜,所以不等經濟衰退跡象進一步明朗,便爭取先機重錘出擊,表達出不惜代價維護就業的意志。鮑威爾是律師出身,性格保守,這次做了一件不太像他的事情。
 
  他的激進之舉,進一步減低了美國經濟滑入衰退的風險,更快地降低融資成本。然而,未來的政策透明度變得更低,市場誤判導致金融價格大幅波動的可能性更高。這次大碼降息沒有觸發資金對衰退的恐慌,可以說是鮑威爾的功力,也可能他這次比較幸運。從7月FOMC會議的不降息,到Jackson Hole的可能降25點,再到如今的直落50點,短短7個星期內發生了甚麼,仍不得而知。
 
  其實市場利率早就開始下降了。以美國30年房屋按揭標準利率為例,今年5月為7.5厘,聯儲局減息前已經回落到6.1厘,而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從7月底水平也已經降了76點。換言之,50點降息已經反映在資金成本的定價上了,聯儲局利率決策只是追認了資金市場上已經作出的判斷。
 
  筆者相信,終極利率水平的判斷,對於市場要遠遠重要過一次減息的幅度。FOMC的點陣圖表明,政策制定者預計今年底政策利率回落到4.4厘,即今年還有兩次減息,各25點。明年利率降到3.2厘,即大約有五次減息。點陣圖預測聯邦基金利率在2026年第二季度觸底,終極利率水平現在設在2.9厘。芝商所掉期價格顯示,交易員目前預計2026年3月觸底,終極利率2.7厘。筆者估計聯儲明年減息六次每次1碼,終極利率在2.5厘左右。
 
  相對於聯儲局,日本央行在央行超級周的動作就溫和許多。BoJ決定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同時上調了對消費前景的展望。由於7月底加息給市場帶來的震撼,加上9月27日自民黨總裁選舉,市場幾乎一致認為日本央行這次不會做大動作,所以央行以不變應萬變符合市場預期。
 
  央行行長植田在記者會上表明,如果經濟和通脹表現符合預期,將繼續加息。掉期市場價格隱含著77%的概率,年底前還有一次加息,可能是25點。筆者認同市場定價所反映的加息前景,當然未來的幾個核心數據對加息的時機有影響。美國總統選舉或許帶來不確定性,可能令BoJ在11月繼續暫停加息,直至12月例行會議,這也給當局更多時間觀察私人消費的改善進程。
 
  這次日央行會議最值得關注的,是對消費前景的表述。7月會議使用了「韌性」來形容日本消費,這次則使用了「溫和增長」,基調更樂觀了一點。植田強調工資增長與消費之間正在形成互動,這意味著央行對於內需溫和復甦的信心逐漸增強,並將此逐步體現在未來的政策制定上。
 
  BoJ還特別提到了金融市場與日圓匯率。8月股市大跌和日圓大漲,對日本金融環境和物價走勢均構成衝擊。日本央行平時不多對股市、日圓發表評論,看來它在政策焦點和工具選擇上有所改變,更願意通過口頭干預控制日圓過度升值或貶值,看來上次加息導致日圓斷崖下墜亦非無心之失。
 
  筆者看來,日本經濟已經打破了工資-物價的螺旋下行,通脹勢頭已經穩定,個人消費心態已經有所改善。但是生活成本的上漲,大幅高過CPI數據,實際購買力並沒有足夠的提高,因此消費信心在短期內無法明顯改善。這就決定了經濟只能有溫和復甦,日本央行在加息問題上取態會非常慎重。
 
  本周焦點是日本執政自民黨的總裁選舉,勝者將成為下一任首相。數據層面上,關注美國PCE通脹、歐元區PMI初值、中國PMI和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