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29/02/2024

中美GDP對比(二)

#財金大勢 #中國經濟 #美國經濟 #缸邊隨筆 #GDP #民生 #中國

  昨文(28日)《中美GDP對比》談到,網上有個名為「靜思有我」的人提出,美國人均GDP雖是中國人的6倍,但據他觀察,美國在民生的衣、食、住等三方面,都不比中國明顯地好,美國的GDP的蹺妙何在?

 

  「靜思」指美國服務業佔其GDP比重高達八成是其中關鍵,筆者深表贊同。此外,美國民生不比中國好,美國「行」的情況也進一步驗證了「靜思」的看法。

 

  美國的交通基建普遍予人失修、殘破的印象,尤其是全美每天有1.85億車次使用的5萬至6萬座橋。若比較美、中的公路,中國明顯優勝,而美國地鐵,一般被人批評,它連清潔、準時等基本要求都做不到。

 

  「靜思」以紐約地鐵為例,指連印度新德里的地鐵,都比紐約好,遑論日本有近百年歷史的地鐵典範了。他直言,紐約地鐵「簡直是工業文明的恥辱」。要發展經濟,卻沒有投入資源,以提升交通基建,修橋築路,或做維修保養;關乎民生的地鐵又如此落後,美國GDP如何「理想」也沒有甚麼作用。

 

有錢人買車愛分期?

 

  再看中美民眾買車代步的情況。今時中國是全球汽車最大的市場,2021年全球汽車產銷量約8000萬輛;中國佔約2600萬輛,佔全球汽車銷量約三成。美國佔約1500萬輛;歐盟970萬輛,兩者總和也不及中國(圖一)。美國人買車需要汽車貸款;中國人買2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貸款的比例不高。

 

 

  「靜思」認為,買20萬元以下的車,中國較平;買20萬元以上的貴價車,則美國較平,但據他觀察,即使貴價車較平,美國馬路上貴價車的比例遠不如中國。

 

  事實上,中國豪華車市場規模居全球首位,以寶馬、平治、奧迪為代表的貴價車,在內地的銷量都持續增長,但國產豪華車正擬迎頭趕上。據彭博報道,比亞迪(01211)剛於周日(25日)推出了它最貴的全電動超級跑車(圖二),售價為168萬元,與法拉利及林寶堅尼等耗油量大的跑車競爭。

 

 

  比亞迪以製造價格親民的電動車聞名,它在2023年第四季度超越了特斯拉(美:TSLA),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銷售商。

 

  在旅遊方面,疫情前,全球遊客主要來自中國。在歐洲國家的許多景點,都會看到中國人的身影(圖三)。在美國城市看到中國遊客的機會,遠高於在中國看到美國遊客的機會。「靜思」還指十多年前,赴美航班的中美乘客各佔一半,但今時八成以上都是中國人,甚至遠在阿拉斯加的營地,疫前九成都是同胞!如果美國人均GDP真的是中國人的6倍,為甚麼他們在買車、旅遊等消費行為上,都不及中國人?

 

 

華遊客足跡遍全球

 

  早於讀中學時,筆者看到早期的華人移民在美國經營洗衣舖,根據經濟理論,他們會產生GDP,但家庭主婦為家人洗衣服卻不計入。同樣做相同的工作而不計入GDP,當年筆者已覺得不妥。

 

  有專研東南亞經濟的學者指出,東南亞的棚屋遇上風災、水災被毀,災後只要竹條狀態良好,民眾便可用原竹重建居所。不過,建築工人在美國替人建屋會計入GDP,但東南亞的民眾就地取材起屋卻不計入。

 

  今時中國一些農村,仍會有村民免費或只計材料成本替自家兄弟建屋的情況,這當然也不會計入GDP或對GDP只有較小的貢獻。美國建屋可計入GDP,為甚麼發展中國家,例如東南亞乃至中國,自行建屋卻不被計入GDP?

 

一家人關門打麻將

 

  早前內地春運也產生很多GDP,但在筆者看來,若不能靠出口賺外匯,便全是「內耗」式的GDP。就像一家人打麻將,又或是賭場內,以籌碼作其他消費一樣,都只是場內財富轉移的零和遊戲,一地的經濟發展難以持續。如果經濟只是吮自己腳趾充飢,以求「自肥」而不向外擴張「走出去」的話,便不會有實際增長。

 

  經濟學用來解釋經濟活動和現象,但對一般人來說,一些較不實在的經濟活動和體驗,可能只像說書人在榕樹頭講故事般虛無縹緲。如要靠這些理論去預測一些像未來主義般(futuristic)的發展,便真是以過去的業績,預測將來的表現。

 

  至於「靜思」怎樣談美國的服務業在其GDP所發揮的作用,明天(1日)再續。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31/05/2024

遲來的20屆三中全會

#財金大勢 #三中全會 #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的20屆三中全會,按慣例應在去年9月到12月間舉行,但就遲遲未舉行,外間有不少猜測。到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7月在北京召開。

 

  中國每屆三中全會,大多聚焦經濟及改革開放等政策走向問題。今時各界對中國經濟發展諸多揣測,故今次7月的三中全會會更受環球各國關注。

 

  三中全會內容一般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軍隊、黨建等七大領域。但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會從經濟制度、市場體系、政府職能、財務、城鄉、開放等方面做5至10年的相應部署。三中全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個最重要的三中全會,是1978年11屆三中全會,當時就是由鄧小平敲定改革開放。

 

  歷史上的三中全會涉經濟改革(3次)、價格工資改革(1次)、農村改革(2次)、全面深化改革(1次)、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1次)。

 

  今次的三中全會會聚焦甚麼?筆者又做文抄公。

 

  《香港商報網》: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引領全國高品質發展、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中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舉措。在全國經濟版圖中,涵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長三角區域,是中國經濟發展極具活力的區域,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如今,長三角區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化發展態勢愈加明顯。量子通訊、穩態強磁場、聚變能等一批前沿科技在「無人區」不斷突破,「九章」量子電腦、嫦娥鋼、「墨子號」衛星等一批成果不斷湧現,為未來產業積蓄動力。瞄準國際先進科創能力和產業體系,加快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和沿滬寧產業創新帶,長三角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和輻射帶動全國發展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請留意,是沒有了珠三角和香港的份兒。是否真沒有了?現未知,就算真沒有,也是意料中事。畢竟在過往5至10年香港的領導班子做過乜,阿爺給香港輸了不少血,今時點呢?

 

  《台灣經濟日報》:

 

  中國學者、新經濟智庫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習近平雖然沒有明確直接指向今年內將召開20屆三中全會,但結合近年政策走向及改革節奏,不難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將是三中全會的核心議題之一。

 

  《BBC中文網》近期報道也提到,習近平所指的「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讓外界對遲遲未見蹤影的20屆三中全會更為關注,有觀點認為,三中全會可能正醞釀更大幅的改革方案。

 

  無論香港在今次三中全會中有甚麼角色,但中國經濟必然要發展,一定有股可炒。甚麼行業會受注重、獲注資,不會在7月才爆石式公布,應在之前已陸續執行,屆時是拍板啟動而已!早察覺的股民會有「飯」吃,大家執生好了。

 

  以下是「政」普(人家科普,三中全會就政普)中國領導層的決策班子和過程(圖一至圖三),不少人以為是一人話事,看後自決。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