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03/05/2024

股神也犯錯

#巴菲特 #投資心法 #投資 #理財智慧

  恒指昨(2日)重上萬八點關,一眾投資者見風使「巾里」,開始說看不到港股「有下調的理由」。投資者揸對了貨,自然笑逐顏開;滿手蟹貨的也熱切期待到價,可返家鄉;而無貨者就蠢蠢欲動。當市場貪婪情緒充斥,容易令人想起股神,筆者且向大家潑潑冷水。

 

  巴菲特既被封神,自然做對了許多許多投資決定,若問他有沒有犯錯或錯在甚麼,可能更能得到真正的答案。這些答案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心法」,很值得今時投資者參考。

 

  這「心法」源自巴菲特至今流傳最廣的演講內容,那是1998年10月,巴菲特到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的演講。當年有學生問他在投資上,最大的錯誤是甚麼。巴菲特說,他最大的錯誤不是做錯了甚麼,而是他應該做的,卻沒有做!

 

錯在要做但無做

 

  巴菲特續說,他很後悔在了解了一盤生意之後,本就應該行動,卻因這樣那樣的理由,猶豫不決,沒果斷行動,最後甚麼都沒做。他說有些事物不明白就算了,但有些事物是他能理解的,本可賺幾十億,以至幾百億元(美元.下同)的,卻往往眼白白就讓機會溜走了!

 

  巴菲特舉例說:「本來買微軟(MSFT)應可賺幾十億,但我一直不懂微軟,徒歎奈何。不過,我卻懂醫藥股,原本同樣可賺幾十億,這就是應賺,卻沒有賺得到!」他指出,在克林頓提出醫療改革之後,所有醫藥股都跌價了,如果當時趁低吸納便會大賺,但巴菲特看得懂醫藥股,卻沒有投資。

 

  又例如在80年代,巴菲特原本可透過買房利美(FNMA)而大賺一筆,他看得懂,但也無買,而「無買」的代價便是少賺幾億至幾十億元;巴菲特又曾買入美國航空(AAL)優先股,他認為錢多,就容易令人犯錯。

 

不要憑感覺投資

 

  「查理(芒格)叫我去酒吧,但我偏不聽,留在辦公室裏。看到兜裏有錢,就做傻事,而且每次都一樣。」巴菲特名副其實是「有錢身痕」,買美國航空,他差點全軍覆沒,令他很後悔。因此,日後他每逢有衝動買航空股,便會告誡自己別衝動,讓自己冷靜下來。

 

  巴菲特說,投資者主觀覺得「合適」,但生意不好的公司,並不是理想的投資對象。他又舉例說,當年他根本不想買投資銀行「所羅門」(Salomon Brothers)的生意,但「覺得」所羅門的股票便宜,也因「喜歡證券」而買了。

 

  當巴菲特21歲,只有1萬元資產的時候,他撥了2000元買辛克萊(Sinclair)加油站,結果輸清光!他自言,那筆投資的機會成本至1998年都有60億元,是他當年20%資金的教訓。他忠告投資者,別只「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更要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並認為未來有很多事物值得期待,投資要向前看,不要糾結於過去的包袱。

 

投資最少有3問

 

  巴菲特強調,投資是對自己負責的行為,所以一定要有理由,如果說不出理由,就別買,而且只投資於自己看得懂的生意。因此,在巴菲特「買股就是買一盤生意」的理念下,投資者買股時須自問:

 

  一、道聽塗說,有人說某隻股票會升,你就跟住買?

 

  二、某隻股票成交有異動,你就買?

 

  三、股價走勢圖出現入貨訊號,你就買?

 

  當年巴菲特以幾十年的實踐,在他師父格雷厄姆的投資理論上,增加了一個概念,就是投資者可透過長期努力,建立起自己的「獨特能力」。從而對某些公司、某些行業,會比其他人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並能對公司(股票)未來長期的表現,作出更準確的判斷,這才叫做「懂」。

 

  逾四分一個世紀過去,不少投資者都知道巴菲特以上做法,但又有幾人做到?大市已連升了好幾天,希望巴老的心法至少可保你免蝕,有益荷包。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07/05/2024

巴菲特的幾個W

#財金大勢 #巴菲特 #巴郡 #理財智慧 #投資 #投資心法

  巴郡(BRK)上周末(4日)的股東大會繼續成為了巴菲特智慧分享會,巴老回應了30多個問題,涉及科技股、國際市場、能源投資、生成式AI、保險業務、人生價值等議題。但一般投資者最關注的,相信還是他買了和不買甚麼(what)及其原因(why),以及投資在甚麼地方(where)和怎樣(how)決定買、不買或沽甚麼。

 

  今年首季業績披露,巴郡期內續減蘋果(AAPL)(圖一)持倉,但它仍是最大的普通股倉。巴菲特為減持蘋果解畫,說減持是因稅項,而不是看淡蘋果前景;除非有重大變化,否則蘋果仍會是巴郡最大的投資。

 

 

  至於巴郡其餘大部分投資則集中在美國運通(AXP)(圖二)、美銀(BAC)、可口可樂(KO)(圖三)及雪佛龍(CVX),巴老更指運通和可樂都是「極好的生意」。有興趣投資美股的讀者,收到未?橫撇一筆,中國的14億人市場是不用信用卡,而只用微信、支付寶,運通在中國無市場。

 

 

 

  值得留意的是,巴郡在第一季度末的儲備增加至1890億元(美元.下同),再創現金持有量的紀錄。巴菲特預期,巴郡將於下月底持有多達2000億元,只因他認為投資目標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即是:投資者即使有錢,也不要「身痕」。

 

以核武喻AI

 

  美股有所謂「科技七雄」,但除蘋果外,巴老似乎對其餘6隻「科技雄」,包括芯片股英偉達(NVDA)(圖四)興趣不大。對於AI,巴老自言不懂得,卻說知道它重要,因AI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只是它的發展令他感到緊張。

 

 

  巴菲特認為,AI詐騙可能是下一個「增長型產業」,因AI具有巨大的變革潛力,所以他將AI技術比喻為核武。巴老說,最近看到AI生成他的肖像,便聯想到AI用於詐騙的可能性。

 

  巴菲特舉例解釋:「如果AI能複製出連父母也無法分辨真偽的圖像,再模仿你女兒向你要錢,例如說她剛撞了車,需要5萬元等。須知詐騙一直是美國社會的一部分,如果我對投資於詐騙感到興趣,這將是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行業。」

 

  他又將AI比喻為核武:當人類發展核武器時,就像把妖怪從瓶子裏放了出來,而那妖怪一直做著一些「可怕事情」。「我不知道有甚麼辦法可以把妖怪捉回瓶子裏,只知道AI有點類似。」

 

主要投資在美

 

  當被問及未來會否投資於中國的公司時,巴菲特答謂,巴郡主要投資將繼續在美國,而下一筆大交易可能不會是對美國以外的企業投資。據報道巴菲特的幾個W,他答完獲得全場掌聲後,又說若要做些大事,自然要在美國進行。

 

  巴菲特指出,類似運通或可樂的公司都在全球拓展業務,但真正像運通或可樂在全球都有業務的公司卻很難找到。他覺得,自己對美國的規則、弱點及優勢有很深入的了解,但在世界其他地方,他卻沒有這種感覺。

 

  談到作出投資決定所考慮的因素時,巴菲特再以減持蘋果為例,指需要套現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了解消費者的行為(市場)十分重要,例如了解「大眾(市場)的偏好」。

 

  當投資者慢慢構建起自己的知識,便會思慮得更加周詳,也就可像巴菲特和芒格一樣,更迅速地作出決策。巴菲特當年就是知道,iPhone對用家的意義何在,並預視到用家會怎樣去使用它。

 

  更重要的是,iPhone(產品)及蘋果(公司)的價值遠遠被低估了,但巴老用了十幾年才「洞見」到iPhone的價值。似乎是研究團隊中,欠些IT智囊了。

 

做準備 候機會

 

  巴老提醒投資者,若看到某些事物之後,雖然覺得很好,但不要以為某些事情或機會隔天便會出現,還需要做足準備,靜待時機。

 

  看巴菲特這些投資秘訣,令筆者想起上周五(3日)蕪文(圖五)內容,其中原則並無分別。但他說常犯上「應該做而沒有做」錯誤,未知道不投資於美科技股其餘6隻,是否又已犯上相同的錯誤?當年微軟已如此,幾十年後的今天又如是?

 

 

  巴老或會說,不懂便不買!但他可以學嘛!不是要學到老嗎?何況他不是說「要做大事,就要在美國做」嗎?今時美國投資頭等「大事」,非AI莫屬。巴老坐擁近2000億元,而不投資於美國芯片工業?唔明!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