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財識兼收
24/10/2023

債券風險低嗎?

#理財 #債券 #槓桿 #利率

  債券一向被認為是風險比較低,主因普遍人認為它波幅不大,若持有至到期日而沒有違約的話,更是保本的,美國債券更被譽為是零風險投資產品,各大銀行會接受客戶以高比例孖展槓桿投資債券。然而,過去一兩年加息頗急,之前多次加息,其實對債價影響有多大呢?

 

  債息上升,債價下跌,相反亦然,這是頗基礎的財務知識。首先協助大家理解這個因果關係,以一個簡單的一年期債券作例子。重點是債券所派的債息金額,是它發出當刻就已經固定了。

 

  一隻面值100元一年期的美國國債,兩厘息,半年派息一次,每次派1元,代表今天以100元買入,半年後會收到1元,一年後會收到1元加上本金100元,代表持有一年會收到連本帶利102元,而這些債息與本金的金額是不變的。

 

(Shutterstock)

 

  倘若美國宣布加息至3厘,這隻一年後只能獲得102元的債券,若今天以100元買入就只能獲取兩厘回報,因此吸引力下降,會被市場拋售,令債價下調,直至債價跌至投資者有3厘的回報才合理。一年後收回102元,今天若以約99元買入,才算賺到3厘回報,於是,這隻債的市場債價將由100元跌至約99元。債息上升導致債價下跌,背後原因大概如此。

 

  提出以上例子時,故意把年期設定為一年期,希望先把事情簡單化。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單從上面的解讀,不容易理解為何愈長期的債券會對利率愈敏感。實際計算債價面值,需要利用現金流折現法,按折現率把不同年期所收到的債息與本金折算到今天價值。

 

  詳細計法小弟已拍片分享,隨影片亦附上google sheet作了計算示範,大家可以研究當中公式,一旦明白了之後,這個現金流折現法可以應用到各種地方,包括股票估值,有興趣不妨重溫。

 

  這裏總結一下結果,計算以兩厘息的債券作為起點,假設加息至5厘,3年期的美國國債面值下跌約8%,5年期下跌約13%,10年期下跌約23%,30年期下跌約46%,跌幅相當誇張。這亦是現實中發生的事,過去兩年美國聯儲局的確加息超過3厘,債券投資者正承受這樣的跌幅。

 

  在加息3厘的情況下,債價可以跌掉一半面值。然而,這竟是銀行與不少投資者眼中的低風險(波幅)資產,以這些資產作抵押,銀行會批出相當高成數的孖展槓桿。坊間更有不少債券基金投資了這類長債,過去兩年波動性極高,使一些以槓桿買下這類產品的投資者損手不輕。作為投資者,實在要小心風險。

 

  最後提提網友,Patreon開啟了免費會員功能,大家可以先加入以留意一些免費內容,日後再考慮成為正式會員。想加入可到下面連結,了解詳情。

 

相關影片:

【加息對債券影響 (聽匯君前補課)】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a-xi-dui-zhai-91380225

【Patreon開放免費會員】
https://www.patreon.com/posts/patreonkai-fang-91272934

20/06/2024

MakeMoney | 巨災債券係香港上市?點解災難都可以發債券?懶人包一文同你剖析!

#理財

  話說最近保險業有個消息,就係世界銀行集團旗下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將發行總額為1.5億美元(相等於約11.7億港元)嘅巨災債券,並安排於香港上市,為牙買加未來四個颶風季節的風暴風險提供保障。

 

  究竟咩係巨災債券?點解災難都可以發債券?今次MakeMoney用懶人方式同你剖析咩係巨災債券!

 

2023年最搵錢投資項目,回報率高達20%

 

  點解突然講起巨災債券?因為回顧2023年,佢對比起比特幣、股票市場下,屬於一個風險相對地低,同時回報率高達20%嘅投資產品,咁究竟佢係點運作呢?

 

  基本上,呢種債券發行人多數係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為主。舉個例,以一個巨災五年期債券計算,呢個債券以「香港」呢個作為一個受保目標,三個月收一次息,投資者可以穩定獲取每期無風險利率(R)再加一個固定高收利率(通常10%上下),五年安全度過的話,到期後本利都可以拎返。

 

  但假如係呢個債券期間,香港突然遇到一個颶風而造成定義上破壞,即係災難條件達成,好大程度上,你所投資嘅大部分本金都會賠入去;所以,其實呢種債券,係同緊「天氣」對賭,無天災你就贏,有天災造成損害你就輸。統計上,呢種債券嘅無風險利率大概係3%至15%,而災難發生概率大概係0.5%至2%左右。

 

咩人發行巨災債券?點解咁多人投資?

 

  巨災債券點解會受歡迎?主要原因係佢同股票市場波動性無太大關係,對於基金或者大投資者而言,係一個好好嘅避風港。而巨災債券價格會波動嘅唯一因素,就係災難發生嘅機會率,所以大型基金假如會投資呢一門金融產品,就會搵好多天文地理學家,透過AI大數據不停模擬,去估計某個地區發生颶風、地震有幾大機會。

 

  咁咩人會發行巨災債券呢?無錯就係保險公司啦!通常保險公司受保某啲地區嘅災難險,由於某啲地區發生災難嘅機率比較高,保險公司透過發行巨災債券,透過高利率而將風險因素轉移。簡單來講,一但災難發生,保險公司就拎巨災債券嘅錢賠俾受保嘅災民;假如無事嘅,投資者又可以從巨災債券獲取高收益。

 

巨災債券大家都可以降低風險,Win Win三贏

 

  所以,我地可以睇到一條投資鏈:消費者透過買保險去降低自己財物損失風險;保險公司將呢個風險透過發行巨災債券,轉移俾投資者;投資者透過買巨災債券,將自己投資組合嘅風險將低,變成一個「Win Win三贏」嘅局面,大家都降低風險。

 

  有人會問,會唔會變成一種「發國難財」嘅道德考量?事實上,不論投資者、保險公司定受保人,佢地都係最唔想災難來臨嘅人。相反地,透過證券化,三方都可以透過分散風險來獲取收益,幫助大家合理化分工,算係一種「有趣」嘅投資產品!

 

撰文:李皆穎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