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思歪思正
14/09/2016

珍惜「新界佬」

#立法會

 

  朱凱廸以票王(佢唔鍾意人哋咁叫佢)姿態,當選立法會議員後,掀起一場新界風暴,新界各種問題,一次過擺晒上枱面討論,好多「新界佬」嘅名字,每日都出現喺新聞報道裏面,梁福元、侯志強、劉業強、曾樹和等等,我諗除咗發叔病重嗰排之外,都好少機會聽到佢哋日日都一齊上電視講嘢。 

 

  嗱我覺得,香港人真係要珍惜呢班「新界佬」,特別係老啲嗰一輩,因為佢哋可能係現今政界最純真、最直接嘅一群人(喺枱面上),一齊諗吓佢哋有幾多可愛之處........ 

 

  首先,佢哋坦白直率,有嗰句講嗰句,梁福元大方承認「官商鄉唔係勾結,係合作,講埋黑都唔緊要,係合作」,第二日佢上另一個節目,就話自己當時咁講係因為唔知主持人所講嘅「黑」係講緊咩,可能佢係諗緊官商鄉同鄉郊隻唐狗「小黑」合作,呢種純潔,比起好多虛偽嘅港島人嚟得更加可親,例如嗰啲去完中聯辦唔認嘅人。 

 

  第二,佢哋講得出做得到,做唔到都起碼係威係勢先。1999年,上水石湖新村收地事件,村民示範咩叫拼死捍衛家園,「真.勇武」,佢哋對住一整排full gear防暴警察,佢哋唔懼怕,攞齊架生,有人攞出開山刀劈落去防暴盾上面(不過劈唔斷),有人攞出石油氣罐想燃點,同警察同歸於盡(不過俾防暴警察踢走咗個罐)。最後佢哋輸咗呢場戰役,地,最終被收回,不過雖敗猶榮,為香港人勇武抗爭做咗一個最佳示範。菜園村抗爭對佢哋嚟講真係相形見絀。

 

  多年嚟,佢哋都擺出一副硬朗形象,除咗拆遷問題外,五年前政府想整頓新界僭建問題,以至舊年套丁案宣判後,佢哋強硬回應,同政府講明套丁係經官府承認嘅合法行為。有新界佬更加揚言要「流血抗爭」,曾經有人話要圍政總放炸彈。如果明知自己做緊嘢係犯法,就「公民抗命」—靜靜雞繼續做,如果有人重想搞我?落閘,放狗!鄉黑合作時間到,小黑,go,bark!

 

  你就睇到,當有人嘗試觸碰佢哋權益嘅時候,就會義無反顧咁樣去回應。朱凱廸試圖倡議民主改革鄉議局,改變新界土地運用嘅潛規則,可能會傷害新界佬嘅利益,佢梗係唔會就咁算數啦,學侯志強話齋,教仔咋嘛,佢冇斬你你咪應該劏雞還神,為咗每一日都重生存喺世上而要向佢哋感恩戴德,又報警又報傳媒,對於新界人嚟講實在太唔俾面啦! 

 

  新界佬最值得一尊重嘅地方,就係佢哋團結一致,一有咩事,一呼百應,團結過而家一盤散沙嘅泛民主派,甚至團結過各懷鬼胎嘅建制派。有咩恩怨?閂埋門咪又係兄弟囉,搵一個人開個記招,然後另一個call齊手下踩場,一齊拆掂佢!

 

  對於新界佬嚟講,佢哋好簡單,人人生而平等,一出世就攞住丁權嘅佢哋更加平等,如果佢伯爺本身就係地主,佢個世界直情係最平等添,最緊要有錢賺,丁權、丁地、丁屋,對佢哋嚟講就係唾手可得嘅商品,當朱凱廸帶住大衛嘅身影,去抗擊呢隻大哥利亞嘅時候,你選擇沉默,可能就係延續呢種不公嘅幫兇。 

  

  而呢一個專欄唔少親愛嘅讀者,你哋最親愛嘅梁特首,喺2012年參與新界江湖人士嘅小桃園飯局,變相承認江湖人士喺佢嘅管治之下有地位,今日面對朱凱廸「官商鄉黑」勾結嘅指控,以至黑勢力似有不能受控嘅趨勢,點樣做show反黑都冇用。 

  

  從丁權衍生出嚟嘅新界特權階級,同外判演化出嚟嘅怪獸領展、以至公用事業變身地產商嘅港鐵,三個霸權拱照香港,香港人,你們真幸福。 

 

27/05/2024

立法會改革芻議

#港是港非 #立法會 #政情 #議員 #改革 #政治

  第七屆立法會已經運作了兩年半,平情而論,今屆議員引入了大量專業、科技及學術界菁英,論政質素大幅提升,審議法案時更加全程投入,確實為政府提供大量寶貴意見。然而,民間對今屆議會的工作似乎認識不多,對議員的印象亦模糊不清,明顯地對議會爭取社會信任及支持有不利的地方,近期更傳出下屆議會可能需要「大換血」。筆者無意為任何人辯護,只是想指出在新時代下,舊的運作模式已經不管用,立法會不應該繼續擁抱已經過時、港英留下來的議政制度,行政立法既然已經成為執政聯盟,政府應該大膽改革,給議會更大的權責,讓議會有更大的發展舞台,以爭取社會的信任。
 
  市民對議會有距離感,筆者總結有多項原因。第一,新一屆政府用愛國者治港模式,議會不再以對抗的方式論政,改為議員「坐而論道」,簡單講,就是議會不再重演吵吵罵罵的鬧劇,對於喜歡「剝花生睇Show」的普羅大眾,自然再無吸引力。第二,新一屆議會由70個議席增加至90席,但議會時間並無大幅增加,每個議員發言時間、質詢及提議案的機會明顯減少,議員表現空間大大壓縮,議員通常只有5分鐘發表一篇演說,而且每次辯論有多達數十人輪流發言,有時的確給人「滾水淥腳」的感覺,個別議員發言難以吸引市民、媒體注意。第三,由於大幅增加專業背景的議員,議政的題材除了必不可少的民生問題,其餘增加不少經濟、專業及科技題材,這些題材無疑對香港很重要,但一般市民難免聽不明白,傳媒亦少有報道。第四,議會未能培養出新一代的政治明星,一個缺少明星的舞台,自然難以吸引觀眾垂青。據筆者觀察,新議員中不乏「有料到」的議員,當中有人雄辯滔滔、有人專精法案,更有網絡KOL,可惜少有能突圍而出,獲得全港性知名度,究其原因,與上述提及的議會環境有關。另外,新議員大多沒有加入政黨(鬆散的聯盟不算數),無政黨的培訓及背後支持,要突圍是難上加難。
 

立法會已出現質及量的變化,舊有制度應就新形勢作出改變。(Shutterstock)

 

  筆者相信,議會既然已出現質及量的變化,舊有制度亦應就新形勢而作出改變,以增加議會的功能,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首先,政府可考慮下放權力,讓議員參與更多法例的起草工作。目前法例起草完全由官員主導,通常先由官員提出有立法需要,然後公開收集議員及持份者意見,當收集好基本資料後,官員就會閉門以機密方式進行研究,並定出法例框架,以至所有細則,最後公開諮詢社會意見,但此時法例及政策基本已經拍板,細則可以傾,但大原則已經不能改變。

 

  所以,政府制訂法例的方式,過去曾被指為「閉門造車」,法例有時亦難免出現離地的情況。今日行政立法已經是執政聯盟,政府應該依重議會了解民情的專長,在政府閉門研究階段引入新機制,成立專責小組,安排立法會相關事務委員會的成員參與,參加的議員只要簽訂保密協議,就可以全程或在有需要時參與法例的研究及討論,議員一般了解民情、熟悉行業情況,官員則掌握資源運用的原則、精通法規的要求,如果兩者的優點能結合,對政府施政有極大幫助。
 
  另外,同時政府亦可以要求立法會事務委員會,為政策進行定量、定性研究,甚至安排議員落區了解民意風向,確保政策不會離地,這亦是議員應該做的事。筆者期望,有關建議可以提高議會「含金量」,同時又可以擴闊議員的工作層面,增加議員的貢獻,社會將更重視議員的工作及意見,同時又可以吸引更多菁英願意擔任議員工作。

 

在杜葉錫恩的年代,立法局申訴部是為小市民出頭的象徵。(網上圖片)

 
  其次,應考慮擴大立法會申訴部的職權。社會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立法會有一個申訴部,過去在杜葉錫恩的年代,曾經是為小市民出頭、備受尊崇的象徵,但今日已經式微,市民寧願向電視台投訴節目求助。事實上,電視台節目成功之處,就是得到官方、公私營機構的重視,投訴往往得到認真處理。所以,要建立議會的威信,政府可以制定高層次架構,要求各部門快速回應議會的個案,申訴部由於不屬於政府部門,只要議員同意,毋須次次跟足程序,可以化繁為簡便利行事,爭取更快速、更有效地為市民排難解紛。申訴部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相信效果未必會比電視節目差。有前輩嘗言道:「幫到市民嘅,就係好議員」,筆者以為甚是,所以重振申訴部的威望,是值得立法會深思!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