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創科Hot Talk
15/06/2020

【遙距醫療】疫下視像診症需求增!平台創辦人:香港發展落後外地10年!

#遙距醫療 #遠程醫療 #視像診症 #覆診 #科技 #醫療教育 #醫療監察 #醫療app #GP at Hand #平安好醫生 #微醫 #丁香醫生 #新型肺炎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疫情 #防疫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帶動多個範疇的科技發展,遙距醫療正是其一。疫情期間本港多間醫院推出遙距診症服務,藉由視像診症,為未能返回醫院覆診的病人進行診斷及治療。在香港,很多人大概在今次疫情才逐漸認識視像診症,但在內地、歐美國家,視像診症已推行一段時間,在疫情的推動下使用率更有高速增長。有本地提供遙距醫療服務的醫生指,香港遙距醫療發展落後外地近10年!即使疫情慢慢增加大眾的認識,未來視像診症都未必是香港醫療的主流。

 

疫情下視像診症需求增

 

  本地醫療社企「老友所醫」(DoctorNow NEEDS)為長者提供上門及視像診症服務,減輕行動不便長者的求醫壓力;平台創辦人馮治本醫生指,疫情下視像診症需求增加,很多人不想去診所求醫,因家庭醫生第一綫接收發燒病人,擔心旁邊一同候診病人若發燒,有機會被傳染。「有時病人只是皮膚痕癢、敏感而去求醫,如果坐在診所等一小時,而旁邊病人又咳又發燒,其實都有風險,他們會考慮視像診症會否更好呢?」而一些病人需要私家醫生的轉介信,向專科尋求治療或者配藥,未必有需要向醫生問診,都會傾向視像診症,減低感染風險。

 

  「老友所醫」匯集普通科醫生、專科醫生、物理治療師、營養師、職業治療師、護士和中醫,平台接到病人預約後,會先透過「醫健通」了解病人醫療紀錄,以及請病人或家屬提供血壓、血糖等情況,再決定安排醫生上門、視像診症,或者送院治理。完成會診後,平台會安排速遞將藥物送上門。

 

本地醫療社企「老友所醫」創辦人馮治本醫生指,疫情下視像診症需求增,因病人擔心到診所求診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

 

以視像覆診最為適合

 

  隔著螢幕會診,最大的限制就是醫生無法直接接觸病人,現時視像診症大多應用於一些毋須運用聽診器以及靠觸覺診症的疾病上,包括皮膚科、骨科、耳鼻喉科、精神科、物理治療等等。馮醫生認為以視像形式進行覆診亦合適,因為之前雙方已見過,醫生對病人情況較為了解,並且已與患者建立了一定的醫患關係,會診時會較為順利,再者大部分覆診都是配藥,透過視像形式已能處理。不過急症就未必適合,若患者血壓低、含氧量低、發高燒不適等,醫生親身治理會較理想。

 

  公立醫院病床長期爆滿,長者無論小病大病都會先入急症室;隨著人口老化,公營醫療壓力只會有增無減,馮醫生指視像診症其實可用作分流之用,讓醫護人員透過螢幕判斷,按病情分類患者是否需要入院,如患者只是跌傷,傷勢不嚴重,醫護人員可透過視像方式教家人包紮傷口,減少送院,減少醫院壓力。

 

香港發展落後外地10年

 

  香港的遙距醫療發展落後,馮醫生認為「起碼比外地落後10年」;但原來早在約2000年時,香港沙田醫院已有在長者院舍試行視像診症,當時成效不錯,可惜計劃最後無以為繼。順應疫情,視像診症在香港再次受到關注,但現時除了在部分醫院試行,市面上亦只有寥寥可數的平台提供視像診症服務,提供的服務、涵蓋的醫生、專科都有限。

 

  環顧全球,英國國民保健署(NHS)2017年時聯同數碼醫療平台推出應用程式GP at Hand,病人可24小時使用視像診症、預約到診所看醫生,亦可將藥物安排到附近藥房領取。而在內地,早在疫情前已有「平安好醫生」、「微醫」、「丁香醫生」等多個網上醫療平台,這些平台在疫情期間使用率大增;以「平安好醫生」為例,疫情前已有逾3億的註冊用戶,疫情爆發後,新註冊用戶增長較正常增加10倍,每日問診量急增9倍,平台總訪問量更達11.1億人次,反映遙距醫療在內地的需求極高。

 

(iStock)

 

政策、地理條件限制發展

 

  馮醫生認為香港發展滯後,與政策不無關係。醫委會去年12月才發布「遠程醫療指引」,終於為醫學界提供較為明確的規例;例如指引中指出,如醫生和病人曾面對面診症,可考慮使用遙距醫療,包括電話、電郵,甚或社交媒體形式;但提醒若病人不在香港,醫生需確保自己在病人所處地區具執業資格,才可遙距診症。馮醫生指其實以前不是完全沒有指引,沙田醫院試行後,當時其實曾引發討論,都有一些指引,只是較少人知道;而今次醫委會的指引出台,醫學界較多人知道,所以亦引起較大迴響。

 

  除了政策配合,香港的地理條件都對遙距醫療發展造成限制:「香港市場很特別,地少人多,很密集,一落樓已有診所,有多少人有興趣用視像醫療?願意付費使用?」雖然疫情催化視像醫療發展,但馮醫生指疫情過後相信這股熱潮又會淡下來,因為香港看醫生相對容易,視像醫療只會輔助現有醫療,為病人提供多一個選項。

 

遙距醫療不只視像診症

 

  雖然本地視像醫療發展未必能如其他地方普及,但馮醫生指遙距醫療範圍廣泛,視像診症僅是一部分:「還有醫療教育,如由營養師教病人處理糖尿病;醫療監察,病人拮手指、量血壓,醫護可藉這些數據遠距離監督病人管理健康,這些反而較大市場,因很多人有血壓高、糖尿病。」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