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改朝換代Digital
04/07/2022

科技股神話破滅!港產獨角獸變「四不像」?最終只能淪為笑話甚至消失?

#數碼營銷 #智慧城市 #商湯科技 #股市 #初創 #獨角獸企業 #科技公司 #創科 #投資

  10年來的寬鬆的貨幣環境,讓廉價資金不斷流入科技公司,近兩年內尤甚,打造獨角獸的執念像雪球一樣愈打愈大。根據Pitchbook數據,截至今年6月15日,全球活躍的獨角獸數量超過1,200家,總估值超過3.3萬億美元。

 

  然而這種痴迷存在缺陷,不惜一切代價燒錢的增長競賽,讓虧損幾乎成為普遍現象。截至6月17日,在美國上市的140多家由風投支持的公司市值,已跌破其上市前的私募估值。科技股大跌使風投減緩投資,獨角獸公司產生也隨之放慢,有些也正為融資削減估值。

 

(圖片由作者提供)

 

  根據截至6月15日的Pitchbook數據,美國獨角獸的產生最為活躍,數量達662家,佔全球總數的54%。中國以212家獨角獸的數量排名第二,然後依次是印度(68家)、英國(37家)和德國(25家)。

 

  受科技股下跌影響,全球獨角獸增速有所放緩。今年新誕生的獨角獸公司數量為206家,而去年這一數字為588家。同時一些基本面較差,增長緩慢的獨角獸公司估值受科技股頹勢的影響最大,許多最有價值的科技初創公司預計將難以維持或提高近期估值。

 

  3月下旬,美國生鮮雜貨配送獨角獸Instacart將自己的估值下調了近40%。5月末,瑞典先買後付公司Klarna在籌集新一輪資金時,將估值下調約三分之一至約300億美元,並在不久後宣布裁員10%。數據顯示Klarna今年一季度淨虧損是去年同期的兩倍,達25.7億瑞典克朗,約合2.5億美元。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受寒潮影響,主要投資於科技公司的頭部風投們交易節奏明顯放緩,進一步減緩了獨角獸的產生速度。

 

  過去10年,香港不算真的國際化,與國際愈走愈遠,產業絕對依靠中國市場,同一時間,東南亞各國已經全面崛起,最明顯的是東南亞獨角獸大增。

 

  而香港初創企業生態圈急速發展,港府拔苗助長下,不乏港產Start-up「四不像」擠身獨角獸行列,甚至走到IPO股票上市的階段。

 

  6月30號,AI軟件明星公司商湯科技的禁售鎖定到期,在香港股市的跌幅接近腰斬的40%,創下了歷史新低。商湯於2021年12月30日上市,上市至今腰斬暴瀉5成。跟去年12月上市相比,市值跌去了300多億港元。這次套現的場面很壯觀。早期投資者已經賺到了十倍八倍,他們自己能跑就跑了。

 

(圖片由作者提供)

 

  基因及診斷檢測公司Prenetics,於今年5月18日通過借殼SPAC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其後股價急挫,6月中旬曾低見3.51美元,6月30日收報4.04美元,較上市價10美元大跌59%,市值蒸發6.9億美元至4.5億美元左右,失落獨角獸地位。 Prenetics投資者已錄近48%的帳面虧損。

 

  物流平台GOGOX,於6月24日大跌22%後,較21.5港元上市價插水42%。本土電商友和團,較上市價跌27.6%。

 

  獨角獸企業一般成立不到十年,還未經過資本市場的重重洗禮,一個個龐然大物的倒下,上市夢破。從一開始的熱點明星,到資料造假、資本狂歡、逃脫責任、呈倒閉潮、股價腰斬等事件,基本完整經歷了獨角獸這一輪的潮起潮平。

 

  商湯科技是一家甚麼樣的公司呢?看一下它們的招股書,營收來自智慧城市、智慧商業、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車四個板塊。聽起來很抽象,實在是四不像。

 

  隨著大型投資者繼續減少後期投資,其投資步伐將繼續放緩,獨角獸們的估值很可能會繼續下跌,甚至消失。

 

(圖片由作者提供)

 

12/06/2024

日航展現「90秒的奇蹟」疏散全機乘客!關鍵之最不在於速度?這套思路怎樣用在商場決策上?

#數碼營銷 #90秒準則 #管理學 #日本航空 #開發 #組織架構 #服務業

  今年初,有一架日本航空的飛機在降落東京羽田機場時,因為擦撞海上保安廳飛機,隨後在跑道上起火燃燒。

 

  本是一場不幸的事故,但在各國媒體筆下,這起事件卻有了一個更值得討論的新名字:90秒的奇蹟。該日航班機上379人全員逃生成功,日本媒體指出,乘客能夠順利逃生,歸功於機組員每年一次的「90秒準則」訓練。

 

  這個名字從何而來?

 

 

  飛機失事要掌握「90秒準則」逃生,原因是90秒後生存機率會大幅下降,像是機艙內產生濃煙,甚至機艙可能爆炸,因此乘客應聽從空服員指示,快速逃生。

 

  原來,一場火災大約在90秒內就能燒透機身。因此,從飛機落水或著陸開始,機組人員必須把握黃金90秒,從各自崗位做出專業判斷,才能用最快速度完成疏散。

 

  從飛機著陸,到乘客全部被安全送到安全地帶,這群令人尊敬的空中服務員,簡直是服務業的滿分。

 

 

  透過乘客拍攝的影片內容,可看出當時的機上其實一片混亂,還沒著陸,窗外就已經出現火光和白煙,連廣播系統都壞了。然而,空服員卻冷靜拿出擴音器,不斷重複著No baggage, No high heel shoes, Form into two lines jump jump、直到所有乘客都逃出機艙,空服員確認清倉才會離開飛機,飛機停妥後,空服員更做出精準判斷——8個逃生門中,僅有3個門的位置是可以安全開啟的。他們迅速引導乘客前往這3個門,直到最後一名客人下機,才殿後撤離。

 

  除了機組人員的專業,旅客素質及是否聽從指令,也攸關逃生速度。

 

 

  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做任何事都仰賴準備的功夫,而準備的功夫中也包括了應變計畫。

 

  日本航空每年都會有至少一次「90秒疏散」的訓練,這架日航班機幾乎全滿,能夠平安疏散成功,歸功於所有機組人員和乘客的冷靜行動。

 

  「90秒準則」最最關鍵的是釐清目標,找到「最需要做」的事,不做無謂的事。

 

 

  簡報開場若在前90秒失去聽眾,很可能一路輸到底,絕對沒有第二次機會修補第一印象。

 

  真正做到位的是用減法,勇敢丟掉不需要的,但「加法跟減法有時候不是技術問題,涉及到策略與組織架構,最大的問題是,要由誰拍板拿掉功能?」

 

  例如,要做一個App,要放上哪些功能?一條一條的寫在便利貼上,接著將這些功能分門別類,再標出哪些功能是「必要」,哪些是「其次」、哪些「可有可無」,並聚焦在開發「為用戶創造最大價值」的功能上。

 

 

  公司有拍板權力的,其實就是顧客。其實組織滿扁平化,細微的調整由各組人馬自行決定,若要大更動,判斷的基準就是,此舉能不能讓客戶留下來,且讓他創造更多的交易。

 

  「90秒準則」思維重點,不在「做多少事」,而是「做這件事能帶來多少價值。」

 

  雖然傳統產業有很多人來做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式開發),但真正投入資源到實際執行仍還有一段路。

 

  這些工作方法,聽起來都很簡單,但實際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並不是強調快,而是反應改變,而且至少要花一年以上才能看見成效。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