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改朝換代Digital
31/10/2022

「Workation」邊返工邊旅行模式崛起!香港都有公司推「辦公度假」?把握不了新趨勢只會錯失人才

#數碼營銷 #Workation #遠程人才 #遠距工作 #職場 #打工仔 #人才管理 #人才戰 #辦公度假 #里斯本 #管理 #葡萄牙 #遠距辦公

  上周提到「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要說的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工作這已經不是那麼認同Work Hard的價值,而是重視Work Fun的價值。

 

Read More:Work-Life Balance只是個笑話!「安靜辭職」是企業管理不善的表現?6招解決!

 

  隨著全球外遊限制放寬,旅遊業逐漸復甦,Workation亦隨之崛起,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

 

  Workation是遠距辦公的再進化,結合了Work和Vacation概念的新創詞彙,意指一邊工作一邊度假。它將度假與辦公結合,只需要有電腦與網路,便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時間可1、2星期,甚至長達1、2年以上。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Workation早於2000年便在美國出現,當時美國打工仔工時長,有人提倡增加休假而提出,只是當時這樣的想法實在是走得太前,成效不大。

 

  時至疫情爆發改變了一切,單在美國,現在有近1成工作人口投入度假辦公,未來兩年,估計還會有2,400萬人開始採用,總計約美國四分之一的工作人力。

 

  未來打工仔的價值,取決於你能否帶着一台電腦全球工作,而不是一天12個小時坐在辦公室,一直「吞Pop」下去。

 

  以往,大家只能在辦公室工作,然後積累年假去旅行。一年中只有幾天的時間可以切換場景,思考很容易僵化。現在,全世界都能成為辦公室,當電腦關上時,人就能切換到另一個旅行場景。在異地探險,同時也在充電,將工作帶到國家公園、度假勝地,轉換工作環境與心情,享受不一樣的遙距工作體驗,這也是國際人才戰的焦點。

 

(圖片由作者提供)

 

  旅遊網站Lonely Planet今年5月調查新度假辦公族樣貌,發現有7成已成家、當了爸爸媽媽,而45歲以上中年族群更占了3成,不少人還會在Workation時,帶著家人一起旅遊。

 

  Google 2021年一項研究指出,2019年以來亞太區旅客平均停留時間顯著增加,從3.5天拉長至5天,更有四分之一的旅客計畫逗留超過2個星期,相較於疫情前,旅客也偏好停留在同一個地區更久,而不像過去會安排在東南亞不同國家中旅遊。

 

  香港旅遊平台Klook也率先宣布全新「辦公度假」計畫,讓Klook員工可以選擇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邊工作邊旅遊。隨著國際旅遊快速復甦,此計畫希望能鼓勵員工在歷經兩年無法自由出國旅行後,能夠一步步重拾對海外旅遊的興趣與愛好,兼顧辦公和休閒,讓員工可在工作之餘探索在地體驗與文化。員工不用自己的年假,就能在世界各地一邊工作一邊旅遊長達30個工作日。

 

  要成為全球Workation首選,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生活成本低、氣候溫和、大量的共享辦公空間,與歐洲主要城市的交通方便,說英語都能通。地點上有沒有這個的地方?有。

 

  根據Airbnb、Nomadlist排行榜上,冠軍是葡萄牙的里斯本,前10名中,就有3個葡萄牙的城市。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葡萄牙不只治安較好,講英文可暢通無阻,更因Digital Nomad、YouTuber大量聚集在此,社交活動暢旺。生活成本有多低?一位香港朋友分享:5歐元可以解決一餐、1歐元可以買生啤酒、四塊半可以剪頭髮,在歐洲各國首都中,數一數二的低。

 

  居住滿5年、通過葡萄牙語考試,還能獲得永久居留權。事實上,過去10年,這些政策讓外籍住民增加了4成,1,000萬人口的葡萄牙,就住了超過50萬名非歐盟的外國人。

 

  過去幾年中,許多的商務人士,特別是千禧世代,已經習慣了遠距工作,並且能在忙碌的日常事務安插許多休閒活動,讓自己能有休息喘息的空間。

 

  世界各國都在爭奪遠程人才,再不行動,恐怕只能追人車尾燈了。

 

(圖片由作者提供)

 

12/06/2024

日航展現「90秒的奇蹟」疏散全機乘客!關鍵之最不在於速度?這套思路怎樣用在商場決策上?

#數碼營銷 #90秒準則 #管理學 #日本航空 #開發 #組織架構 #服務業

  今年初,有一架日本航空的飛機在降落東京羽田機場時,因為擦撞海上保安廳飛機,隨後在跑道上起火燃燒。

 

  本是一場不幸的事故,但在各國媒體筆下,這起事件卻有了一個更值得討論的新名字:90秒的奇蹟。該日航班機上379人全員逃生成功,日本媒體指出,乘客能夠順利逃生,歸功於機組員每年一次的「90秒準則」訓練。

 

  這個名字從何而來?

 

 

  飛機失事要掌握「90秒準則」逃生,原因是90秒後生存機率會大幅下降,像是機艙內產生濃煙,甚至機艙可能爆炸,因此乘客應聽從空服員指示,快速逃生。

 

  原來,一場火災大約在90秒內就能燒透機身。因此,從飛機落水或著陸開始,機組人員必須把握黃金90秒,從各自崗位做出專業判斷,才能用最快速度完成疏散。

 

  從飛機著陸,到乘客全部被安全送到安全地帶,這群令人尊敬的空中服務員,簡直是服務業的滿分。

 

 

  透過乘客拍攝的影片內容,可看出當時的機上其實一片混亂,還沒著陸,窗外就已經出現火光和白煙,連廣播系統都壞了。然而,空服員卻冷靜拿出擴音器,不斷重複著No baggage, No high heel shoes, Form into two lines jump jump、直到所有乘客都逃出機艙,空服員確認清倉才會離開飛機,飛機停妥後,空服員更做出精準判斷——8個逃生門中,僅有3個門的位置是可以安全開啟的。他們迅速引導乘客前往這3個門,直到最後一名客人下機,才殿後撤離。

 

  除了機組人員的專業,旅客素質及是否聽從指令,也攸關逃生速度。

 

 

  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做任何事都仰賴準備的功夫,而準備的功夫中也包括了應變計畫。

 

  日本航空每年都會有至少一次「90秒疏散」的訓練,這架日航班機幾乎全滿,能夠平安疏散成功,歸功於所有機組人員和乘客的冷靜行動。

 

  「90秒準則」最最關鍵的是釐清目標,找到「最需要做」的事,不做無謂的事。

 

 

  簡報開場若在前90秒失去聽眾,很可能一路輸到底,絕對沒有第二次機會修補第一印象。

 

  真正做到位的是用減法,勇敢丟掉不需要的,但「加法跟減法有時候不是技術問題,涉及到策略與組織架構,最大的問題是,要由誰拍板拿掉功能?」

 

  例如,要做一個App,要放上哪些功能?一條一條的寫在便利貼上,接著將這些功能分門別類,再標出哪些功能是「必要」,哪些是「其次」、哪些「可有可無」,並聚焦在開發「為用戶創造最大價值」的功能上。

 

 

  公司有拍板權力的,其實就是顧客。其實組織滿扁平化,細微的調整由各組人馬自行決定,若要大更動,判斷的基準就是,此舉能不能讓客戶留下來,且讓他創造更多的交易。

 

  「90秒準則」思維重點,不在「做多少事」,而是「做這件事能帶來多少價值。」

 

  雖然傳統產業有很多人來做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式開發),但真正投入資源到實際執行仍還有一段路。

 

  這些工作方法,聽起來都很簡單,但實際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並不是強調快,而是反應改變,而且至少要花一年以上才能看見成效。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