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改朝換代Digital
31/07/2023

Google就是科技世界的超級航母福特號?OpenAI能成最後贏家,還是只曇花一現?

#數碼營銷 #數碼 #Anthropic #ChatGPT #Google #OpenAI #福特號 #圖像識別 #核動力 #聊天機器人 #醫藥 #金融 #DeepMind #Salesforce #零售 #Facebook #聊天機械人 #人工智慧 #AI #微軟 #LaMDA #Claude #創科 #航空母艦 #Zoom

  美國作為世界霸權,航空母艦是主要的地緣戰略工具,因此長年以來都保持10艘超級航空母艦規模,這樣的格局已經保持了60多年,經歷韓戰、越戰、伊拉克戰爭等等,以望而生畏形容也毫不為過。

 

  美國最新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2017年特朗普總統在全球最強大的超級航母交付海軍典禮演說:「當這艘戰艦劃過海平線,我們盟友可安心入眠,但敵人會發抖喪膽,因為大家知道美國來了,美國正重裝壓境。」他還說,福特號「是使美國不必戰鬥的止戰威懾」,因若發生戰爭「結果永遠一樣,美國將勝利。」

 

 

 

  AI公司Anthropic,可能就是Google準備來趕壓群雄的福特號航母。握有OpenAI的微軟未必能夠成為最後的贏家。

 

 

  掌控人類生活科技不落人後的Google,絕對不會讓微軟在生成式AI霸佔領先地位。當年還未當上微軟CEO的印度人Sundar Pichai,就是主導Android平台一統非蘋果天下的負責人。

 

  在OpenAI推出Dall-E 2、名震全球之前,Google就有類似模型,但並沒有發布,因為Google認為需要對AI生成的內容負責。早在2015年,Google的圖像識別AI曾將黑人標記為「大猩猩」,招致的批評讓Google成為驚弓之鳥。

 

 

  而早在2021年,Google就已有了類似ChatGPT的LaMDA聊天機器人,但也始終未發布。直到2022年11月底,OpenAI憑ChatGPT佔盡風頭。這恰恰解釋了Google在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落後的原因。

 

  如今,Google首席科學家Jeff Dea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仍然致力於對人工智能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我們正在不斷學習了解新出現的風險,同時也在大膽創新。」

 

  Anthropic係由原在OpenAI開發GPT-3論文的幾位史丹福、哈佛和普林斯頓的博士級專家組成,以及來自Google、DeepMind和Facebook的資深AI人才創立,投資者包括Google、企業軟件公司Salesforce、Zoom,Facebook共同投資人等。

 

  根據OpenAI六月的數據,每月的流量首見下滑,這是一大警訊,OpenAI去年虧損5億4,000萬美元,即是每天服務算力成本接近700,000美元,仍然沒有找到有效商業模式。

 

 

  Anthropic以受業界頂尖專家培訓,具有滿足各行業私隱需求、降低成本、可客製化的AI語言模型Claude,解決現有AI模型無法提取,但佔據眾多商業領域80%以上的諸如文本、圖像、影音等非結構化數據的弱點,開發不少幫助零售、金融與醫藥業自動化的人工智慧模型。

 

  並已經提供標準API無縫接軌各企業平台如Google、Salesforce、Slack、Zoom、Notion和Quora等,直接對這些軟體平台上的企業戶提供AI服務,預計2023年營收5,500萬美元,毛利65%,估值47億美元,和微軟內建的Autopilot互別苗頭。

 

  全球人工智慧市場在2021年的規模約930億美元,2022到2030年的年均增長率約40%,並在2030年達到2萬億美元以上。所以Anthropic就算無法像福特號震懾對手,也有大片的豐沛果實可收割。

 

  我們現在主要使用硬體做為AI的載體,包括智慧手機、電腦和智慧眼鏡,未來還會有大量的AI在雲上運行,像以前的電力一樣,隨時可以調取和使用。隨著人工智慧進入大規模使用階段,相信Google的搜索還會進化,不斷出現新的功能和玩法。

 

 

  任何缺乏商業模式的互聯網產品,最後都難免一死。OpenAI是否能夠成為新一代的Google或者曇花一現,值得留意。

 

12/06/2024

日航展現「90秒的奇蹟」疏散全機乘客!關鍵之最不在於速度?這套思路怎樣用在商場決策上?

#數碼營銷 #90秒準則 #管理學 #日本航空 #開發 #組織架構 #服務業

  今年初,有一架日本航空的飛機在降落東京羽田機場時,因為擦撞海上保安廳飛機,隨後在跑道上起火燃燒。

 

  本是一場不幸的事故,但在各國媒體筆下,這起事件卻有了一個更值得討論的新名字:90秒的奇蹟。該日航班機上379人全員逃生成功,日本媒體指出,乘客能夠順利逃生,歸功於機組員每年一次的「90秒準則」訓練。

 

  這個名字從何而來?

 

 

  飛機失事要掌握「90秒準則」逃生,原因是90秒後生存機率會大幅下降,像是機艙內產生濃煙,甚至機艙可能爆炸,因此乘客應聽從空服員指示,快速逃生。

 

  原來,一場火災大約在90秒內就能燒透機身。因此,從飛機落水或著陸開始,機組人員必須把握黃金90秒,從各自崗位做出專業判斷,才能用最快速度完成疏散。

 

  從飛機著陸,到乘客全部被安全送到安全地帶,這群令人尊敬的空中服務員,簡直是服務業的滿分。

 

 

  透過乘客拍攝的影片內容,可看出當時的機上其實一片混亂,還沒著陸,窗外就已經出現火光和白煙,連廣播系統都壞了。然而,空服員卻冷靜拿出擴音器,不斷重複著No baggage, No high heel shoes, Form into two lines jump jump、直到所有乘客都逃出機艙,空服員確認清倉才會離開飛機,飛機停妥後,空服員更做出精準判斷——8個逃生門中,僅有3個門的位置是可以安全開啟的。他們迅速引導乘客前往這3個門,直到最後一名客人下機,才殿後撤離。

 

  除了機組人員的專業,旅客素質及是否聽從指令,也攸關逃生速度。

 

 

  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做任何事都仰賴準備的功夫,而準備的功夫中也包括了應變計畫。

 

  日本航空每年都會有至少一次「90秒疏散」的訓練,這架日航班機幾乎全滿,能夠平安疏散成功,歸功於所有機組人員和乘客的冷靜行動。

 

  「90秒準則」最最關鍵的是釐清目標,找到「最需要做」的事,不做無謂的事。

 

 

  簡報開場若在前90秒失去聽眾,很可能一路輸到底,絕對沒有第二次機會修補第一印象。

 

  真正做到位的是用減法,勇敢丟掉不需要的,但「加法跟減法有時候不是技術問題,涉及到策略與組織架構,最大的問題是,要由誰拍板拿掉功能?」

 

  例如,要做一個App,要放上哪些功能?一條一條的寫在便利貼上,接著將這些功能分門別類,再標出哪些功能是「必要」,哪些是「其次」、哪些「可有可無」,並聚焦在開發「為用戶創造最大價值」的功能上。

 

 

  公司有拍板權力的,其實就是顧客。其實組織滿扁平化,細微的調整由各組人馬自行決定,若要大更動,判斷的基準就是,此舉能不能讓客戶留下來,且讓他創造更多的交易。

 

  「90秒準則」思維重點,不在「做多少事」,而是「做這件事能帶來多少價值。」

 

  雖然傳統產業有很多人來做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式開發),但真正投入資源到實際執行仍還有一段路。

 

  這些工作方法,聽起來都很簡單,但實際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並不是強調快,而是反應改變,而且至少要花一年以上才能看見成效。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