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改朝換代Digital
27/11/2023

富豪時代落幕,有甚麼讓人暴富的新興行業?人生飛躍在於獨角獸!

#數碼營銷 #數碼 #Apple #Netflix #創科 #Google #富豪 #新興行業 #Amazon #暴富 #投資回報 #Crypto #科技 #通訊 #獨角獸 #Uber #Fintech #Tesla #Gen AI #創投 #資訊科技 #高科技創新公司 #生物技術 #醫藥 #科技企業 #Horizon Venture #慢富

  2018年3月16日,超人正式退休。

  2019年3月20日,四叔退休。

 

  這意味著一個時代的落幕,四大富豪的時代落幕,江湖再沒有神話。

 

 

  一個很普通的港產中層,存了點小錢總喜歡去買樓,一層自用一層收租,這就是半生,不是說不能做,而是憑此發達的成功率低得可憐,這是落後的80年代思維,哪甚麼是讓人暴富的新興行業呢?

 

  有人做過一個測算,假如在2009年投資一家公司1,000美元,十年後的收益是多少?

 

  如果你投資的這家公司是Netflix,那麼十年後的收益是49,243美元;

  如果這家公司是Amazon,十年後的收益是22,261美元;

  如果這家公司是Apple,十年後的收益是8,469美元;

  如果這家公司是Google,十年後的收益是5,103美元……

 

  我們觀察了從2010到2020年,十年時間裏回報超過十倍的100家美國公司,分析其推動市值上升動力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以下規律:

 

  第一,依靠科技的加速發展,新的產業逐漸成形。新趨勢會對傳統形成強大衝擊,像Tesla和Uber之於汽車產業,像亞馬遜之於傳統零售。

 

  第二,科技賽道長青。100家美國公司中,通信和資訊技術為代表的科技企業22家,生物技術、醫藥健康公司23家。出人意料的是,蘋果、亞馬遜、谷歌這些巨頭科技企業沒有排進前十。

 

 

  為甚麼沒人願意慢慢變富?有沒有朋友因投資股票而變得富裕?有!但不多。

 

  甚麼是「慢慢」?就是以5年、10年來作為時間計量單位。比較典型的慢富的努力目標是「十年十倍」。

 

  為何做到的人不多?因為絕大多數人不願意長期等待,也難做到長期堅守。

 

  過去十年出現了大量的10倍股,甚至是百倍股。這些公司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亞馬遜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後,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重新達到約 500 億美元的最高點,而其現在的市值已經達到了 1.4 萬億美元,增長了近30倍。

 

  大家留意到誠哥神秘的Horizon Venture不斷咁投資高科技創新公司,實際上,李嘉誠的全球投資戰略,以及在資本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已經被創業者奉為神級的創投教父,能拿到李超人的錢,就是對企業的認可和成功,都是人生的一次飛躍。

 

  在香港金融圈,類似李嘉誠這樣的巨頭常被視為Old Money,但他們在公開市場做得相對較散,甚至成立幾個不同的Family Offices去做不同的事,在私募股權投資上較為活躍。

 

  李嘉誠有一個絕招,是他可以把他在香港成功的經驗,完整的跳槽,複製到歐美。

 

  2021年初以來,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含二級科技公司估值飆升、零利率政策(ZIRP)、通脹、利率上漲,再到大規模的公開市場股票估值調整等一系列事件。因此,現在正是重新審視獨角獸市值狀況的最佳時機。

 

 

  1.    全球獨角獸的市值仍然主要集中在美國,佔全球市值的 53%,僅三藩市灣區(佔全球 26%)、紐約(佔全球 8%)和洛杉磯(佔全球 6%)這三個城市就佔了 40%;

 

 

  2. 過去四年內,僅有一家獨角獸的城市數量從 37 增加到 75,這更可能反映了ZIRPacorns的興起(注:指受益於零利率政策成長起來的獨角獸),而非真正的創業公司分散化。如果不是 COVID/ZIRP 時代的倍數過多,ZIRPacorns這類獨角獸的估值可能會遠低於 10 億美元;

 

 

  3. 三藩市已經成為 Gen AI 獨角獸市值的集中地,佔據了初期市場份額的 81%。但這還只是個開始,未來局面可能會發生變化;自2020 年以來,紐約的全球獨角獸份額已從 5% 增長到 8%。

 

  在紐約前10大獨角獸中,有6家是 Crypto 公司,3 家是 Fintech 公司,這表明紐約是一個 Fintech/Crypto集群,正在向通用生態系統轉變。


  當然,創新事物也有很多陷阱,因此要關注國際及科技上的大事,因為大事裏,都是新舊財富在博弈,搞懂這些事物的本質,就知道財富的大概流向,就知道新的事物出現在哪裏。

 

 

05/06/2024

2024年行銷趨勢:新中式風潮從服裝、美妝到餐飲無處不在!深受年輕消費者熱愛

#深受年輕消費者 #新中式 #新中式行銷 #行銷策略 #網上營銷 #中國巿場 #數碼轉型 #品牌 #抖音 #創科 #小紅書 #數碼營銷

  2024年,當談論行銷的新趨勢時,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詞便是「新中式」。它不僅代表著一種時尚潮流,更成為了各大品牌競相探索的行銷新方向。從服裝、美妝到食品飲料,再到各類線下體驗,新中式元素無處不在,引領著市場的風向標。

 

  據數據顯示,新中式話題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的搜索和播放量已飆升至127.6億次,其影響力可見一斑。這一趨勢的背後,是年輕消費者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追求,也是品牌對於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

 

一. 新中式席捲各領域

 

  (1)服裝領域,新中式風格的設計以其獨特的韻味和審美,受到了愈來愈多年輕人的喜愛。設計師們巧妙地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剪裁相結合,打造出既符合現代審美又不失傳統韻味的服飾。無論是旗袍的改良版,還是融入刺繡、盤扣等元素的現代服裝,都展現出了新中式風格的獨特魅力。

 

 

  (2)食品飲料行業,新中式風格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市場潛力。從茶顏悅色的國風奶茶,到古茗的書法杯和桂花烏龍茶,再到百事可樂推出的國風口味,各大品牌都在積極探索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產品中,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這些產品不僅口感獨特,更在包裝設計和行銷策略上融入了濃厚的中式風格,讓人們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3)品牌還在通過場景體驗的創新來探索新中式行銷的可能性。例如,一些餐廳和酒店開始推出沉浸式的美食體驗,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餐飲相結合,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用餐體驗。 這種將文化與體驗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提升了品牌的形象,更增加了消費者的黏性和忠誠度。

 

 

二. 新中式行銷遇到的挑戰

 

  新中式行銷的火熱也帶來了一些挑戰。 市場的同質化問題日益嚴重。 隨著愈來愈多的品牌開始嘗試新中式行銷,市場上出現了大量類似的產品和策略,這使得消費者在選擇時感到困惑。一些品牌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過於淺顯,只是簡單地將傳統元素堆砌在一起,而沒有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和價值。這種膚淺的行銷方式不僅無法引起消費者的共鳴,還可能損害品牌形象。

 

三. 應對措施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品牌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確保行銷策略與品牌形象相契合。同時,品牌還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避免陷入市場同質化的泥潭。在探索新中式營銷的過程中,品牌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和融合。品牌應該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將其與現代審美和消費需求相結合,創造出既有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的產品和服務。

 

  (2)關注消費者的情感需求。新中式行銷不僅僅是產品和策略的變革,更是與消費者情感溝通的橋樑。品牌應該通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富有情感共鳴的行銷策略,來打動消費者的心弦。

 

  (3)創新場景體驗。品牌可以通過打造沉浸式的場景體驗,讓消費者在享受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韻味。這種將文化與體驗相結合的方式,將為品牌帶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4)跨界合作與資源整合。品牌可以積極尋求與其他文化產業的跨界合作,通過資源整合和共用,實現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這種跨界合作不僅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還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和服務。

 

 

  新中式風潮作為2024年行銷的新趨勢,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市場潛力和影響力。品牌在探索新中式營銷的過程中,也需要面對市場的挑戰和變化。只有不斷創新和突破,深入理解文化元素,才能確保行銷策略的長遠發展和品牌形象的正面構建。

 

  隨著市場的不斷演進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新中式行銷將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的品牌加入到這一趨勢中來,共同推動新中式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同時,消費者也將能夠享受到更加豐富和多元的產品和服務,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