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行政人員
24/07/2023

創立手工朱古力業務是一場修行!社企專聘SEN族群,創辦人:他們每個都很有擔帶!

#移民 #工作坊 #品牌 #Cafe #SEN #商業 #溝通技巧 #行政管理 #朱古力 #社企

社企可可阿樂創辦人盧禮宇形容,創立手工朱古力業務是一場修行,由一粒可可豆開始,到製作成朱古力,當中的酸甘苦味,與人生經歷的不同階段也有相似。(張寶燕攝)

 

  台籍港人盧禮宇(Louie)早年移民香港落地生根,在2019年成立社企「可可阿樂」,盼讓SEN(特殊學習需要)的兒子建立自信,自力更生。

 

  Louie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發展至今仍全數聘用SEN員工協助處理店務,每位也有「擔帶」。因此期望延續方針,為SEN族群「打開一扇窗」,證明他們也能投入職場,實踐理想。

 

  可可阿樂創辦人盧禮宇(Louie)26年前從台灣來港,認識了現時的太太,婚後決定在港落地生根,此後更有了孩子。至兒子約8、9個月大時,發現其發展比同齡小朋友緩遲,經評估後證實是SEN兒童。

 

  Louie一直為兒子的將來籌謀,十多年來先後經歷兩次創業失敗,最終才成立專賣精品朱古力的可可阿樂。除了希望兒子學懂技能,還期望一眾「同路人」(SEN青年)可讓發揮所長。

 

可可阿樂早前獲由豐盛社企學會舉辦的「十一良心消費運動」TECM MALL社企商戶大獎,獲得支援;現時聘請7位SEN員工,協助舉辦手工朱古力工作坊,未來還會出產朱古力飲料。(張寶燕攝)

 

培育SEN朱古力師 辦工作坊

 

  該社企作為香港的手工朱古力品牌,專門培育SEN朱古力師並包辦朱古力製作,也有舉辦工作坊講座。即使經歷3年的新冠疫情,生意曾經變差,位於荃灣西的分店試過零收入,他也寧願用經費多聘兩名SEN員工,並拓展B2B商業模式。

 

  Louie一直深信,企業的品牌價值,比起單純賣產品及服務更重要:「有價值觀的商業模式,亦可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可可阿樂共聘請7位SEN員工處理日常店務、設計以至市場規劃等工作,設有兩間門市。盡管Louie要獨力處理企業行政上的事宜,較為吃力,他仍希望繼續堅持,讓社會各界看到其成果。年初開始,他還夥拍理念相同的企業,發展SEN Cafe(咖啡廳)項目。

 

  回顧初期發展,他形容當時「太大膽」且缺乏經驗,因為聘請不同SEN人士時,曾經忽略溝通技巧,造成營運的困局。

 

擴發展空間 品牌價值更重要

 

  於是在問題發生後,才懂諮詢專業人士意見,並意識到,須同時與SEN人士的照顧者溝通,更重視照顧者培訓。

 

  他分享,當時與妻子二人未能完全照顧員工的工作及生活需要,更難以讓員工緊記工作流程。到要求SEN人士的家長介入,又發現不少家長及照顧者也無從入手。

 

  因此,Louie與專業輔導人士合作,由他們指導家長及照顧者相關知識,而培訓時間亦需要每月檢視情況以及調整,以便尋求最合適的培訓模式。

 

05/06/2024

移民英國 | 如何在短時間內學好英文?睇Netflix都要揀啱劇集類型!在英國生活識聽緊要過識講

#英國 #移民 #Netflix #語言能力 #學英文

  不少移英港人覺得在英國生活最大困難是語言不通,很難適應當地文化,尤其是一家大細移民的,老一輩未必識英文,連到餐廳落單都覺得有困難,有甚麼方法可以短時間內學好英文,盡快適應新生活?我的經驗告訴大家,識聽緊要過識講,只要聽得懂對方的問題,大家可以用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或者使用手機上的翻譯功能,便能有效溝通;在職場上某些工種未必需要很多溝通,但起碼要聽得懂指令,才能完成工作。

 

  為了令自己的語言能力更進一步,我參考了坊間很多英文教學課程,他們都強調「聽」的重要性,因為本地人語速很快,而且有不同口音,只要聽得懂對方說甚麼,已經事半功倍,再者,我們能從對方的用字、語氣,更有效地學習他們的語言甚至了解當地文化。換句話說,聽得懂便能模仿,再去理解他們的語系,相信學習任何外語都適用。如何有系統地在日常生活中訓練自己的聽力?

 

觀看Netflix真人騷 / 處境劇

 

  中學上英文堂,老師常說多看外國電影、劇集是學英文的好方法,我相當認同,不過若想在短期內看見成效,睇劇都要揀啱類型。如果想學日常用語,但看的是中世紀宮廷劇,似乎不太適合,我的建議是看真人騷或處境劇,這些節目比較貼近真實生活,他們的對白或說話方式,也是日常生活中較常接觸的,聽得多點都有幾句用得上。另外可善用Netflix字幕功能,如果想訓練聽力,最好關掉字幕功能看劇,嘗試理解他們的對白,真的聽不懂再開字幕,因為在真實生活中,不論你聽不聽得懂對方說甚麼,也不會有字幕,當然也不可能有翻譯。

 

(由作者提供)

 

主動參與當地社交聚會

 

  作為一個外來者,參與當地社交聚會很大機會出現尷尬時刻,一來是文化不同,在不懂的話題上很難答得上話,二來是語言障礙,平常單獨聊天,對方或會遷就你用簡單英文,或有耐性地聽你講完一段話,但在一群人的社交聚會中,他們大部分時間都不會遷就非本地人,只有見你完全答不上話,才會有禮貌地把話題轉向你,讓你有機會參與討論。雖然不能暢所欲言,但在旁觀察並聆聽他們的對話,仍會有所得著,起碼能明白到何謂英式幽默和他們的溝通方式。聚會完結後,在腦海裡回想一下,你跟當地人在溝通上,哪個位置他們不理解,下次如何表達得更好。這個學習方法比在香港上10年英文堂更有成效。

 

  當然,要學好一種語言需要時間和耐性,如果要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訓練,但不代表能在半年內、一年內達到本地人的語言水平,儘管如此,亦無需感到自卑,英文非香港人的母語,學習他們的語言僅為了在本地職場有更好的發揮,並展示對當地文化的尊重。很多印度人移民英國幾十年,也不是每個人的英文都達到母語水平,但他們仍有方法在這裡建立他們的社群,過小日子,視乎每個人的心態和生活方式。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