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女子愛財
27/02/2019

短線投資不易為

#投資 #窩輪 #期指 #股票 #債券

  連續多次談到,我想灌輸一個正確的投資和理財觀念給姊妹Susanna,經過最基本的理財觀念之後,我們終於談到投資了。

 

  我還以為,Susanna很喜歡投資,甚至喜歡一些短線投資。誰不知,原來她是一個不敢冒風險的人。我跟她碰面時,她告訴我,想趁暫時失業,買些股票賺點錢,用來幫補一下收入。我還以為,她是一個喜歡「投機」的人。

 

  「如果妳的性格是不願意冒風險的話,我勸妳還是不要投資了!」

 

  「買股票的風險算不算很高?」Susanna突然問我。

 

  「如果客觀地說,股票的風險當然很高,而最保守的投資,應該是持有現金,即是把錢放在銀行收息,但最近10年,銀行存款利息太低,這樣做只會跑輸通脹,所以才多了人去投資。除了現金之外,買債券本來是另一個低風險的選擇,因為只要持有至到期,而債券又沒有違約,我們便可以收回本金,以及期間所派發的利息。但基於入場門檻和普及程度等因素,對普羅大眾來說,買債券又不是太容易。而在香港,買賣股票實在太方便了,門檻又可以很低,所以十分普及。但股票的風險比債券高很多,因為股價的上落可以很快和很大。不過,股票的『光譜』也算濶,如果是大藍籌,而妳又是長線的話,風險會低一些。但二三線股則人為因素較高,所以風險也較高,我相信不適合妳了!」

 

  「我有些朋友會買一些窩輪和期指等等,因為窩輪的入場門檻比股票還要低,而期指聽說很簡單,這是否都不適合我呢?!」

 

  「這當然!窩輪和期指都屬於衍生工具,是由股票衍生出來的,但跟股票的最大分別是有時間限制,妳不能『跟她鬥長命』!」

 

  「有甚麼時間限制呢?」

 

  「有些是一個月,甚至不足一個月,最長也可能幾個月就到期。如果正股股價不是跟妳預期一樣,價格可以急速下跌的。買這些衍生工具的最大關鍵是要快刀斬亂麻,也要經常緊貼市況,因為買和賣的機會都是稍縱即逝!」

 

  「我明白了,我的朋友常說,炒期指和窩輪是很刺激的,應該是這個原因吧!」

 

  「正是!我可以給妳一點忠告,其實,讓自己辛苦用勞力賺回來的錢自己增值是絕對正確的,但至於採用甚麼工具去令這些錢增值,又或者要用多長時間去增值是因人而異的。如果自己不願意冒風險,就不如以低風險的工具去做便夠了,不要勉強自己一定要投資!」

 

  「嗯,經過和妳的詳細交談之後,我對理財真的有了一個較清晰的概念了,放心,我不會為投資而投資的,因為我也認清自己的性格了!」

 

  「那好呀!」

 

  作者電郵:tong_lydia223@yahoo.com.au

 

17/06/2024

不適合投資人特質

#財識兼收 #投資 #理財智慧

  早前寫過篇文章《並非人人適合投資》,得到不少反應。當時文章篇幅所限,頗簡略地提到一些不適合投資的特質,但無作詳細解釋,這裏深入討論,看看大家或身邊朋友有否類同。

 

不理解投資本質的人

 

  投資所需要的思維,與做生意比較近似,尤其股票背後代表一家運作中的企業。如果散戶不能跳出打工仔的思維,便會以為投資與工作一樣,例如花了時間精神(付出了時間與勞力工作),就一定會有回報(薪酬),那是一場誤會。因這誤會,散戶以為只要他花了時間對股票作研究,又或者某KOL花了時間後再把結論分享出來,他只要按此投資,放錢進去,必會賺錢。其實投資有賺有蝕,不明白此道理、對投資本質不理解的人,並不適合投資。

 

  另外,投資回報與風險息息相關,亦是懂投資的人不斷在衡量的事情,不斷在計算值博率、機會率,希望能透過增加對相關投資的認識,去降低風險值與提升回報。可惜,太多人對風險認知有限,對投資的理解與賭博無大分別,亦不適合投資。

 

 忽視風險的投資者,與賭博無大分別。(Shutterstock)

 

沒有下苦功的人

 

  投資與任何運動及知識一樣,要成為做得最好的一批,總需要花大量時間做一些很悶的事情。例如游水要游到世界頂尖,每天練水數小時是基本盤。投資是龍潭虎穴,準備不足,隨時成為大戶點心。買股票的人而又能長期賺錢的,一百個當中不知有沒有三四個。沒有下苦功的人,並不適合投資。

 

  有時候,身邊朋友跑來問冧巴,請教看哪些資料便能投資了得。我一向都會給個例子作比喻,例如要成為一個工程師,有相關專業資格,再演化至對工程項目與判斷有不錯的感覺,要花多少時間呢?由全無背景的全日大學課程開始計,相信十年八載也不為過吧。那麼學投資到一定境界,又需要花多少時間呢?

 

不能輸錢的人

 

  不知大家有否發現,不同人對輸錢感覺各異,一個投資組合損失兩三成,有人覺得無所謂,還感覺良好,有人則快要跑到IFC頂樓跳下,這是性格問題。現實是,投資有風險,有賺有蝕,就算如何深入分析也好,也不可能有百分百的把握。若散戶對損失反應太大,並不適合投資。

 

  始終,絕大部分人都以自己的血汗錢作為投資資金,輸掉五萬元,不少人會看成是輸掉了自己的薪水、輸掉了去日本旅行的機會、輸掉了一部二手座駕,這個情感牽引會影響投資行為。最經典的散戶行為是不沽出蝕本股,以為沒有體現損失,但變相在儲垃圾。

 

不願與時並進的人

 

  對近年投資來說,能否與時並進可謂非常關鍵,小弟亦以此思維出版過著作《新世紀投資要點》。價值投資提出了近一世紀,當然有很多金科玉律與中心思想依然歷久不衰,但事實上近年發生了太多變化,若投資人不願與時並進,這些年與未來AI時代會相當吃虧,這部分Howard Marks說得很好,小弟也拍片討論過,不妨重溫。

 

相關連結:

《並非人人適合投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bing-fei-ren-ren-103792548

《止凡著作總匯》
https://www.cpleung826.com/2020/02/blog-post_5.html

《科技世代下的價值投資 Howard Marks備忘錄》
https://www.patreon.com/posts/ke-ji-shi-dai-de-46648467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