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20/09/2020

【FOCUS】金融科技化抗美「金融武器化」,數字人幣成趨勢(下)

#數字人民幣 #美元霸權 #金融戰 #中央銀行數碼貨幣 #錢荒 #無現金社會 #數碼美元 #數字歐元 #電字克朗 #DCEP

   風起於青萍之末。中國央行研究、測試、發行的數字貨幣(DCEP),可謂北京的重大戰略,到底是何原因促使其在中美關係和風吹送的2014年(當年年底時任美總統奧巴馬訪華)就開始籌謀此盤大棋?玄機或要從2013年6月的「錢荒」說起。

 

當年錢荒掀青萍之末

 

  2013年正值端午假期後,上海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利率(SHIBOR)攀上13.44%的歷史高點,盤中更一度出現30%交易,A股於「黑色星期一(6月24日)」暴挫5.3%。

  

不缺錢的中國2013年6月遭遇市場「資金休克」,警示人行須掌控表外業務的「暗流」,提高金融監管效率。

 

   不缺錢(以M2大幅超越GDP計)的中國遭遇市場「資金休克」,皆因自2012年起,大批非存款類的新資金通過高息票據、理財產品進入市場,新的「信用」助長影子銀行蓬勃發展,並逐漸削弱金融體系的穩定器。要掌控這些表外業務的「暗流」,提高金融監管效率,「可追蹤」的數字貨幣勢在必行。

 

  就在今年7月,人行宣布試點大額現金管理,即個人存取10萬元以上需登記,連同緊鑼密鼓測試的DCEP,背後齊指向全面掌握流通中的現金。

 

內地非現金社會或掀移動支付蛋糕洗牌

 

  由此引發一個關鍵議題,即中國中短期會否全面棄用現有紙質人民幣,相當於印度2016年11月突然宣布印度人最常用的500盧比和1000盧比紙鈔即將失效一樣?答案料否。

  

中國現時已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現金低密度國家,印度2016年11月的廢鈔行動難以類比。

 

   實際上,中國現時已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現金低密度國家,M0佔M2的比重不足4%;去年整體移動支付業務金額即逾347萬億元,相當於GDP總量的逾三倍;今年首季,通過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估算超過53萬億元。

 

  無論紙質人民幣長遠會否徹底消失,可以肯定的是,人行現時印刷、運輸、保管人民幣紙幣的成本將大幅降低;大型科技公司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市場蛋糕將重新劃分。

 

  螞蟻集團早前在招股書的風險因素章節就指,人行研究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可能改變數字支付行業的競爭環境和形勢。若未來政府部門正式推出相關標準,螞蟻集團無法預測這一變化對電子支付行業競爭環境帶來的變化。

 

  另有分析指,即使中國未來一日宣布以DCEP全面取代現鈔,但是否能完全杜絕洗黑錢、貪腐收賄等,仍存在不確定性,因現鈔或轉為另一種形式的地下流通,例如80年代內地居民能夠以「國庫券」代替人民幣紙幣購物。

 

全球四成央行完成概念研究,數字歐元擬啟公眾諮詢

 

  人類從互聯網時代進化至數碼智能時代,繼中國央行領跑數字貨幣研究後,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調查顯示,全球80%的受訪央行都表示,正參與一些有關中央銀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的工作,而約40%的央行已完成概念性研究,並進入概念實驗及設計階段。

 

  除了中國的DCEP,另一較領先者為2017年開始研究電子克朗(e-krona)的瑞典。據瑞典央行計劃,相關測試將於2021年2月完成,但目前仍未決定是否最終發行。

 

聯儲推「數碼美元」試驗計劃

 

  而繼美聯儲理事Lael Brainard8月爆料,已跟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推動一項名為「數碼美元(Digital Dollar Project)」的試驗計劃後,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上周四(10日)指出,歐元體系尚未決定是否引入數字歐元,但正在探索這樣做的好處、風險及操作挑戰,歐元體系工作組並將在未來數周公布研究結果,隨後將啟公眾諮詢。

  

美聯儲已跟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推動一項名為「數碼美元(Digital Dollar Project)」的試驗計劃。

 

   她特別提到,雖然不必擔心歐洲被外國支付服務提供商所主導,但「不斷變化的全球環境」和「保護主義政策增加」帶來了交易中斷的新風險。歐央行有責任確保公民擁有選擇,不必因為其他人的單方面行為而被排除在支付生態系統之外。

 

  因應各國央行都蠢蠢欲動試水數字貨幣,Mastercard就宣布推出一個專門為各國央行評估其數碼貨幣之應用例子而設的虛擬測試情境,能模擬在銀行、金融服務供應商及消費者之間發行、發放及交易央行數碼貨幣。

 

  一個支付及財富新紀元,那麼遠、這麼近,Are you ready?(全篇完)

 

經濟通通訊社:俞瑾

   

13/06/2024

金憑數字貨幣貴

#財金大勢 #mBridge #沙特阿拉伯 #CBDC #數字人民幣 #eCNY #SWIFT #金本位

  筆者說金有其可炒的理由,是因阿爺即使上月不買金,也只是歇歇,以免愈買愈貴而已。歐洲央行則在買金,而世銀也建議各國央行要「重估」黃金儲備的價值。此外,上周沙特阿拉伯參與「mBridge」(「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的消息,對金價又多了一重加持。

 

  mBridge是由中國主導的央行數字貨幣跨境貿易支付系統,主要特色在於各國央行可「點對點」,而毋須第三方做中介。透過mBridge,各國央行之間的交易會更直接,但貨幣並不真正「過橋」,只作「記帳」之用。mBridge比目前的國際結算系統SWIFT更快,幾分鐘便可確認交易。

 

央行數字幣 普遍探索中

 

  要留意的是,mBridge要有央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作為條件才可行。今時最少有135個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及貨幣聯盟,共佔全球GDP的98%,都正在探索CBDC的應用。

 

  其他大型新興經濟體,包括印度、巴西和俄羅斯,計劃在未來1至2年內推出數字貨幣,而歐洲央行也已開始數字歐元的試點工作,並有可能於2028年推出。CBDC的跨境流動,在技術上,固然有其挑戰性;在國際政治上,也極為敏感。

 

沙特入mBridge 美元地位搖

 

  CBDC是一種建基於國家信用、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是全新的貨幣形式。本質上,它仍是央行對公眾發行的債務,也是一種主權貨幣。CBDC屬加密貨幣,雖然加密貨幣在美國誕生並盛行,也富爭議性,但CBDC的先驅卻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CBDC名為「數字人民幣」(eCNY)。

 

  mBridge原本是CBDC具體應用場景的實驗性項目,項目26個「觀察成員」交易時,可使用數字人民幣的代碼,其中包括美聯儲局紐約分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歐洲央行等。

 

  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兼G20主要經濟體,沙特加入mBridge意味著:會減少全球石油貿易中的美元交易。日後在這系統中,美元以外的大宗商品(包括石油)的結算規模,將不斷擴大。換句話說,中、沙之間的石油貿易再不需要美元作為交易貨幣,而美元佔國際貿易的比重,將被各國CBDC所蠶食,這大趨勢已經形成。其實,這是各國希望擺脫對美元的依賴,以及對抗美元霸權、美元武器化的必然結果。

 

  一般相信,SWIFT會與mBridge共存一段時間,但SWIFT最後必遭淘汰。CBDC的支持者更表示,CBDC將憑新的技術及功能,令支付進一步現代化,而CBDC也會成為實物現金的替代品。

 

記帳講信用 回歸金本位

 

  沙特加入mBridge更深層的意義是:國際貨幣系統的重置。mBridge中,貨幣不過「橋」,只做記帳,因CBDC是分布式記帳的區塊鏈技術,與強調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完全不同。「記帳」要講信用,一般加密貨幣卻以其「算力」彌補它的信用,而算力也正限制了這些加密貨幣不能完成大規模交易的能力,更遑論跨境交易了。

 

  以比特幣每秒完成約3至7筆交易為例,若中間落墨,取其中間數,以每秒5筆交易計,每天比特幣只可做43.2萬筆交易,對比目前SWIFT每天約4.2億,相差逾970倍!但mBridge則是各國央行以國家的信用,加快了交易的速度。

 

  央行屬同一貨幣聯盟,必須有極高的政治互信。否則,mBridge只「記帳」或「貨幣不過橋」便不會實現。其實,mBridge並不似傳統的國際貿易,反而像企業部門財務互通的情況,所有都是企業內部「左袋交右袋」的財政問題。過程中,各國的合作和協調當然不簡單,全都是國際關係、國家利益等博弈、談判的成果,同時也是各國希望擺脫美元霸權的共同目標。

 

  不過,「鈔乃虛文,錢乃實器」,何況是只作為記帳數字的CBDC?今時要打破目前以美元為主流的國際貨幣系統,變成像mBridge、「金磚幣」等「小圈子」,其中互信不能單靠外交、「國際友好」,總要有「小圈子」成員共同認可有價值的商品,至於甚麼才是最佳選擇?相信回歸「金本位」會是答案。

 

  黃金作為CBDC的信用基礎,可讓各國放心進行跨境交易;反過來看,與CBDC或mBridge不同的系統互信程度,就會變得薄弱。若CBDC採用「金本位」,大家認為金價會如何呢?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