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01/02/2021

【FOCUS】逼空轉戰白銀吸睛 大行暗謝WSB仔

#WSB #散戶鬥大鱷 #白銀 #GME

  逼空轉戰白銀。繼上周五(29日)收升3.8%後,Comex白銀期貨周一(1日)再飆8%,帶動中國白銀(00815)半日急漲逾四成,紫金(02899)同升一成。

 

  WSB們眾志成城實力不容小覷,戰果包括過去三個月,推升做空最嚴重的股票價格平均上漲98%;不過,空頭繳械投降之外,GME爆升實際或已令富達投資、貝萊德等9個「非散戶」年初至今大賺了160億美元。

 

高盛:過度行為或令整個金融市場崩潰

 

  由討論區Reddit上美股論壇「Wallstreetbets(WSB)」掀起的「散戶鬥大鱷」運動,蔓延至金屬市場。Comex白銀期貨今早衝破29美元,漲幅錄至少7年最勁;滬銀亦跳空漲逾7%;現貨價在多間貴金屬交易商宣布「因實物短缺,拒接新訂單」的背景下,衝破28美元關錄6個月高;中國白銀股價半日急漲42%創月高。

 

 

「散戶鬥大鱷」運動蔓延至金屬市場。Comex白銀期貨今早衝破29美元。

 

  對於「short squeeze」引發的極端走勢,高盛最新警告,此過度行為可能引發一系列多米諾骨牌效應,如低成交量疊加高集中度的模式,加大基金平倉像滾雪球般席捲的風險,恐令整個金融市場崩潰。數據顯示,儘管對沖基金積極平倉,但其以市值計算的淨曝險和總體曝險仍接近紀錄高位,表明由倉位調整推動的拋售風險仍在。

 

  不過高盛承認,散戶交易的爆發可能因美國家庭擁有的大量現金而持續;「新債王」岡拉克同指,政府支票(首兩輪紓困分別派錢1200美元、600美元)令資金遍地都是,210萬用戶在Reddit上組織起來,並獲得約200億美元的購買力。

 

馬斯克扮「金手指」,比特幣急彈復跌

 

  人設為華爾街對立面的WSB們,眾志成城實力不容小覷,但GME股價飛天令梅爾文資本(Melvin Capital)等對沖基金損手損腳之餘,卻或令總計9個「非散戶」年初至今大賺了160億美元,可謂「多謝WSB仔」。

 

  據IBD及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數據,持有GME股票分別近14%、逾12%的富達投資、貝萊德(截至去年9月),年初至今料已獲得30億美元、27億美元的收益;而GameStop大股東Ryan Cohen則賺了29億美元。

 

  另一邊廂,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近日似乎頻頻扮演「金手指」,繼上周三發推「Gamestonk!!」後,周五(29日)再將推特帳戶的個人簡介改為「#bitcoin」,即時推升比特幣價格彈兩成至370000美元(現已回落至34000美元以下)。不過有評論就指,首富此舉並非助長泡沫,而是意加速比特幣泡沫破滅。

 

  暗流湧動的投資市場到底誰主沉浮?散戶鬥大鱷會否反益了華爾街(梅爾文資本據報1月末獲投資人新一波注資承諾)?值得深思。

 

04/06/2024

兩個「周伯通」講銀

#財金大勢 #白銀 #商品 #銀價

  國際局勢持續不穩,長遠有利金價,而金價走俏,也帶挈了其他貴金屬讓投資者有「炒番轉」的時機。其中尤以白銀這種「窮人黃金」近2個月來的升勢最為矚目,但近日有專家就警告,銀價出現「止賺」訊號。那麼,銀還可炒嗎?

 

  銀價5月初約26元(美元.下同),5月份也創出多年來高位,一度企32元以上。FX Empire分析師謝諾夫(Vladimir Zernov)上周指出,黃金/白銀比率(「金銀比」)反彈,加上央行減少了買銀,令銀價發出「獲利了結」的訊號。

 

  「金銀比」是1盎斯的黃金兌1盎斯白銀的價格比率,也就是指同樣數量單位的黃金可買多少白銀。

 

  謝諾夫指4月底,金銀比穩定在87附近;直至上月底,金銀比嘗試穩定在73以下(執筆時,金銀比為77.28),這個市場趨勢成為了利好銀價的催化劑。過去2個月,銀價實際升勢比市場預期還要樂觀,但投資者今時已獲利回吐,金銀比亦已開始反彈。

 

  相對於股票、債券,黃金有對沖作用,而金銀同途,想銀價升,便需要黃金市場的額外支持。謝諾夫認為,如果金價可維持2450元水平,金銀比挨近近期低點70,則銀價升上35元的目標才有機會達到。他續表示,金銀比反彈至76.5,會對銀價有利;若銀價維持在30.9元以下,則要往下尋28.75元至29元的支持位。

 

巴菲特曾估 銀供需失衡

 

  起碼在2年前,巴菲特也曾談過白銀投資,他從最基本的市場供應與需求講起:白銀的需求主要來自工業用途的攝影和裝飾性珠寶類型,每年約為8億多盎斯,而每年白銀生產卻只有約5億盎斯,大部分白銀更是開採黃金、銅或鋅的副產品,約5億盎斯的銅礦產出,才有約1.5億盎斯的銀,所以他估計白銀供應一定會短缺。

 

  巴菲特強調,以上關於白銀的數字雖不會準確,但庫存無疑已顯著耗盡。這意味著銀價在供需之間,存在短缺,「最終會發生一些事情」。

 

  「即使有一些新產品出現,(銀價)這種不平衡也足夠大,例如你將來在攝影中會少看到白銀,但我們認為這種(價格)差距夠大至它將繼續消耗庫存到需要新價格來建立平衡的程度。此外,由於白銀屬副產品的性質,使它的供應不能隨市場需求增而增加,而銀的需求也不會因供應不足而減少,所以我們認為銀價的變化不一定是微小的」。

 

人為因素 干預銀價

 

  巴菲特說,銀價一直受到人為因素影響。他以1934年美國《白銀收購法案》為例,法案規定美國貨幣儲備中的白銀,須提高到黃金儲備的25%。美政府需要為此買入11億盎斯(3.1萬公噸)白銀,並持續買銀,直到達到配額或銀價達到每盎斯1.29元為止。

 

  儘管當年美國政府表示,不會將白銀貨幣化,但巴菲特看到政府的庫存正在耗盡,於是便買銀。後來美政府確實將白銀貨幣化,銀價大幅上升,他隨之獲利。根據巴菲特以上講話,銀價前景可簡單總結為:市場供需及人為的因素。

 

巴芒兩老 話裏有話

 

  1970年代,亨特兄弟炒銀事件令巴菲特引以為鑑,他說:「我們會買很多白銀,但我們不想買太多,以免擾亂市場。我們無意重演任何亨特兄弟的故事,所以我們想確保沒有買那麼多白銀,但我們又很喜歡它!」在買與不買之間,巴菲特這番話充滿矛盾。

 

  當時,同場的芒格續說:「我想,每30或40年,你可以做一些使用2%資產的事情(他指買少於10億元白銀),這對巴郡來說,沒甚麼大不了。」巴菲特接口說:「這讓我對人們周末拍攝的所有照片感覺更好,因他們都會用上一點銀!」

 

  讀者可不要被巴、芒兩位「周伯通」式、看似卡通的說話忽悠了。在兩老帶著「遊花園」時,1. 要考慮投資組合,須有一定的貴金屬,是金是銀,悉隨尊便;2. 不要忽略貴金屬的潛在價值,而巴郡就用了資產的2%去買銀。

 

  白銀在工業上的應用自然不限於巴菲特當年熟悉的「菲林攝影」,今天能源科技和新能源的發展,已進一步讓白銀在太陽能板、電子產品,如電池,以及其他高科技應用領域上。需求大幅增加,故白銀的價值可望持續提升。

 

鈔乃虛文 錢乃實器

 

  在美國帶頭QE,錢(貨幣)愈來愈不值錢(貶值)的時代,中國傳統智慧仍適用於如何看貨幣與商品的關係上。自古以來,中國有識之士都以商品為實,貨幣為虛。

 

  元朝是中國唯一全面使用鈔票的朝代,元末明初的王禕(1322-1373年)就總結了教訓,說:「鈔(貨幣)乃虛文,錢(含貴金屬的貨幣)乃實器。」投資白銀較金的門檻為低,卻有類似黃金的對沖作用。信銀還是繼續信美「金」,值得深思。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