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30/06/2021

【FOCUS】製造業PMI連跌三月 6月經濟放榜恐驚嚇

#PMI #服務業 #消費傾向 #群體免疫

  被視作經濟領先指標的製造業PMI,中國官方6月讀數報50.9%(預期:50.8%),連續三個月呈下行之勢,疊加5月「三架馬車」表現齊遜預期,再印證本輪疫後強勁復甦邊際下行壓力漸增。

 

  此外,非製造業PMI中的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按月急挫,航空、住宿、餐飲、地產、租賃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齊位於臨界點以下,跟居民邊際消費傾向降至10年新低不謀而合。

 

新出口訂單續縮,價格壓力紓緩

 

  繼3月錄得階段高點51.9%之後,中國官方製造業PMI於4、5、6月分別錄51.1%、51.0%、50.9%;儘管仍處擴張區間,惟環比動能節節下行,理論上反映受訪全體製造業企業中,認為經濟「擴張」相對「收縮」的佔比連續三個月傾向式微。

 

中國官方製造業PMI連續三個月呈下行之勢,再印證本輪疫後強勁復甦邊際下行壓力漸增。

 

  分項指數看,備受關注的出口領先指標「新出口訂單」指數錄48.1%,連續第二個月收縮,或跟較早時廣東疫情導致鹽田港等部分港口擁堵延誤有關。鑒於集裝箱積壓延誤未有明顯改善,一些歐美供應商已開始提前訂購假日購物季的商品,為聖誕節旺季提前準備,關注該指數稍後會否收復50榮枯線。

 

  此外,在政府接連出手遏制大宗商品價格之下,「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按月大幅下降11.6個百分點,「出廠價格」指數亦跌9.2個百分點,反映製造商感受到的價格壓力紓緩,或預示6月PPI將從5月的13年高位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國際銅價突破每噸一萬美元大關,令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壓力山大,銅消耗大戶之一的家電行業,為此特別探討空調「以鋁代銅」,以壓縮成本。

 

日常服務業不景,財政政策或加碼

 

  再看非製造業PMI,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按月挫2個百分點,報52.3%,同樣連續三個月下行。儘管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保險等商務活動維持59%以上高景氣,但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航空運輸、住宿、餐飲、房地產、租賃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齊位於臨界點以下。

 

  何解內地接種新冠疫苗突破12億劑,距離群體免疫目標再近一步,受益社交距離放鬆限制的航空、住宿、餐飲等商務活動仍不景氣?

 

  若以住戶部門活期、定期存款之比衡量居民未來消費傾向,6個月移動平均值上月錄得10年新低,無論是乘用車銷量還是電影票房收入,統統指向居民尤其是房貸在身的中產一族緊捂錢包。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速會否從5月的12.4%水平續逼近10%,值得密切留意。

 

  總而言之,製造業景氣下降、製造業投資嘆慢板、工業產銷比率下降……本輪周期見頂信號頻閃,倘若6月出口、消費、房地產投資等進一步減速,7月政治局會議或適度加碼財政政策,以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31/05/2024

【FOCUS】PMI意外再收縮,共振存款搬家

#官方製造業PMI #有效需求 #債市 #PMI

  市場預期中國5月官方製造業PMI穩中有升之際,實際讀數卻意外跌穿榮枯線,中小企、消費品製造、新訂單等分項指數,不約而同齊由擴張轉為收縮。簡而言之,經濟仍受制有效需求不足,並似與愈演愈烈的存款搬家形成共振,需警惕流動性陷阱。

 

有效需求不足、生產成本上升

 

  國家統計局周五(31日)公布,5月製造業PMI錄49.5(預期:50.4),按月跌0.9個百分點。其中,反映內需的新訂單指數及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雙雙跌入收縮區間;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製造業企業比重重回六成以上(60.6%)。

 

5月製造業新訂單指數及新出口訂單指數,雙雙跌入收縮區間。


  有效需求不足之外,生產成本亦加快上升。數據顯示,購進物價指數連升三個月至56.9,且漲幅達2.9個百分點,遠大於出廠價格的1.3個百分點,不利於企業效益持續恢復向好。

 

  兩大逆風疊加,恐令企業對增加投資、擴大產能保持謹慎,4月盡顯疲軟的信貸意願或在5月持續。央媽旗下《金融時報》昨日(30日)就稱,5月金融數據將繼續受到M2增速較快下降的影響。被視作「總存款」的M2,一直是廣義貨幣供應量的風向標,增速節節走低,一大原因即是存款資金向理財產品、債市等領域轉移。

 

債券受捧擴中美息差施壓人幣

 

  看看近期「秒光」和「漲停」的超長國債,以及規模兩個月間膨脹近3萬億元的銀行理財規模,一大後果即是中國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迭創新低,與美債息差擴大增加了人民幣貶值壓力。人民幣本月兌一籃子貿易加權貨幣錄今年以來首次貶值後,有交易員甚至預期,兌美元或重現2015年式的一次性貶值。

 

內地銀行理財規模近兩個月間膨脹近3萬億元。


  不過,從人民銀行最新發聲指「必要時將賣出國債(價跌息升)」、「2.5-3%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區間(現約2.33%)」的表態看,當局並不樂見本幣貶值,除了事關最高層「強大的貨幣」理念,還有一大原因是貶值恐加劇需求失衡。

 

  儘管央媽料力抗貶壓,但居民和企業一邊坐擁大量現金,一邊抱團收益相對較高的無風險資產,而非消費或投資,要防止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政府帶頭發債和加大投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擴大消費品以舊換新力度之外,且看7月三中全會在「增收」二字有何大招待出。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