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08/11/2022

【FOCUS】「升溫1.5度」願景瀕死 氣候峰會聚焦兩目標

#碳達峰 #煤炭業 #COP27 #氣候變化

  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刷新歷史新低,歐洲先民留下的「饑餓之石」因河床乾涸重見天日,海水升溫助虐四級颶風「伊恩」重創佛州,世紀豪雨衝毀巴基斯坦近半農田……世界變得觸目驚心,背後「撒旦」是全球平均氣溫自工業革命以來已累升近1.2攝氏度,恐意味有關「1.5攝氏度」的願景已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最新疾呼,人類要麼團結,要麼滅亡。

 

迄今較工業革命前已升溫近1.2度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締約方會議(COP27),周一(7日)在埃及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揭幕,193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將在接下來兩周,為實現2015年《巴黎協定》擬定的「尋求在本世紀將氣溫升幅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目標,做最後的努力。

 

 

  何解稱「最後的努力」?原因主要有三:其一,世界氣象組織(WMO)周末發布的「2022全球氣候臨時狀況報告」估算,今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850-1900年工業革命前高出約1.15攝氏度,意味本世紀內控制升溫1.5攝氏度的額度幾已耗盡。

 

  其二,用古特雷斯的話稱,「人類正脚踩油門,駛在通往氣候地獄的高速公路上。」繼全球碳及甲烷排放量去年創紀錄後,俄烏戰爭重創綠色能源轉型進程,國際能源署(IEA)就預計,今年全球煤炭消費量將重返2013年時的紀錄水平。

 

冀各國更有力減排,富國兌現承諾

 

  其三,去年COP26達成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雖然歷史性寫入「逐步減少」煤炭字眼,但具體執行將交由2022年底「重新審視並加強」2030年減排目標。聯合國就指,按現時各國承諾(大部分未達標),全球平均氣溫到本世紀末將上升2.4至2.6攝氏度。

 

 

  鑑於此,今次氣候大會的一大目標,即是爭取各國提交更強有力的NDC(國家自主貢獻)計劃,令2030年碳排放量較2010年減少43%。此外,解決懸而未決的發達國家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財政援助,以應對氣候變化的破壞性影響,則是另一大目標。

 

  全球最大的碳累計排放國、全球第二大排放國 — — 美國,就計劃宣布一系列新減排措施,以及提出一項新的碳信用計劃,增加從富裕經濟體的融資。不過,拜登政府的雄心或很快因中期選舉的「紅色浪潮」受挫,8月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中投入3690億美元用於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投資,隨時撥款受阻。

 

  至於中國,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而據Carbon monitor數據,首8月中國日均碳排放量按年升2%,美國則按年飆12%。

 

17/05/2024

中國綠色能源產能過剩?

#雷鳴天下 #綠色能源 #能源政策 #碳中和 #碳達峰 #污染 #減排 #地球暖化 #可再生能源 #中美關係 #大國博弈

  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上月到中國訪問時發表的「中國產能過剩」論,太過違反經濟常識,連影藝界的阿叻也一針見血指出中國不是「產能過剩」,而是「產能過勁」。但很多人或許忘記,耶倫曾試圖突出中國在綠色能源、電動車、太陽能光伏板及電池方面產能特別過剩。美國政府也許是要以在電動車及光伏板等項目上大幅加稅,來要脅中國不得與俄羅斯進行貿易,但中國顯然不為所動,所以美國在5月14日便惟有硬著頭皮宣布:把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關稅從25%增至100%,太陽能電池關稅則從25%上升至50%。這些是典型的無用功,這些產品的美國市場對中國並不重要,中國自己對綠色能源產品的需求正殷,美國的加稅只傷了自己,對中國只是搔癢。不過,美國此舉,更顯露其中國政策章法大亂,而且使人相信,美國對防止地球暖化,口說支持但毫無誠意。

 

料2025年碳達峰,提早達標

 

  有個組織叫「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每年都會發布一份長篇報告,分析及檢查各國的能源政策及減排狀況。全球天氣變暖及極端氣候頻頻出現,我們在香港早已常常領教,將來還會出現甚麼災難,我們還需拭目以待,但光是空氣污染所帶來的人命損失,據IEA的估計,每年有600萬人因此過早死亡。人命有價,經濟學中有方法估算,我屈指一算,已發現其每年構成的損失,幾可等同美國一年的GDP,非同小可!只是世人一般不大理會別人的死亡,對此等損失視而不見而已。

 

中國積極拓展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AP)

 

  為了控制地球暖化所帶來的困擾,國際上設了一個目標,便是大氣溫度與工業革命前相比,平均增幅要在攝氏1.5度以下。這個目標不易達到,但若達不到,全球則會災難頻仍。現時的計劃是希望到了2050年可達至「碳中和」,即人類每年製造的二氧化碳可被樹木全部吸收,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比重不會增加。中國近年在這方面的貢獻特別亮麗,她雖因人口眾多、工業發達,能源使用巨大,但從前設立了指標,2030年前達至「碳達峰」(即二氧化碳排放從此時開始一直減少),2060年步至碳中和。以目前數據看來,中國可提早幾年達成這些目標,可能2025年便碳達峰,IEA對此亦讚譽有嘉。

 

太陽能電池產量,年增逾倍

 

  為何中國處於工業高速發展期,仍可在控制地球暖化上超額完成任務?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在可再生能源上進步非凡,光是在2022年,中國以一國之力,供應著全球太陽能電池當年總產量的45%、風力發電的50%,以及全球電動車銷售的60%。在2023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竟比2022年增加不止100%。

 

中國的電動車性價比高,佔了全球銷售的六成。(AP)

 

  但這是否意味著地球暖化危機,已因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產量上的急速進步而化解了?遠未到此地步。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功率的增幅是510GW(即5100億瓦),但這距離去年年底200個國家所訂定的目標,即到了2030年,可再生能源全球的總功率要三倍於現在,即達到11000GW,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若無中國爆發式的產能增長,根本毫無達標機會。由此可見,美國說中國綠色能源產能過剩,真是語無倫次,中國這方面雖產能甚勁,對世界貢獻巨大,但仍需加大力度生產太陽能電池等產品,才可勉強頂住全球天氣的變異,否則將來出現河流斷流、湖泊見底又或特大風暴的情況下,連能源安全都成問題。

 

新能源貢獻全球,反遭抹黑

 

  美國方面情況又如何?2022年,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14噸,全球最高;中國則為9噸。美國製造了污染,但卻頗為不思進取,現時美國每年製造的太陽能電池,可供電7GW,只是中國數以百個GW的零頭,到了2030年,美國的預期也只是40GW。

 

  去年我開車環繞美國一圈,在得克薩斯州,朋友告知,該州對安裝太陽能電池雖無法定理據禁止,但諸多阻礙。此州陽光充沛,本是太陽能的合適之地,為何普通家庭安裝光伏板也這麼麻煩?朋友認為因為該州是產油州,其利益集團根本不想有能源的新來源,以免影響其生意。若此說屬實,則美國是否有真心實意減低碳排放,實屬可疑。

 

得克薩斯州是美國主要產油州份,對安裝太陽能板諸多阻礙。(AP)

 

  投資在可再生能源,達至碳中和,本是對全球有益之事,但美國卻不這麼樂意自己付錢,貢獻世界。反而中國,據IEA的報告,每年卻肯投入遠超6500億美元的代價去發展新的潔淨能源,這是GDP的3.6%,數額巨大,有此義舉,反被美國抹黑,這世界有時真是黑白顛倒。

 

(本文原載於5月17日《香港經濟日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