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31/01/2024

【FOCUS】PMI顯小企業困境,當局預告精準幫扶

#PMI #中國經濟

  春節趕工效應及三大行業加持,中國1月官方製造業PMI結束三個月下行,小幅回升至49.2;逆勢而行的是小型企業PMI,續跌至47.2的7個月最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周三(31日)就「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召開記者會指,個體工商戶是產業鏈和消費鏈的「毛細血管」,下一步將全面推進分型分類精準幫扶。

 

經濟放緩,考驗社會資源有效分配

 

  去年成功保5的中國經濟,進入2024年,就被反彈乏力的A股、港股籠罩於陰霾之下,不過IMF季度《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就最新上調全年增長預測由4.2%至4.6%。無論最終GDP是落於4.6%、5%、5.2%,零點幾個百分點不過是數字分別,今年更重要的問題無疑是,如何在經濟放緩、財政緊絀的大背景下,妥善有效分配社會資源?

 

 

  國家統計局今早揭盅經濟先行指標PMI顯示,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製造業及非製造業企業比重,雙雙高企約六成,換言之,逾一半市場主體都在艱難求存。此從整體製造業PMI回升,小型企業PMI卻跌勢未止即可見一斑;而今次推動PMI小幅回升的最大功臣--錄4個月高點的生產指數,其中大型、中型企業生產指數分別為52.3、52.4%,小型企業則為47.8%。

 

  除了大中小型企業景氣度分化,行業分化亦如此。有新動能之稱的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連續保持在擴張區間;春節臨近,以「哈爾濱潑天富貴」為代表的國內遊升溫,亦帶動零售、餐飲、運輸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擴張。

 

生產建設型財政VS福利支出型財政

 

  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當下處境最艱難的,當屬被稱為「疫情衝擊最大受害者」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1.24億戶,佔經營主體總量67.4%,支撐近3億人就業。

 

 

  市監總局同日召開記者會指,就「生存型」、「成長型」、「發展型」、「名特優新」四類個體工商戶,下一步將全面推進分型分類精準幫扶,並探討運用市場化手段,有針對性地提供法律政策、市場供需、招聘用工、創業培訓、金融支援等服務。較早之前,金監總局亦指,今年將繼續引導銀行放寬抵押物要求,逐步提升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比重。

 

  不過,眼下最迫切的或是,政府以真金白銀補貼個體工商戶、中小微企,包括減免房租、寬限債務,盡快助其恢復元氣,從而增加家庭收入。至於中國長遠而言,會否從生產建設型財政向福利支出型財政轉變?而看3月的「兩會」動向。

 

31/05/2024

【FOCUS】PMI意外再收縮,共振存款搬家

#官方製造業PMI #有效需求 #債市 #PMI

  市場預期中國5月官方製造業PMI穩中有升之際,實際讀數卻意外跌穿榮枯線,中小企、消費品製造、新訂單等分項指數,不約而同齊由擴張轉為收縮。簡而言之,經濟仍受制有效需求不足,並似與愈演愈烈的存款搬家形成共振,需警惕流動性陷阱。

 

有效需求不足、生產成本上升

 

  國家統計局周五(31日)公布,5月製造業PMI錄49.5(預期:50.4),按月跌0.9個百分點。其中,反映內需的新訂單指數及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雙雙跌入收縮區間;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製造業企業比重重回六成以上(60.6%)。

 

5月製造業新訂單指數及新出口訂單指數,雙雙跌入收縮區間。


  有效需求不足之外,生產成本亦加快上升。數據顯示,購進物價指數連升三個月至56.9,且漲幅達2.9個百分點,遠大於出廠價格的1.3個百分點,不利於企業效益持續恢復向好。

 

  兩大逆風疊加,恐令企業對增加投資、擴大產能保持謹慎,4月盡顯疲軟的信貸意願或在5月持續。央媽旗下《金融時報》昨日(30日)就稱,5月金融數據將繼續受到M2增速較快下降的影響。被視作「總存款」的M2,一直是廣義貨幣供應量的風向標,增速節節走低,一大原因即是存款資金向理財產品、債市等領域轉移。

 

債券受捧擴中美息差施壓人幣

 

  看看近期「秒光」和「漲停」的超長國債,以及規模兩個月間膨脹近3萬億元的銀行理財規模,一大後果即是中國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迭創新低,與美債息差擴大增加了人民幣貶值壓力。人民幣本月兌一籃子貿易加權貨幣錄今年以來首次貶值後,有交易員甚至預期,兌美元或重現2015年式的一次性貶值。

 

內地銀行理財規模近兩個月間膨脹近3萬億元。


  不過,從人民銀行最新發聲指「必要時將賣出國債(價跌息升)」、「2.5-3%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區間(現約2.33%)」的表態看,當局並不樂見本幣貶值,除了事關最高層「強大的貨幣」理念,還有一大原因是貶值恐加劇需求失衡。

 

  儘管央媽料力抗貶壓,但居民和企業一邊坐擁大量現金,一邊抱團收益相對較高的無風險資產,而非消費或投資,要防止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政府帶頭發債和加大投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擴大消費品以舊換新力度之外,且看7月三中全會在「增收」二字有何大招待出。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