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01/03/2024

【FOCUS】官方PMI一冷一熱,小企業暗湧續增

#PMI #兩會 #中國 #FOCUS #聚焦神州

  春節錯位效應下,中國2月官方製造業、非製造業PMI一冷一熱——前者按月跌0.1個百分點至49.1,連續第五個月低於榮枯線;後者按月升0.7個百分點至51.4,錄五個月最高。數據符合預期,但經濟整體運作平穩之下,小企業面臨的暗湧正愈來愈大。

 

市場需求疲軟最大痛點

 

  國家統計局周五(1日)揭盅經濟先行指標,由於春節八天假期的季節效應,製造業PMI的五大分類指數(生產、新訂單、原物料庫存、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均低於榮枯線,意味全數表現較1月收縮。

 

非製造業PMI按月升0.7個百分點至51.4,錄五個月最高。


  時值周四(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大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處於傳統生產淡季的製造業,難掩大型企業生產、新訂單連續第10個月擴張,高技術製造業亦連續第四個月擴張。

 

  但更值留意的,是連續第11個月位於收縮區間的小型企業PMI,最新錄46.4的八個月最低。北京大學最新調查報告亦顯示,市場需求疲軟持續成為小微經營者最大痛點且壓力加劇,而去年第四季應收帳款均值10萬元,佔季度營收比例高達67%,折射近日曝出的「貴州女企業家向地方政府討工程款陷尋釁滋事被批捕」事件僅冰山一角。

 

中金籲中央加槓桿萬億

 

  小微企業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亦是就業蓄水池,除了面臨需求不足、應收帳款,另一難題則是融資難、融資貴。北大報告顯示,其通過線上、線下貸款獲得融資的年化利率分別為8.9%、6.2%。

 

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適度加力」,勢是下周兩會的焦點。


  鑑於此,儘管中國高技術製造業、汽車業等投資和生產如火如荼,但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等始終如影隨形,對此,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出招,包括中央財經委拍板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深圳推出24項措施促進汽車出口,包括支持車企在深製造基地生產出口車型、打造二手車出口企業集群等。

 

  然而,解決資金效率、提振小微及家庭部門勢是繞不過去的門檻,尤其是據內地頂級投行中金測算,2020年至2023年間,企事業單位新增的42.6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中,並未完全流向實體投資,而是通過定存再度回到銀行體系,或用於已有債務的利息支出。

 

  那麼如何推動私人部門開啟信用擴張、拉動投資回報率上升?中金提出,中央加槓桿5萬至6萬億元以令財政脈衝重回高點。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適度加力」,勢是下周兩會的焦點。

31/05/2024

【FOCUS】PMI意外再收縮,共振存款搬家

#官方製造業PMI #有效需求 #債市 #PMI

  市場預期中國5月官方製造業PMI穩中有升之際,實際讀數卻意外跌穿榮枯線,中小企、消費品製造、新訂單等分項指數,不約而同齊由擴張轉為收縮。簡而言之,經濟仍受制有效需求不足,並似與愈演愈烈的存款搬家形成共振,需警惕流動性陷阱。

 

有效需求不足、生產成本上升

 

  國家統計局周五(31日)公布,5月製造業PMI錄49.5(預期:50.4),按月跌0.9個百分點。其中,反映內需的新訂單指數及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雙雙跌入收縮區間;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製造業企業比重重回六成以上(60.6%)。

 

5月製造業新訂單指數及新出口訂單指數,雙雙跌入收縮區間。


  有效需求不足之外,生產成本亦加快上升。數據顯示,購進物價指數連升三個月至56.9,且漲幅達2.9個百分點,遠大於出廠價格的1.3個百分點,不利於企業效益持續恢復向好。

 

  兩大逆風疊加,恐令企業對增加投資、擴大產能保持謹慎,4月盡顯疲軟的信貸意願或在5月持續。央媽旗下《金融時報》昨日(30日)就稱,5月金融數據將繼續受到M2增速較快下降的影響。被視作「總存款」的M2,一直是廣義貨幣供應量的風向標,增速節節走低,一大原因即是存款資金向理財產品、債市等領域轉移。

 

債券受捧擴中美息差施壓人幣

 

  看看近期「秒光」和「漲停」的超長國債,以及規模兩個月間膨脹近3萬億元的銀行理財規模,一大後果即是中國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迭創新低,與美債息差擴大增加了人民幣貶值壓力。人民幣本月兌一籃子貿易加權貨幣錄今年以來首次貶值後,有交易員甚至預期,兌美元或重現2015年式的一次性貶值。

 

內地銀行理財規模近兩個月間膨脹近3萬億元。


  不過,從人民銀行最新發聲指「必要時將賣出國債(價跌息升)」、「2.5-3%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合理區間(現約2.33%)」的表態看,當局並不樂見本幣貶值,除了事關最高層「強大的貨幣」理念,還有一大原因是貶值恐加劇需求失衡。

 

  儘管央媽料力抗貶壓,但居民和企業一邊坐擁大量現金,一邊抱團收益相對較高的無風險資產,而非消費或投資,要防止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政府帶頭發債和加大投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擴大消費品以舊換新力度之外,且看7月三中全會在「增收」二字有何大招待出。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