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10/04/2024

【FOCUS】全球獨角獸放榜,中國「後浪」吸睛

#90後 #人工智能 #獨角獸企業 #獨角獸

  「言必稱AI」的時代,胡潤研究院最新發布《2024全球獨角獸榜》,中國以340家企業位居第二,其中,佔比最大行業正正是人工智能。不計連續三年穩坐榜首的「社媒之王」字節跳動,今次上榜的多間獨角獸中企亦雲集80後甚至90後創始人,應了2000年刷屏的詩歌《後浪》--我們這一代的想像力,不足以想像你們的未來。

 

中國703家上榜,創始人雲集8090後

 

  胡潤2024年全球獨角獸(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榜,1453家企業中,美國、中國、印度分別以703家、340家、67家佔據三甲;過去一年,全球新增獨角獸171家,美國、中國分別佔70家、56家。

 

1453家全球獨角獸企業中,美國、中國、印度分別以703家、340家、67家佔據三甲。

 

  其中,躋身前20位的9間中企,除了螞蟻系、騰訊系、京東系,白手創業起家的字節跳動(估值1.56萬億元)、Shein(估值4600億元)、滴滴(估值1350億元),創始人均為80後,而打造大名鼎鼎「原神」的遊戲公司米哈游(估值1600億元)、創始人更是85後。

 

  此外,新上榜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月之暗面、智譜華章,機器人初創公司極飛科技、擎朗智能、快倉智能,創始人楊植麟、張鵬、彭斌、李通、楊威要麼是90後,要麼是80後。

 

天才出少年,多間企業明年料晉新秀

 

  除了已上榜的企業,明年大有可能晉身獨角獸級別的初創企業,創始人「天才出少年」的還有剛剛完成第六輪融資的智元機器人(現估值約70億元),以及完成B輪融資的東方空間(現估值約60億元)。

 

  前者的創始人彭稚輝,去年8月已發布人形機器人「遠征A1」,可用於倉儲物流、柔性智造,並獲比亞迪、上汽等投資,最新擬在上海建造首座量產工廠。而後者的創始人姚頌,年初剛宣布開啟規模化商業火箭發射,並用自研的「引力一號」火箭將3顆衛星送上預定軌道。

 

智元機器人去年8月已發布人形機器人「遠征A1」。


  此外,對標排名獨角獸榜第28位的人工智能校對平台Grammarly(估值920億元),90後創辦的秘塔寫作貓同系AI搜索引擎,3月的訪問量錄按月飆升逾5倍至669萬次,增幅甚至超越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智能助手。

 

AI人才培養大國,科技競賽勝負難料

 

  國內以人工智能領銜的科技創投熱潮何解方興未艾?答案指向人才。據智庫保爾森基金會最新數據,中國過去數年培養的頂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員的全球佔比,已從2019年的29%升至2022年的47%,可謂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大國。

 

  數據並顯示,在中國獲得相關本科學位的人員,其中近31%選擇在中國攻讀研究生並留國工作,近7%選擇赴美國攻讀研究生者並回國工作。不過,美國仍是最頂尖(前2%)人工智能人才的首選工作目的地,攬獲其中57%,遠超中國的12%;而前20%最頂級人工智能人才,美中則各佔42%、28%,未來科技競賽仍勝負難料。

 

22/02/2023

不甘做「月光族」!90後創理財工具平台,助用家掌握金融市場脈搏

#金融科技 #AREIX #初創 #創業 #90後 #理財 #加密貨幣 #創科 #Fintech #理財工具 #start up

  在香港這個充滿投資機遇的地方,市場上充斥著不同類型的產品協助個人投資者作出投資決定。今期,我與大家分享一個金融科技初創公司的故事,其推出的理財產品,專注於協助用家掌握市場脈搏及投資方向。該公司聯合創辦人陳健君(Jason)指出,他的創業宗旨是為他人創造更多財富,亦希望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盡一點力。

 

透過鑽研加密貨幣相關技術萌創業念頭

 

  「90後」Jason是香港城市大學環球商業系統管理學系2018年的畢業生。與不少大學生一樣,在學期間靠獎學金和補習工作養活自己。當時賺得愈多也會花費得愈多,且覺得理財很花時間,結果成為「月光族」。「創業念頭就在此時萌芽,希望研發協助理財的工具。」他開始鑽研加密貨幣相關技術,以及虛擬資產的交易及投資技巧。畢業後他曾在全球大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工作,負責分析理財及結構產品。

 

 

  及後Jason決定於2019年成立AREIX公司和研發Olawealth平台,同時擔任該公司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他希望透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投資理財顧問服務,變成自動化和個人化的理財應用程式,為用家提供更有效和貼身的財富管理。但他強調,「公司產品並非銷售加密貨幣,眼見不少散戶靠貼士去做交易,沒有一個較全面的交易系統,很容易FOMO(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而招致虧損。」其公司希望可以為用家提供合適的交易策略及有效資訊,讓他們在進行加密貨幣交易前作為參考。

 

  創業初期,投資加密貨幣屬新概念,認識的人不多,甚至抱有很多疑問。 Jason很興幸可以有我家人的支持。他笑言:「媽媽一向以『自由自主』的方式養育我,給予絕對尊重及支持。我自2017年開始投資加密貨幣獲利,便將全數利錢用作創業資金。」

 

  他建立一個「生態系統」平台,那裏至今有逾200個已驗證的頂級交易員和KOL(關鍵意見領袖),用家可以訂閱這些專家的投資策略,當有KOL進行買賣時,用家即時獲得通知,並自己決定是否跟隨。另外,公司除了推出面向用戶的產品外,也與加密貨幣交易所、資產管理公司磋商合作機會。現在公司的主要市場位於香港和台灣。

 

 

在港設立金融科技公司有優勢

 

  事實上,在香港設立金融科技公司較其他地方優勝。他指出香港的金融系統、相關法例及防洗黑錢措施十分完善,「最重要的是,香港連接內地,亦與東南亞許多國家有連繫,加上政府為業界提供的有利條件,為香港土生土長的FinTech Startup(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提供極佳的創業環境。」Jason相信加密貨幣在香港朝著正面方向發展,對金融科技公司的吸引力大增。

 

邀志同道合人士參與團隊

 

  Jason的公司可以穩步發展,全賴共同創辦人及核心團隊同心協力。他選擇創辦人合作也有自己一套方式。「我經常參加跟初創公司有關的活動,認識很多投身初創行業的同路人,他們熟悉創業元素及運作方式。若遇到合適人才,便會邀請他們加入團隊。重點是,大家都有著相同的初心,一起打造自己用得著,又可以幫助別人的項目。」長遠建立一個值得信任,以用戶及數據為本的生態系統。」

 

 

  Jason對有意投身初創的人士建議:「有顧忌,就不必創業!」他認為,創業者都是對自己想做的事情非常有信心,並深信「if not me, who? 」(非我莫屬?),當能力未及時,便需要努力學習相關知識,或者物色合適人選作合夥人,一起實踐理想。當年Jason也不是毅然離職,而是先在工作上學習相關知識,並懷著謙虛的心,不恥下問。只要抱著這種心態創業,才能戰勝顧忌。

 

  筆者最欣賞Jason的地方,就是他懂得利用本港作為金融國際中心的優勢,大展創業夢。事實上,去年雖受疫情影響,但香港的初創公司數目仍有增長。據香港投資推廣署統計資料,去年本港初創公司有3,985間,按年增加6%,當中以金融科技公司較多,而生物及醫藥科技公司的數目亦日益增加。初創項目可謂百花齊放,備受市場注視。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