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FOCUS
16/04/2024

【FOCUS】首季GDP意外強勢,3月勢緩不改政策定力

#社會消費品零售 #高技術製造業 #中國GDP #新能源汽車 #中國經濟

       5.3%!中國一季度GDP強勢開局,惟大勝預期的驚喜背後不乏隱憂。繼3月出口表現、信貸脈衝雙雙「拉胯(退步)」後,當月工業、消費亦顯頹勢,房地產更是不容樂觀。換言之,首季GDP意外放閃,幾乎全仰賴首二月的衝勁,其中又以外需及製造業領銜拉動。

 

外需、製造業拉動前兩月經濟擴張

 

  國家統計局周二(16日)公布,首季GDP按年增5.3%,大勝市場預期的4.6%。除了部分因去年首季的低基數效應,最大功臣當屬高技術製造業,首季增加值按年增7.5%,較第四季加快2.6個百分點。其中,充電樁、3D列印設備、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集成電路產量,分別按年增41.7% 、40.6% 、29.2%、20.1%、40%。

 

中國高技術製造業首季增加值按年增7.5%,較第四季加快2.6個百分點。

 
  不過,如單看3月,多項指標均現回落:出口轉跌遠遜預期,社融存量增速錄2017年有記錄以來最低,今早最新公布的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發電量、產煤量等增速亦齊齊放緩,其中,直接反映內需冷熱的零售數據,增速錄去年7月以來最慢的3.1%(預期:4.6%)。

 

  數據顯示,首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年實際增6.2%,但財政部較早時公布的首2個月個人所得稅收入,錄按年減少15.9%,加上近期內地銀行、券商紛傳降薪潮,顯示「緊日子」預期將續施壓內需。

 

地產庫存高企,推設備更新谷內需

 

  至於房地產,3月商品住宅銷售額按年跌幅擴大至31.2%,整體商品房待售面積直逼7.5億平方米,過去一年間增加了逾億平方米。龐大庫存之下,發展商去貨艱難,繼恒大、碧桂園、佳兆業、世茂等之後,被呈請清盤新增時代中國,而接連賣產的前首富王健林最新據報已賣掉北京萬達總部,此外,深圳寫字樓空置率亦刷新30.6%新高。

 

3月商品住宅銷售額按年跌幅擴大至31.2%,整體商品房待售面積直逼7.5億平方米。


  面對經濟部門供給壓倒需求,外需強過內需,有分析師不諱言,數據細節疲弱,增長現結構性下滑。A股半日再上演逾5000股下跌,適度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鞏固經濟穩定向好的基礎,除了確保生產端高位運行、推動設備更新谷內需料是焦點之一,國家發改委上周就指,工業農業設備、汽車家電更新的市場需求規模達逾萬億元。

 

  不過,從國統局「要承受轉型的一些陣痛」,以及央行主管《金融時報》「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不利於提升經濟發展質效」的說法看,高負債、舊動能的代表--房地產業,仍只能自求多福,而保交樓將維持高壓。

30/01/2023

銷量直逼Tesla!邊緣汽車品牌變「最大黑馬」!全球晶片大短缺,比亞迪靠甚麼突圍而出?

#數碼營銷 #車用晶片 #電動車 #王傳福 #晶片 #汽車市場 #新能源汽車 #汽車品牌 #創科 #車壇 #半導體業界 #數碼 #新能源車浪潮 #Tesla #比亞迪

  我們常常說,物極必反,一個產業景氣熱到最高點,通常都會逆轉而下,通常有很大的殺傷力。

 

  2021年全世界都在搶晶片,尤其是車用的晶片告急,這是半導體業界開開心心的一年。不過美好的時光到了2022年便是盡頭,晶片的供求出現逆轉,全球大廠盈利及股價紛紛下跌。

 

 (圖片由作者提供)

 

  把時間軸推前兩年,一切電動車相關股票都升到上太空,但同樣地,2022年也跌到令人懷疑人生。

 

  像Tesla,收入主要分布在未來的科技企業,隨著利率上升,其接演之後的市值也跟著縮水,再者,如今大環境轉差,大跌70%。

 

  Tesla市值大跌有三大原因,第一是大環境的因素,首先是利率上升,大家都勒緊褲頭,標榜節能環保車的電動車,並不是人們優先選擇,紐約時報聲稱,幾個月之前買家要等好幾個月才能夠買到Tesla,現在幾日就有貨,分析員認為這個是需求疲弱的象徵,從Tesla最近降價20%等措施表明,市場對Tesla的需求非常低迷,在上海的Tesla工廠近來也會停工。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第二,過往買家或投資者想追捧電動車,Tesla是唯一選擇,但近來各路人馬都在做,在美國,福特、通用和現代的電動車已經蠶食Tesla的市場佔有率,在中國本土有比亞迪等業者的激烈競爭,多年來一直屬於邊緣汽車品牌的比亞迪(BYD)在2022年異軍突起,成為行業最大的黑馬。根據市調機構LMC Automotive預測,比亞迪2022年的純電車銷量將較去年大增2.5倍,達106萬台,僅次於Tesla的142萬台,高居世界第二。

 

  在歐洲,福士及其子公司,例如Audi的電動車銷量也在Tesla之上。

 

  伴隨電動車到來的,還有新興的交通領域的技術生態,自動駕駛、雷射雷達、車載晶片廠商也紛紛出現在展會上。

 

  而這家中國電動車之王,第一桶金就來自山寨豐田Toyota。

 

  比亞迪2007年就開始買了一台豐田Corolla Altis拆開細細研究。第一款車,竟然就大膽照A貨豐田的全球暢銷車。坦白說,抄得還不錯,零組件的精合度高於吉利、奇瑞等同業。

 

 (圖片由作者提供)

 

  當時的民營車廠,車身模具都外包給台灣、韓國小廠開發。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卻下了功夫,直接在日本挖角模具師傅,引進技術,全部自己做。

 

  一台正版豐田Altis要賣20多萬人仔,這台山寨車F3只要8萬人民幣,登時成為暢銷車款,最高峰的2009年,一年賣到近30萬台,有段時間,深圳街頭的士都是比亞迪F3。

 

  坦白講,當時總覺得「電動車」只是用來爭取政策支持、拿補貼。當時Tesla的Model S還沒有上市。很少人認為,純電車會在未來成為主流。沒想到,巴菲特竟然信了。

 

  2022年11月16日,比亞迪還迎來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下線。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12月公司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量23.52萬輛,上年同期為93,945輛。 2022年全年實現產量187.7萬輛,同比增長209.17%。

 

  但靠著山寨竄起,比亞迪以高度垂直整合的模式著稱,王傳福曾公開說過,「除了汽車玻璃、鋼板跟輪胎,比亞迪甚麼都自己做。」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此時,外界才發現比亞迪的垂直整合程度,已達到舉世車壇無人能及的水準。既然自己做,疫情下讓其他車廠大傷腦筋的斷鏈問題,對比亞迪自然不成影響。這也是中國掀起新能源車浪潮時,比亞迪純電車可源源不絕供應,銷量狂飆主因。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