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

Foodie What’s On
18/09/2015

嘉麗園潮州粉麵 潮洲佬的堅持

  「啲後生,樣樣都講科技,希望可以慳時間慳工序,呢樣是不能接受」。嘉麗園潮洲粉麵餐廳(下稱「嘉麗園」)的許老闆堅持每日由凌晨12點打丸打到早上8、9點,下午約4點又會回舖頭打點,星期一至星期七,除了農曆新年和生病外,都沒有放過假。既不放心讓別人打,暫時亦沒有人能捱得住,他堅持用古老方式去打丸,這可能就是潮洲佬的固執。 

 

許老闆總散發著潮洲人的霸氣

不少師傅也跟了許老闆30幾年 

 

  嘉麗園1976年開業,90年代搬到現址,但都沒有離開過元朗康景街。許老闆是第二任老闆,他從大陸偷渡至香港,便跟嘉麗園前老闆學習潮洲粉麵的做法。及後,他用了4萬元把舖頭頂來做。和不少老店一樣,傳承是一個大問題,「下一代接唔到,仔女又不願接,早前有個半邊仔做了半年,也捱不住,沒做了」。他表示,當有一日,他再打不到丸的話,可能就是退下來之時,「現在賺到兩餐,養得起夥計,便足夠了」。

 

手製丸較滑溜

 

  不論牛丸、豬肉丸、墨丸,還是魚蛋,都是由許老闆自己打的。 

 

 

  餐廳後面有一個約100尺的房間,裹面擺放著幾部古董機器。說是古董,並非是不能用,而是機器有超過40年歷史,連維修都有因難的那一種,每款丸所需要打的速度都不一樣,需要依靠彈弓去加重,「每一樣都有數計」。由於是手製的關係,每粒丸的形狀都不一樣,而由於不斷去唧魚蛋牛丸,許老闆的手指曾斷過,他笑言:「要呢行,好多都要斷手,係潮洲佬先捱到」。 

 

 

  製法堅持,對用料亦有高要求。牛丸,一定要新鮮牛肉,並要用肉眼等部位打出來,讓牛丸很滑,加入冰、冬菜、紅䓤和鹽打出來。選用的新鮮牛有優劣之分,7、8歲的牛才能給予又鮮味又有肉味又有牛味的感覺;豬肉丸則選用黑豬的屁股肉、豬肚和肥肉加以配料打成,成本較白豬為貴,但勝在有口感和較滑溜。

 

淨牛丸、墨丸雙併($44)

 

短評:牛丸雖然皮比較厚,但十分彈牙,很有咬口。墨丸十分「阿美聲」,和坊間的墨丸有著很大的分別,彈牙有魚味,煙煙韌韌,像吃墨魚肉的感覺。

 

識食要食賓沙腩

 

  現時上水會為香港供應約20隻新鮮牛,嘉麗園每日大約能買到4-5隻牛,以應付當天的所需。彪記、勝利牛丸和嘉麗園是元朗區內食牛腩出名的舖頭,雖然在客源上沒有直接的衝突,但在爭奪新鮮牛,許老闆表示:「要同佢哋鬥早去買」。

 

普通牛腩的白油 

賓沙腩的黃油

 

  腩原來亦有分不同的等級,許老闆推介的是賓沙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於牛的橫膈膜附近,每隻牛只有2片,每日大概能供應約150碗,價錢亦屬最貴的一種。平時的牛腩都是以白油為主,賓沙腩貴就貴在那一片黃油。許老闆亦透露不少大陸客亦喜歡賓沙腩,總是是駕著靚車來嚐這股美味,更有人一次過買20斤回去。 

 

賓沙腩河($58) 

 

短評:許老闆說吃過此牛腩便會念念不忘,的確所言非虛。此腩根肉分明,咬下去口感層次豐富,肉是腍的但根很爽口,賣得貴確實有原因。湯頭方面,喝得出很足料,令我忍不住未食河粉先飲一半湯,最重點的是,這碗湯喝完不會口渴。

 

新鮮牛雜難求

 

  許老闆不單有潮洲人捱得的特性,在言談間還流露出霸氣和坦率。這種霸氣,來自對自家出品的信心,他直言在香港,只有觀塘某一、兩間賣牛雜的舖頭是能「入得口」。他對小編豪語:「現在無乜舖賣新鮮的,你試下過附近買一碗,保證你能立即食出個分別來」。

 

1976年起、每日煮的湯汁

 

  新鮮牛雜,在宰牛時,便要在監督下清洗,一有差池,便全部燒毀。當牛雜運到舖裹,經過汆水出水的工序,再煲1-2小時煲熟,便把牛雜放入湯汁浸,浸到讓牛雜入味。一盤由於1976年起、每日煮的湯汁裹,每天更換幾十斤牛骨,並加入多款藥材,是古早的風味。 

 

辣椒醬是用新鮮指天椒製成,是食牛雜的良伴,辣味夠濃。

 

  除了牛雜外,這裹還有牛鞭、牛歡喜等內臟,但數量供應少,想食還是要碰運氣。 

 

全套腩雜十寶河($55)

 

短評:許老闆表示除了金錢肚和牛膀外,其餘的牛雜均是新鮮的。雖然用藥材製作而成,但吃下去毫無藥材味。街外的牛雜會有「鞋」口的問題,但這碗沒有。腸類爽口、牛肺煙韌,是十寶內最驚喜之作。

 

嘉麗園潮州粉麵餐廳詳情:

 

 

地址:元朗康景街利景樓5號地下

營業時間:凌晨1點半至晚上9時

電話:2476 6882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沒有相關資料。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