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雷鳴天下
23/12/2016

天下大勢:變

#中國 #選舉 #脫歐 #美國大選

  上月中央電視台與《大公報》合辦了一個財經節目,論述當前的經濟形勢,我是講者之一。近兩個小時的現場錄影快結束前,主持人要求我們每人寫下一個字,以概括當今天下大勢。這是不容易的題目,我憑直覺寫下了「變」字。

 

  近閱柏克來加州大學一位朋友經濟史家艾根格達(Barry Eichengreen)在網上所發文章,他提到加爾布魯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1977年出版的名著《不確定的年代》(The Age of Uncertainty),並認為1977年世界雖有大變,社會充滿不確定性,但若與今天相比,當屬小巫見大巫。此言甚是,我們的確處於歷史大變的風眼中。

 

右翼思潮興起 排外情緒高漲

 

  只算過去1年,我們見到的大變還不夠多嗎?英國脫歐預示著歐盟這一標榜區內自由貿易的國際體制有解體危機。法國、意大利與奧地利的極右排外勢力,甚至是納粹思想,都蠢蠢欲動,並以奪得政權為目標。美國的特朗普捕捉到了白人中產及藍領的不安與恐懼,宣稱要在墨西哥邊境建一圍牆,又不但要終止有利會員國之間自由貿易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合作,但刻意地要孤立中國),卻順利當選美國總統。他勝出後,美國不少地方的人民,尤其是年輕人,都哭喪了臉,但我們卻不可否認,特朗普走向鎖國的道路,卻是得到足夠多的人支持。

 

  至於香港,年初出現了近40年未見的暴動,排外意識一早已經出現,港獨思潮只是其更極端的體現而已。對香港這樣一個毫無天然資源的地方,自絕於中國無異是自殺的簡單現實,也有人視而不見,可見在世界巨變面前,有些人適應不了,是會選擇逃避現實的。

 

  此等有明顯排外傾向,選擇封閉的變化其實並非在整個世界都出現,只是在世界最富裕的兩成人口中的國家才顯露出來,在中國與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經濟與科技的全球化帶來了巨大的利益,這些地方擁抱開放還來不及,只有最笨的人才會排外。但推動世界大變的動力又來自何方?

 

科技發展迅速 生產力大提升

 

  我相信自由經濟,不是馬列主義者,但年輕時讀過整套的《資本論》,對內中的經典論述也深信有其道理。推動世界改變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進步或變化,若現存制度、意識等上層建築與生產力或經濟基礎不相適應,那麼這些上層建築可能要被推翻掉(例如出現革命或戰爭),又或它們沒有被改變,那麼生產力的進步便會受到制約。

 

  過去幾十年,生產力最突出的進步是資訊科技噴井式的進步。20年前打電話到歐美,等閒要數百元一次,現在費用卻低至無人理會。30年前電郵還未普及,更遑論WhatsApp或facebook了。此等科技進步,使國際生產上的分工變得非常微細,一部600美元的iPhone雖在中國安裝,但在前些年,在中國創造的附增值只佔10美元左右。物流業的現代管理使得分工變得更可行,通訊的發達又使到在不同國家的生產,如同在同一工廠之內,世貿組織是一上層建築,它與國際分工(與必然帶來的貿易)相適應。國際分工與貿易使到不同地方的人民互相依存,這又同時誘發出新的通訊科技,使我們感到天涯若比鄰。

 

  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是全球化的大贏家,但對發達國家中部分的人民卻也可形成挑戰:以前你可以做到的,已非獨步天下的絕技,現在別處地方的人民一樣有能力做得到,你的收入為何可以比別人高出這麼多?他們回答不了這問題,對全球化適應不了,一條出路便是自閉,走向鎖國。但鎖得了嗎?減少國際分工意味著生產力更易停滯,更易被人超越。

 

  中國自80年代起搞開放及部分市場化,但就是這尚未完善的市場化,已大大解放了中國人民的生產力及才智。據美國中情局在《世界事實書》的估計,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在2015年的GDP已達19.7萬億美元,高於美國的18.04萬億,日本的4.843萬億連印度的近8萬億也比不上,更只是中國的零頭而已,就算美國、日本加在一起,也只比中國的GDP高出16.2%。以中國近年增長的速度,每年新增的GDP部分,已超過整個澳洲的GDP,此種急劇進步向世界提出挑戰:我們懂不懂得適應變化。

 

31/05/2024

中國絞殺「台獨」的戰略已成形?

#雷鳴天下 #中美關係 #大國博弈 #聚焦神州 #兩岸關係 #台灣 #中國 #賴清德 #第一島鏈

  賴清德5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並不是不少藍營人士所預期的會採取溫和立場,而是徹頭徹尾的一篇「台獨」宣言。他不但自吹會「讓她(台灣)成為國際上令人尊敬的偉大國家」,還特別強調「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這句說話可圈可點,「第一島鏈」是美國締造,用以封鎖中國海上貿易,以圖把中國發展扼殺的重要戰略手段。  

 

賴清德5月20日的「就職」演說,是徹頭徹尾的一篇「台獨」宣言。(AP)

 

  賴清德主動對美國獻身,把台灣放在美國對付中國的最前沿,這是送給美國表達不二之心的投名狀。從始賴已自絕於中國人民,不論前途如何起伏,他也只是在走著「台獨」的不歸路。

 

  大陸的回應是在5月23及24日兩天進行「聯合利劍2024A」軍演,派艦隊及飛機包圍台灣,軍演還包括針對陸上作戰。多數評論人已注意到2024A的「A」字,這顯然意味著今年還會有「B」或甚至更多。此次軍演與去年的並不雷同,而似是按既定步驟胸有成竹的演練,包括把寶島封死,防止在特殊時刻「台獨」的首要分子有機會逃跑。中國的統一是否可依靠完全非武力的手段實現?我認為概率偏低。

 

大陸上周進行「聯合利劍2024A」軍演,派艦隊及飛機包圍台灣;不少評論人已注意到2024A的A字,這顯然意味著今年還會有B或甚至更多軍演。(AP)

 

  表面上局勢的緊張是由賴清德比前更鮮明的「台獨」立場所造成,但賴本身不是棋手,他只是美國的棋子而已。他的就職得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祝賀,他的演說幾可肯定早已得到美國的批准。賴固然是一名思想上根深柢固的「台獨」分子,他的政治目標甚至可能是充當「台灣國」的「國父」。但縱使台購買了不少武器,軍事與經濟實力與大陸差距太大,只能完全倚靠美國才有膽量向大陸叫陣。所以觀察台海局勢,也只能以中美兩國博弈的變化作基礎。

 

難阻中國收回台灣,美改戰略

 

  美國從前的策略是「戰略性模糊」,口頭上說是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不認可「台獨」,但又要保持台海現狀。陳水扁與蔡英文縱使希望表達更出格的「台獨」立場,也受美國政府約制。但在俄烏戰爭發生後,美國的策略已變,她已知道大陸若要收回台灣,美國已沒有能力阻止。既然如此,不如盡可能增大中國在經濟、政治、外交及軍事上的代價,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終極目的。美國本身也是內外交困,自然也希望以最低的成本達到這目的。戰爭的成本太大,在台海直接與中國打起來,美方也殊無勝算,所以最符合美國政客利益的做法,便是找台灣人替美國打代理人戰爭。既然有賴清德此等人物的積極響應,美國政府不利用他才奇怪。

 

  倘若真的有場代理人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美國尚會希望把她的北約盟友及日本、南韓、菲律賓、澳洲拉下水,共同制裁中國。制裁甚麼?世界各國太倚賴中國的產品,我十分懷疑貿易制裁有廣泛響應。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斷無理由為了美國的利益而在台海問題上引火燒身。美國思茲念茲感到難以解決的困境之一,是她欠下超過34萬億美元的公債,若能找個藉口賴債便十分理想。

 

美國現時內外交困,希望以最低成本達到遏制中國發展這終極目的。(AP)

 

  近日美國有名議員竟說國民黨管治大陸時期借過美國不少錢,現今應要求中國償還近萬億美元。此說荒唐可以不理,但卻反映美國一些政客的心理。若美國發起甚麼制裁,總會有人建議她可沒收中國位處境外的外匯儲備。中國有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在今年4月其中的7674億美元是美國政府債券。中國雖持續減少持有美債,但速度奇慢,當中可能反映中國政府曾經的主導思想還是以和平統一,不給美國任何藉口為主軸。

 

大陸可封鎖台海空,伺機出手

 

  事至今日,中國會採用甚麼方法去還擊美國明裏暗裏支持「台獨」的政策?時間在中國一方,中國並不急切要立時統一,而統一的時間表由中國決定,而不是任由美國玩弄手段。可行的方案之一是隨時搞包圍台海的演習,做到可完全把台灣的海空封鎖掉,並且每次都把這絞索愈收愈緊,但又不一定立時在台境內採取軍事行動。若然如此,民進黨政府縱然得到美國的軍事支持,「台獨」也會受到很大抑制,中國便可以等待有利時機才動手。

 

  美國前印太區海軍總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2021年曾揚言,中國在其後的6年內很有可能會發動對台的兩棲進攻。美國的軍事人員對此似深信不疑,並將這6年稱為「戴維森窗口期」(Davidson Window)。

 

美國前印太區海軍總司令戴維森在2021年稱,中國在之後的6年內很可能對台發動兩棲進攻。(AP)

 

台沒戰爭意志,難現烏代理人戰

 

  上文提過,美國最想打低成本的代理人戰爭。近年不斷有傳聞,美國已派了大批人員赴台提供軍訓及戰略建議,當然也賣了不少武器給台灣,其時間考量,也符合「戴維森窗口期」的判斷。但若以為代理人戰爭在台行得通,則大錯特錯!

 

  台灣一般人民根本沒有戰爭意志,誰會為了「台獨」政客及美國政客的利益去犧牲性命?台灣的民調也發現沒有多少人肯去打仗。烏克蘭的代理人模式不會出現,美國反而應害怕台灣軍人會把美方武器繳交到中國。中國要防的,反是如何保護外匯。
 
 
【知識庫】何謂「第一島鏈」?
  

  • 第一島鏈(First island chain)是美國外交國防政策中,圍堵中國的第一道防線。
  • 島鏈北起千島群島、日本群島,中接台灣,南接婆羅洲島,包括黃海、東海與南海的西太平洋海域。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與韓戰期間,美軍將位於第一島鏈中點的台灣譽為「不沉的航空母艦」。
  • 台灣與菲律賓在第一島鏈上最為脆弱,台菲之間的巴士海峽是中國海軍潛艇進出太平洋的捷徑。

 

(本文原載於5月31日《香港經濟日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