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雷鳴天下
23/03/2018

人行要關心的兩個問題

#人行 #中國經濟

  易綱本周接任了人民銀行行長的職位。人民銀行的決策,對中國及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在中國國力已經大漲的環境下,易網要面對來自哪些領域的挑戰呢?

 

  去年11月,易綱來港宣傳十九大的精神,他約了我與內子在公開演講後的次天早上到他的酒店聚舊,分手前他把兩份不同內容的講稿給我,頭一份我已經在演講聽過,第二份重點介紹經濟結構及貨幣政策,我便多閱讀了點,其內容涉及多個範疇,但我較注意兩點,都是與人行角色及中國經濟轉型關係較大的。

 

審慎政策可增對人民幣信心

 

  第一個範疇是貨幣政策。易綱相信市場力量,一直有參與構建利率與匯率的市場基礎。這個取向沒有錯,利率及匯率都應由市場決定,但貨幣與普通的貨物有重大的差別,其市場亦有甚特殊之處,政府應扮演多少角色,頗使人費心。一般貨物或商品,本身有使用價值,買賣時,雙方都對這些價值心裏有數,因此得以形成價格機制。但貨幣不同,一張張的鈔票或是銀行帳戶中一個個電子數碼紀錄,本身都是無用之物。為甚麼別人給我們幾張無用的紙幣,我們會願意用一些有用之商品與其交換?原因是我們相信這些紙幣(或銀行帳戶中的數字)將來也可被別人接受,我們也可用其購物。由此可見,貨幣的價格,即利率或匯率,是取決於人民對它有多大信心。現代貨幣基本上都沒有實物儲備(如黃金白銀)作為支撑,美國的鈔票更乾脆印上In God We Trust一句,聯儲局倒也有自知之明。

 

  信心這回事較為虛無,不易掌握。世界若對某國的貨幣失去信心,它的幣值隨時會大幅貶低,甚至會變成毫無價值。信心從何而來?是要看一國的國力及中央銀行長久以來的政策是否審慎。若要市場力量發揮良性作用,便必需要營造一種貨幣政策穩定審慎的形象,若政策多變,政府事事強行出手,以為可用貨幣政策來調控經濟,反而會侵損其審慎穩定形象。經濟大師佛利民因此建議過,貨幣量一定要由政府控制,而且要處變不驚,無論經濟發生何事,都只容許美國的貨幣每年以4%的速度增長。中國近期的貨幣增長速度約在9%上下,大致符合中國國情。易綱本人便是一個審慎的形象,應有利提升世界人民對人民幣的信心。

 

應精挑更有效益的項目投資

 

  第二個範疇是投資的規模。人民幣M2的總量今年2月已達173萬億元,折合為27萬億美元左右,大約等於美國M2的兩倍,當世第一。中國企業的融資來源中,在2016年,股權與債券融資的比例加起來才是23.82%,由此可見,企業直接向銀行借貸才是融資的主要方法,人行負責人關心投資的方向與規模,是應有之義。

 

  易綱認為要「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過去依靠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不可持續」。優化供給結構,即不胡亂選取投資項目,當然正確,沒有甚麼好反對的。我一向認為,投資前要作好成本效益估算,有好的社會回報及企業回報才可進行投資,但中國是否不需要搞大規模投資,或是大幅削減投資佔GDP的比重呢?此事需小心計算。

 

  中國的經濟增長成績驕人,但近年超過7成的增長動力來自資本的快速積累,所以減低投資比例會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影響。中國投資佔GDP的比例大約是43%,這是很高的比例,反映中國人願意犧牲今天的消費以換取更好的明天。但43%是否過高呢?要知道,投資太多,便要減損今天的消費;投資太少,今天雖可多點消費享樂,但經濟會因缺乏投資而放慢,將來便沒有多少本錢去支持消費了。經濟學中有消費黃金準則的概念,要找出最優的投資比例,以致未來幾十年的總消費量(折現值)達到最大。

 

  我曾經算過,以現時中國生產力進步的速度看來,投資佔GDP的比例訂定在41%最為適宜,合乎黃金準則,而這準則與現時實際的43%的比例十分接近。這說明中國根本不用刻意去減低投資比重,但挑選更有效益的項目卻是對的。

 

02/04/2024

阿爺QE?

#財金大勢 #人行 #國債 #QE #人民幣

  上周四(28日)港股曾漲四百點,因傳阿爺買國債,QE了,所以中港股升,但到尾市,上證回軟,逼近3000點,恒亦見回下,但仍能以升市收。投資者普遍問,阿爺真QE了?

 

  對這問,筆者答案是:

 

  阿爺不可能做出如日央行,美聯儲局式的QE。

 

  但阿爺又真「QE」了?

 

  筆者並非賣玄虛,吸眼球,如有此認為,請不要再看下去。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用了三行XXXXXX,就是讓那些不想看下去的人,有時間把眼球轉移,如仍看下去,就得忍受筆者的亂估,因為在執筆之時,上周五(29日)迄下午2時,仍未有任何阿爺QE的消息,故下文是亂估。

 

  首先要弄明白甚麼是QE。不能講央行買國債就是QE,因為全球央行的職責之一,是買賣自家國債,好為自家金融市場提供流動資金,或叫盤活資產。

 

  國家發行國債,銀行買入國債作投資,到銀行需要資金,得有個市場,同業的,央行的,供需資金的銀行去沽出國債,取回現金去作銀行的種種用途,這種阿爺(央行)買債,央行是被動地去買入國債,這不可叫QE,因這是全球央行的必然、必需操作。這對央行言,屬於貨幣政策。

 

  但如果國家經濟很差,息又減到了很低,仍沒有企業家肯借錢去投資,去把差經濟搞好。央行就會主動地大買國債大水漫灌,水浸銀行,逼銀行去找企業家去投,創業,以求刺激經濟向好,這個央行主動向銀行體系灌水就被叫為QE,是個財政政策。

 

  一個不好的副作用是,創業艱難,製造業發達不易,於是不少所謂的「企家」向銀行借了錢後就去炒賣金融資產,是之為務虛離實,結果是有辦法借到錢的有錢人,愈炒賣便愈富貴,借不到錢的窮人,就無得炒賣,財富增長不了,便致凡QE的美、日國家,貧富差距愈拉大,可以醞釀出社會危機。

 

  2008年美國雷曼爆破後,中國為盡大國應有的擔當,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灌水,刺激好國內需求,好向美國買入更多商品(那是2008年不像今時,中國買入美國貨不少),可是這中央的4萬億元,加上地方舉債舉了18萬億元,結果就留下了個房地產價狂升,地方和房企陷入債務危機,至今未解。亦因此阿爺之後多年來每當經濟似陷困境時,儘管市場常喊,阿爺放水,放水,但阿爺仍拒大水漫灌,這可能是受到了2008年大水漫灌的教訓,要阿爺今時作大水漫灌式的QE,機會極微。

 

  再加上美日的QE,是在它兩國利率低到極之時,才QE的(圖一、圖二)。美聯儲局曾言不會讓美利率見負利率,但前美聯儲局長伯南克在未為美聯儲局長前,曾籲日本可以負利率,日本也做了,但成效如何?有眼見,是金融業被炒了上來,實業就跟不上,通脹則來了,金融業是否有泡沫?走著瞧。

 

 

 

  中國利率未如美日這麼低(美國利率不是今時這個已加回息後的水平,而是美國開始QE時的利率水平是近零,見圖一),仍可以有減息,減銀行儲備金的空間時,就去QE,就需要阿爺先改不會大水漫灌的政策。另方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法》,人行目前並不能在一級市場上直買國債,如要,就要先修法。但迄今仍未有公布去改政策和修法呀!所以上周五話阿爺會買國債應是有人老作。

 

為甚麼有人老作?圖利唄。

 

  上周三(3月27日),是A股ETF結算日,亦是港股期貨結算日,又加上今時是季結,亦可能某些公司的年結,如此重要時刻是極易有人揸笠操作,所以27日收市前半小時,A股大跌,並跌穿3000水平,一些中港股市的恒常淡友就大大聲話,托乜吖,又物係散咗?的確,市又散咗,但到28日上證及恆指就憑阿爺QE一句傳言回升了(圖三、圖四),於27日跟風的淡友,如走不及,便被正法。

 

 

 

  今時投資者要問的是:

 

  1. 28日的回升能否企穩或再上?

 

  2. 在27日A股收市半小時就能把上證沽穿3000點的,應非等閒之輩,他們應可判斷出,阿爺QE的傳言,未必可信,若是,為甚麼不堅持續沽,反而是棄沽,以至要買回?

 

  撰文時是上周五(3月29日)下午1點30分,A股未收市,不知下午及周一(1日)的消息和A股走勢,不敢再亂估下去,還是回在下周二(2日),中港股市都有市後再談,但筆者估阿爺是已「QE」了,QE有引號,是因為阿爺用了個迷蹤步,要花些心思去跟這迷蹤步法才成。明天(3日)續。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