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雷鳴天下
22/03/2024

俠之大者,展覽必去之選

#雷鳴天下 #金庸 #雕塑 #展覽 #任哲

  路過中環,見到有個「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的雕塑展覽廣告,深覺吸引。剛巧收到展覽搞手潘麗瓊發來參觀邀請,自然一口答應。其實就算潘不邀請,我也會自己送上門,加上她近年在港及各大城市搞過多次很能體現出香港情懷的微型雕塑展覽,出了大名,有她加持,展覽自然是有睇頭的。

 

  雕塑是北京藝術家任哲的作品,今次在港分兩個場地中環愛丁堡廣場及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6個月,共32個雕塑。我只看了其中10個,果然個個都栩栩如生,更難得的是,都能捕捉到金庸小說中人物的神韻。

 

「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在港展出6個月,共有32個雕塑,個個都栩栩如生。(康文署圖片)

 

金庸小說人物雕塑栩栩如生

 

  黃蓉騎著小紅馬那尊雕像,靈動跳脫,一看便知是不拘小節的蠱惑女。滅絕師太那尊,表情有如嚴冬,崖岸自高,自以為正義,其實此種人使人生厭。楊過、郭靖等人,鼻樑則過於挺直,不類中土人士,倒有幾分似古希臘雕塑中的人物。小龍女睡在古墓的繩索之上,為何還要戴上闊邊遮陽帽,再配以面紗?使我大惑不解。也許雕塑家認為小龍女太過美麗,任何表述都難及心中所想,所以要遮擋一下視線。但我相信,美女形象並不難找,聖伯多祿大教堂內《聖母憐子》雕塑,米高安哲羅已把美的極致在聖母臉上作了示範。後人從此有了美的準則,創作容易了些。

 

黃蓉雕像(康文署圖片)

 

 郭靖雕像(康文署圖片)

 

楊過雕像(康文署圖片)

 

 小龍女雕像(康文署圖片)

 

  雕塑中反派人物較缺,任我行、東方不敗、金輪法王等人勉強可算是反派,但都是領導群倫之輩,性格明顯。對藝術家的挑戰,也許是如何可表現出偽君子岳不群或把蕭峰害到雞毛鴨血的馬夫人等,潛藏在內心深處的虛偽與毒辣。我中學時同窗好友、現在是澳門科大同事譚廣亨教授,90年代在牛津教書時,曾與那時在英國攻讀博士學位的金庸頗有來往。亨兄的嬌妻是演員覃恩美,金庸對她十分欣賞,認為只有她才有深度演得活馬夫人。用一個優秀演員也許可以演出一個人心底處的秘密,但用雕塑恐怕是難度太大吧。以我外行人的角度看,成功地雕出岳不群或馬夫人,恐怕是對超級大師的真正挑戰。

 

任我行雕像(康文署圖片)

 

創造文化系統,作品歷久常新

 

  我在2018年11月2日《晴報》專欄中指出,金庸創造了一個自我完備、充滿中華元素與價值觀的文化系統。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是金庸迷,也說金庸的作品有如多層次的紅酒,可慢慢品味出他的思想哲學,香港有了他,更顯香港文化有其無可取代之處。此語十分正確,金庸共創造了超過1400個人物,個個性格鮮活,都有代表性。我們隨時可提出一個金庸人物或情節,大多數中國人很可能會立刻知道我們意何所指。

 

  中環的展覽中,亦有展出《九陽真經》的一句口訣:「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台大上任校長管中閔在受到蔡英文政府的打壓時,便以此口訣自勉。我也曾寫過,中國對美國的國策,也可用《九陽真經》另一句相關口訣:「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便可足夠應付。至於今天的香港,《神鵰》中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仍是勉勵年輕人的指路明燈。

 

  從上可知,金庸作品不單是一文學寶庫,也是思想文化的百科全書,它的影響力,早已超越尋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它的功能,尚有一點頗值得家長留意,便是子女閱讀金庸愈多,尤其是用口誦讀出來效果更佳,子女的中文水平自會突飛猛進。

 

影響無遠弗屆,勢吸更多遊客

 

  今次的展覽,有香港政府支持,連郵局也有發行郵票與明信片。政府的盛事經濟,屢有搞得不湯不水,這次倒是做對了,我相信相當大程度得力於有民間多位藝術家與文化工作者作出了貢獻。任哲是香港優才計劃吸納了的人才之一,其他人如黃宏達、張叔平、李純恩等,都是一時之選。更為重要的是,金庸是真正香港深層文化的重要部分。放放煙花等項目,與細味金庸所產生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香港郵政特別為展覽推出的郵票(香港郵政圖片)

 

  我常有指出,中國因儲蓄率高,投資所需資金十分充足,難便難在要不停找到可賺錢的投資機會,這便需要科技的進步,才能不斷創造出這些機會。同一道理,藝術文化上的創新,一樣可創造出新的可賺錢投資機會,有力的推動經濟。金庸的作品是個寶,歷久常新,它曾造就過整個產業鏈的生態,書本、漫畫、電台廣播劇、電視劇、音樂等等,無遠弗屆。80年代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鵰》在內地播放時,街道上空無一人、人人回家看電視的深層記憶,還是烙印在不少內地人的記憶中。香港要吸引更多遊客,及在內地保持文化地位,金庸不可少!

 

(本文原載於3月22日《香港經濟日報》)

31/05/2024

中國絞殺「台獨」的戰略已成形?

#雷鳴天下 #中美關係 #大國博弈 #聚焦神州 #兩岸關係 #台灣 #中國 #賴清德 #第一島鏈

  賴清德5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並不是不少藍營人士所預期的會採取溫和立場,而是徹頭徹尾的一篇「台獨」宣言。他不但自吹會「讓她(台灣)成為國際上令人尊敬的偉大國家」,還特別強調「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這句說話可圈可點,「第一島鏈」是美國締造,用以封鎖中國海上貿易,以圖把中國發展扼殺的重要戰略手段。  

 

賴清德5月20日的「就職」演說,是徹頭徹尾的一篇「台獨」宣言。(AP)

 

  賴清德主動對美國獻身,把台灣放在美國對付中國的最前沿,這是送給美國表達不二之心的投名狀。從始賴已自絕於中國人民,不論前途如何起伏,他也只是在走著「台獨」的不歸路。

 

  大陸的回應是在5月23及24日兩天進行「聯合利劍2024A」軍演,派艦隊及飛機包圍台灣,軍演還包括針對陸上作戰。多數評論人已注意到2024A的「A」字,這顯然意味著今年還會有「B」或甚至更多。此次軍演與去年的並不雷同,而似是按既定步驟胸有成竹的演練,包括把寶島封死,防止在特殊時刻「台獨」的首要分子有機會逃跑。中國的統一是否可依靠完全非武力的手段實現?我認為概率偏低。

 

大陸上周進行「聯合利劍2024A」軍演,派艦隊及飛機包圍台灣;不少評論人已注意到2024A的A字,這顯然意味著今年還會有B或甚至更多軍演。(AP)

 

  表面上局勢的緊張是由賴清德比前更鮮明的「台獨」立場所造成,但賴本身不是棋手,他只是美國的棋子而已。他的就職得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祝賀,他的演說幾可肯定早已得到美國的批准。賴固然是一名思想上根深柢固的「台獨」分子,他的政治目標甚至可能是充當「台灣國」的「國父」。但縱使台購買了不少武器,軍事與經濟實力與大陸差距太大,只能完全倚靠美國才有膽量向大陸叫陣。所以觀察台海局勢,也只能以中美兩國博弈的變化作基礎。

 

難阻中國收回台灣,美改戰略

 

  美國從前的策略是「戰略性模糊」,口頭上說是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不認可「台獨」,但又要保持台海現狀。陳水扁與蔡英文縱使希望表達更出格的「台獨」立場,也受美國政府約制。但在俄烏戰爭發生後,美國的策略已變,她已知道大陸若要收回台灣,美國已沒有能力阻止。既然如此,不如盡可能增大中國在經濟、政治、外交及軍事上的代價,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終極目的。美國本身也是內外交困,自然也希望以最低的成本達到這目的。戰爭的成本太大,在台海直接與中國打起來,美方也殊無勝算,所以最符合美國政客利益的做法,便是找台灣人替美國打代理人戰爭。既然有賴清德此等人物的積極響應,美國政府不利用他才奇怪。

 

  倘若真的有場代理人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美國尚會希望把她的北約盟友及日本、南韓、菲律賓、澳洲拉下水,共同制裁中國。制裁甚麼?世界各國太倚賴中國的產品,我十分懷疑貿易制裁有廣泛響應。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斷無理由為了美國的利益而在台海問題上引火燒身。美國思茲念茲感到難以解決的困境之一,是她欠下超過34萬億美元的公債,若能找個藉口賴債便十分理想。

 

美國現時內外交困,希望以最低成本達到遏制中國發展這終極目的。(AP)

 

  近日美國有名議員竟說國民黨管治大陸時期借過美國不少錢,現今應要求中國償還近萬億美元。此說荒唐可以不理,但卻反映美國一些政客的心理。若美國發起甚麼制裁,總會有人建議她可沒收中國位處境外的外匯儲備。中國有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在今年4月其中的7674億美元是美國政府債券。中國雖持續減少持有美債,但速度奇慢,當中可能反映中國政府曾經的主導思想還是以和平統一,不給美國任何藉口為主軸。

 

大陸可封鎖台海空,伺機出手

 

  事至今日,中國會採用甚麼方法去還擊美國明裏暗裏支持「台獨」的政策?時間在中國一方,中國並不急切要立時統一,而統一的時間表由中國決定,而不是任由美國玩弄手段。可行的方案之一是隨時搞包圍台海的演習,做到可完全把台灣的海空封鎖掉,並且每次都把這絞索愈收愈緊,但又不一定立時在台境內採取軍事行動。若然如此,民進黨政府縱然得到美國的軍事支持,「台獨」也會受到很大抑制,中國便可以等待有利時機才動手。

 

  美國前印太區海軍總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2021年曾揚言,中國在其後的6年內很有可能會發動對台的兩棲進攻。美國的軍事人員對此似深信不疑,並將這6年稱為「戴維森窗口期」(Davidson Window)。

 

美國前印太區海軍總司令戴維森在2021年稱,中國在之後的6年內很可能對台發動兩棲進攻。(AP)

 

台沒戰爭意志,難現烏代理人戰

 

  上文提過,美國最想打低成本的代理人戰爭。近年不斷有傳聞,美國已派了大批人員赴台提供軍訓及戰略建議,當然也賣了不少武器給台灣,其時間考量,也符合「戴維森窗口期」的判斷。但若以為代理人戰爭在台行得通,則大錯特錯!

 

  台灣一般人民根本沒有戰爭意志,誰會為了「台獨」政客及美國政客的利益去犧牲性命?台灣的民調也發現沒有多少人肯去打仗。烏克蘭的代理人模式不會出現,美國反而應害怕台灣軍人會把美方武器繳交到中國。中國要防的,反是如何保護外匯。
 
 
【知識庫】何謂「第一島鏈」?
  

  • 第一島鏈(First island chain)是美國外交國防政策中,圍堵中國的第一道防線。
  • 島鏈北起千島群島、日本群島,中接台灣,南接婆羅洲島,包括黃海、東海與南海的西太平洋海域。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與韓戰期間,美軍將位於第一島鏈中點的台灣譽為「不沉的航空母艦」。
  • 台灣與菲律賓在第一島鏈上最為脆弱,台菲之間的巴士海峽是中國海軍潛艇進出太平洋的捷徑。

 

(本文原載於5月31日《香港經濟日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