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

玩樂 What’s On
27/05/2021

【周末好去處】放假去都市漫遊!鴨脷洲、觀塘、大埔,感受社區獨有風情與美食!12條散步路線,呢個App有齊(附下載途徑)

#林村河 #艇仔粉 #街渡 #工廈 #茶果嶺 #鴨脷洲 #公園 #本地遊 #周末好去處 #老字號 #老店 #街坊 #人氣食店 #一日遊 #茶粿 #散步 #美食遊 #小食 #半億噴泉 #三多炸雞髀 #蔡潤記 #步行 #路線 #健行 #郊遊路線 #大埔 #觀塘

  「可搭車的話 不會walk~」(原本歌詞:可以笑的話 不會哭)

 

  這句改編自王傑一首歌的歌詞,有沒有唱出你的心聲呢?香港交通方便,四通八達,即使只是步行距離,很多人都會選擇搭車。搭車看著窗外風景,固之然有其悠閒之處,但其實雙腳在社區散步,一步一足印,都別有一番感受!只有慢慢走、慢慢看,才能發掘到社區的另一面,甚至見證著社區、以至香港的變遷。

 

  在香港散步是一個舒服的體驗嗎?老實說,香港街道普遍較窄,行人路人多之餘,街道的一半空間更常被商販佔用,老是被擠得水泄不通,讓人煩躁得很……但「土地問題」都有其優勢,因香港地夠小,點與點、店與店的距離接近,散步沿途總可留意到很多有趣的人與事,行累了亦可隨時到附近小公園歇一下,或鑽入商場涼冷氣,即使平日甚少郁動的都市人,都可輕輕鬆鬆行到!

 

  「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  躍動香港健步行」早前就邀請全港10區長者,設計12條具地區特色、不同年齡層都適合的健行路線,並載入手機應用程式iDiscover,方便大家邊行邊看,還可了解更多有關該地點的特色、歷史和街坊推介!

 

  路線分布在全港多區,包括鴨脷洲、香港仔、鯉魚門、跑馬地等,步行沿途除了經過當區地標、小食店等,還可踩單車、搭街渡。厭倦了放假行街、睇戲、食飯,想發掘這個城市的另一面?到從未踏足的社區探險?編輯精選3條路線,今個周末就出發!

 

iDiscover手機應用程式載有多條社區健行路線,並附有各個地點的簡介、街坊推介,非常實用!

 

iDiscover下載:ioS / Android

 

下頁:鴨脷洲——漁港風情體驗之旅

 

路線1. 鴨脷洲:漁港風情體驗之旅

 

 

路線長度:2.5公里

需時:約1.5小時

詳細路線:

利東邨-> 船廠-> 鴨脷洲公園-> 洪聖古廟-> 搭街渡-> 吃艇仔粉-> 鴨脷洲海濱長廊-> 鴨脷洲街市及熟食市場-> 風之塔-> 水月宮-> 友和士多-> 榮記五金-> 興泰儀-> 蘇記茶餐廳-> 食記餐廳-> 鴨脷洲街坊福利會

 

  位於港島南區的鴨脷洲,遠離港島繁囂,寧靜地依傍在香港仔旁。本港漁業雖已式微,但鴨脷洲卻是少數仍保留漁村風情的地方,來到鴨脷洲,當然要一睹往昔繁盛的水上社區!

 

  步行路線經過多個漁業重要地方,包括修船、造舢舨的船廠、水上人供奉的古廟、漁民上岸補給時常去的糧油雜貨老字號、展出漁民工具的公園等;當中最特別的,一定是街渡!這些小型的電動艇仔,往日天未光就接載居民出香港仔,然後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往來各區上班上學,雖然今日連接香港仔和鴨脷洲的交通發達得多,既有巴士又有港鐵,但舢舨渡輪仍是街坊最愛的交通工具之一,只需$2.5,就可享受小船盪漾在水面上的浮游感,細味回憶。

 

雖然現有巴士、港鐵能往來鴨脷洲及香港仔,但街渡仍是街坊最愛。

(網上圖片)

 

  搭完艇仔過香港仔,記得吃一碗艇仔粉!艇仔粉買少見少,現在全港只餘下數間,其中一間「流記」就位於香港仔碼頭及海濱公園附近一帶,以大地魚湯底最受馳名。如果到達後不見流記,可直接致電店主手機,他就會馬上駛到附近,夠晒親切!除了艇仔粉,鴨脷洲還有不少美食,如友和士多的茶祼、蘇記的港式早午餐和食記的生菜魚肉,一邊享受美食,一邊品味老店對食物的心機。擔心夏天會行到周身大汗?路線沿途經過公園、海濱長廊,大樹可遮陰、海濱長廊吹著涼風,夏天行都不怕中暑!

 

下頁:觀塘——盡覽香港過去與將來之旅

路線2:觀塘:盡覽香港的過去與將來

 

 

i. 觀塘一覽

路線長度:3公里

需時:約3小時

詳細路線:

香港歷史檔案大樓-> 觀塘遊樂場-> 觀塘游泳池-> 翠屏河-> 華嫂冰室-> 熟食市場(拿督星馬大飯店)-> 觀塘渡輪碼頭-> 觀塘海濱花園藝術裝置-> 一新美術館-> 九龍麵粉廠-> 海濱花園-> 起動九龍東-> 一心素食-> 珠記冰室 

 

ii. 自然、文化、歷史

路線長度:4公里

需時:約4小時

詳細路線:

大王爺廟-> 晒草灣遊樂場-> 茶果嶺村-> 茂發麵家-> 茶果嶺鄉民聯誼會-> 天后廟-> 求子石

 

iii. 食、玩、工廠篇

路線長度:2.5公里

需時:約2小時

詳細路線:

大孖醬園-> 永興豆漿王(已結業)-> i素食-> 駱駝漆大廈-> 後巷計劃@九龍東-> 祥華食品批發-> 九巴車廠

 

  觀塘,令人聞風喪膽!皆因這裏無論星期一至日,老是塞滿車。曾聽說過進入觀塘有如進入結界一般,從上車一刻入睡再到睡醒,都未離開過觀塘……不想墮入「結界」,那麼體驗觀塘最好的方法非行路莫屬!提起觀塘,大家會想起半億噴泉、隱身工廈的美食、疫情前很流行的party room等,感覺上比較年輕、充滿活力;其實觀塘以前是一個小小的採礦村莊,隨時代演變成繁華的工業區,再活化成今日的創意工業集中地,這些改變仍有一定痕迹遺留下來,讓大家追溯過去。

 

  「觀塘一覽」的路線帶大家走訪區內多個地標,從香港歷史檔案大樓出發,走過70年代由英國安妮公主剪綵的泳池、碩果僅存的麵粉廠,再到觀塘海濱的半億噴泉、參觀本地藝術館,累了還可以到遠近馳名的華嫂冰室、蔡瀾都愛吃的「拿督」星馬菜、傳統冰室等歇歇腳、歎杯咖啡奶茶,一條路線盡覽觀塘歷史、美食與藝術一面!

 

  不說不知,觀塘區內隱身一條百年老村——茶果嶺村,這裏曾人丁旺盛、旺過觀塘,可惜一場大火燒毀不少木屋,現時只剩下不足兩千名居民和幾間冰室;近年政府更有意收回土地發展九龍東,這條百年老村或正進入倒數階段……大家不妨把握時間,隨第二條路線到老村走一走,用記憶留下茶果嶺村的最後面貌。

 

茶果嶺村擁過百年歷史,曾經人丁旺盛,可惜漸漸沒落,隨著政府有意發展東九龍,或最終消失於城市發展中。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觀塘予人活力一面,與區內的活化工廈、創意文化地標有關。雖然觀塘的交通為人垢病,但方便的地理位置、相對便宜的工廈租金,吸引不少年輕人、藝術家進駐,帶來各式美食小店、藝術體驗班等,所以最後一條路線,就是帶大家發掘觀塘年輕一面,一起到工廈覓食、到後街打卡!

 

下頁:大埔——美食與綠色愜意之旅

路線3. 大埔:美食與綠色愜意之旅

 

 

i. 美味記憶路線

路線長度:3公里

需時:約2小時

詳細路線:

春暉園-> 綠匯學院-> 蔡潤記-> 嘉禾粉麵廠-> 仁愛堂大埔綜合中醫中心-> 富善街-> 文武二帝廟-> 三多-> 香港鐵路博物館-> 陳漢記

 

ii. 綠色生活及健康資源路線

路線長度:3公里

需時:約2小時

詳細路線:

蓮花素食-> 王少清家庭醫學中心-> 林村河-> 大埔中心-> 廣南休憩處-> 富記驛站-> 元洲仔-> 完善公園-> 香港回歸紀念塔-> 大埔海濱公園

 

  大埔依山傍水,擁有大片綠化地帶,保留不少人情味濃的街坊小店,對於習慣擠逼市區的港島人而言,大埔確是怡人的社區。遊大埔,最緊要「慢」,來到這個彌漫著休閒氣息的地方,為何還要追追趕趕呢?最理想的探索方式自然是單車或靠一雙腿!

 

  大埔有兩樣事物最多,一是美食,二是綠化地帶,步行路線當然以此為主軸。如果喜歡港式傳統美食,別錯過「美味記憶」路線!約2小時的旅途,會經過3間地膽推介的人氣食店,包括以手打魚蛋出名的「蔡潤記」,其用料上乘、入口彈牙的魚蛋時常引來一條條長龍(區內另有一間新蔡潤記,別去錯!);街坊至愛的深夜食堂「三多」,必點新鮮炸雞髀及懷舊飲品「黑牛」;還有遠近馳名的陳漢記,來到這裏除了要試最受歡迎的煲仔飯,還有用新鮮豬膶製成的豬膶腸粉!

 

  夏天想到戶外與太陽玩遊戲,但又怕曬?這條遠離鬧市、經過陰涼樹蔭的大埔路線就最適合!跟隨街坊的散步之路,走過大埔命脈林村河、廣南休憩處,欣賞河畔風光;到元洲仔,探索自然之美、參加世界自然基金會生態導賞團;登上完善公園瞭望台,眺望吐露港景色;最後到大埔海濱公園休息、放放風箏,整段路夠晒愜意、休閒!

 

林村河上的廣福橋都是區內地標之一

(Wikipedia Commons)

 

  揀到心水路線嗎?出發!

 

24/05/2024

筲箕灣百年粉麵廠傳承三代!心理學博士回流掌舵,為蝦子麵申請非遺、推廣網店!面對挑戰力求轉變

#筲箕灣 #粉麵廠 #蝦子麵 #劉大光 #佛記粉麵廠 #艇仔粉 #老店情味

  一百年,一個世紀,一間粉麵廠,年復年造出的麵條,讓「佛記」字號穿越一百個寒暑。煙韌的麵條交織了一個家族三代奮鬥的故事。

 

  拉開鐵閘,是鋪滿麵粉的機器,位於筲箕灣的佛記粉麵廠房,方寸之地進行製麵、蒸煮、烘乾及包裝等工序,作為香港碩果僅存的食品廠房,空間當然用到盡,卻井然有序。

 

 

  甫入門迎面的便是打粉機,打成的麵糰便會過機壓三次,再將麵皮捲好,待發酵一段時間才製成麵條,經歷人手「執麵」,最後再放入電蒸爐數小時,最後再經八小時焗乾。登登登凳,馳名百年的佛記蝦子麵出爐!

 

  「焗乾時間太短,麵就會太脆,唔好食。」有著老師的口吻,但出自一位斯文人。身穿鮮紅色衛衣,配搭Loose-fit牛仔褲和純白色波鞋,整潔得體,說話溫文有禮,看得出他並非廠房出身,但卻對製麵瞭如指掌,他就是佛記粉麵的第三代傳人劉大光。他一邊操作攪麵機續說,製麵用最好的麵粉,保留傳統的做法和味道,哪怕動輒一天的時間去製作,時間掌握得好,方能造出不同口感的麵線,果然細節裡看見瑰寶。

 

溯源 粉麵世家

 

  佛記粉麵起家在筲箕灣。第一代始創人就是劉大光的爺爺--劉佛。他自小在廣東省東莞學做麵手藝,來到香港後,在沿海的筲箕灣賣艇仔粉麵起家,及後上岸開酒樓,取名「洞天酒樓」,繼而開設佛記粉麵廠發揮自家本領,實行一供、銷、煮條龍包辦。

 

  佛記昔日在東大街的樓下地舖,採用前鋪上居方式,後來在金華街的前店後廠,再搬到筲箕灣亞公岩村道的現址設廠,目前總店仍在望隆街。店鋪世代相傅,至2006年,劉大光因父親劉燦煊受傷毅然接棒。

 

家族 承傳手藝

 

  家族生意,要面對的不只是麵條與數字。談及承傳,更多的是關係。然而,劉大光與上一代的矛盾出自在經營上。當時家人將門市零售外判給員工或其他親戚,只專注做好廠房生產。但劉大光看賬目後,發現縱使廠房帳面數字較大,實質營運成本高昂,相反零售利潤較高,因此一改過往慣例,改為中央管理各分店。話雖說得雲淡風輕,事實上真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取得心理學博士的劉大光從加拿大回流香港,人到中年卻勇於卸下西裝,換上工衣走入廠房學師,以求在監督出產質量。在他接手後,生產流程已改進為半自動化,減輕老師傅的負擔,以及提升產量,但他認為師傅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劉大光說好的麵條,需要師傅從旁監測濕度及溫度等作微調。而仍保留人手「執麵」全因不同麵各有所需,比如雲吞麵需要執到像「榴槤」或腰果型,蝦籽麵麵餅大多呈方形,旨在煮的時候更容易淥開,但麵條保持整齊完整,同形狀迎合不同需要 。廠房目前出產約50種麵,很多麵種相當稀有,或幾乎在香港絕迹。

 

 

幻變 力求轉變

 

  第一代是創業,第二代是守業,第三代便有擴業的使命,劉大光當然不安於現狀。他力求擺脫以往只專注在食肆供貨,隱性埋名為他人作嫁衣裳,決定再走多步,為蝦子麵申請非遺、推廣網店,廣設門市,以及參加比賽爭取曝光 ,近年佛記更屢獎項。

 

 

  某程度上,佛記面對師傅青黃不接、海外銷售遭徵關稅、三年多的疫情,以及港人北上消費等等挑戰,關關難過只能關關過。問到成為百年老店的訣竅,劉大光淡淡吐出三個字:「死唔去!」然後輕輕一笑。當然,大家都知這都是謙虛說話,其實每一年代何嘗不是面對看似跨不了的山?但佛記正好反映出港人精神,往往看似走到懸崖,身後無退,捱過絕望,緊守崗位,原來捱過就便能創出一片新天。

 

佛記粉麵廠 – 筲箕灣

創於:1924年

經營:粉麵廠

地址:筲箕灣望隆街3號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